残疾人体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比翼双飞
◎ 体训职培中心
北京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于2007年9月4日正式揭牌。五年多来,中心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一手抓残疾人体育事业,一手抓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创新管理和训练模式,认真组织残疾人竞技体育集训工作。采用集中训练和体育基地分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新增飞镖、象棋、自行车和轮椅网球等四个项目,新开辟公安大学游泳馆、北京市第三体育运动学校、北京怀柔射击学校等三个新训练基地,对残疾人运动队、运动员进行系统管理、训练。及时补充新队员,为我市残疾人竞技体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012年,我市24名教练员、运动员入选中国残奥代表团,代表国家队参战伦敦残奥会,取得4金6银3铜的可喜成绩,为北京市争得了荣誉。
开创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培训”双结合工作模式。中心以人为本,从残疾人运动员长远发展考虑,特别是退役后就业方向考虑,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兴趣,统筹残疾人体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两项工作,充分利用中心资源优势,从2009年起,连续开办了1期“计算机平面设计”、4期“美甲和造型设计”、1期办公自动化和1期手工编织等4个项目的业余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运动员日常训练闲暇时间,对其进行初、中、高级的系统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在日常训练的同时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目前,共有124人次的运动员参加过培训,24人通过了考核,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轮椅篮球队运动员郑然通过培训,现已自主创业开办了自己的美甲和化妆造型店。这种“训练+培训”的模式在全国残疾人运动队中首开先河,体现了首都特色,深受运动员欢迎,也受到了中残联领导的肯定。
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争取创造条件将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融入社会体育活动当中,扎实推进基层残疾人体育工作。
在充分利用中心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以培养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指导人才为突破口,2009年以来,与市残联宣文部、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联合,组织培训了9期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603人参加了培训。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了各区县特别是残疾人的欢迎,为推动我市社区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提供了人才支撑。
2012年,积极探索形式多样,适合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朋友的体育活动,累计组织开展16项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包括:主办北京市基层残疾人群众体育成果展暨优秀残疾人群体项目展示交流大会,16个区县3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涌现出音乐跳绳、沙罐操等优秀残疾人群体项目,展示与交流近年来全市开展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情况;承办第二十六届北京市残疾人棋牌比赛,16个区县135名运动员参赛,为智力、精神障碍人群特设特奥五子棋表演赛,开创全国先河;协办“共享文化、促进融合”为主题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精心选派以东城区轮椅柔力球、太极扇和石景山区太平鼓等为代表的我市基层残疾人群众性体育项目,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现场与项目队员们亲切合影留念。
积极争创条件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融入社会体育活动当中。中心选送残疾人柔力球项目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体育进社区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晚会,组织24名轮椅运动员参加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北京市体育总会、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组织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北京市第26届卢沟桥“诺德杯”醒狮越野跑比赛等,展示了残疾人风采,展现了残疾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渴望和热情,获得一致好评,扎实推进了基层残疾人体育工作。
以培训促就业,大力开展高端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北京市市级残疾人培训工作从无到有,效果逐渐显现,影响逐渐扩大,并探索出一条以培训促就业的新路。
首创残疾人口腔义齿技工订单式培训项目。2009年,为解决听力言语障碍残疾人就业问题,中心与北京赢冠义齿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了残疾人义齿技工的订单式培训,并编制了国内第一本适用于残疾人教学的《残疾人口腔义齿技工培训教材》。目前,已有90名北京、内蒙两地残疾人参加培训,43人结业后上岗就业,这一管理模式和教学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开拓残疾人高端培训项目和新兴岗位培训项目。为满足残疾人高层次的就业需求,中心积极开拓定向培训推荐就业的3G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PHP电子商务工程师、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影视后期制作、公共营养师和家庭营养师等项目,属全国残疾人培训中为数不多的高端项目,推动了残疾人高端培训的深入发展,培养出一批首都IT业、文化创新产业和新兴职业人才,受到残疾人广泛欢迎。
2011年,PHP电子商务工程师培训班中10人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其中1名重度肢体残疾人经推荐,现就职于北京电迅盈科任项目开发主管,1名视力残疾人就职于北京湖南大厦任设计师。2012年,两期影视后期制作培训班中15人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其中,1人在北京银河影视艺术中心担任讲师,2人被录用到国际著名纪录片导演“张克明导演工作室”,1人在中央电视台影视资料室工作,1人在天河商城宣传科就职,1人在怀柔影视基地工作;2名残疾人学成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4名残疾人灵活就业,从事视频剪辑工作。
积极培育以残疾人为培养对象的非遗传承项目。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北京手工艺项目,培养残疾人手工艺大师,满足区县残联的教学师资需求,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和手工艺展示活动储备优秀选手,2011年,中心主动与曹氏风筝、京绣、剪纸吕氏、马派风筝、北京绢人、绢花、金蝉猴传承人等单位和个人联系沟通,积极开发残疾人非遗传承项目。现已开办剪纸、手工编织、金蝉猴制作等3个项目7期。民间剪纸培训经过两年的系统教学,培训成效明显,中心在近百名学员中选出30名学员创作百余幅优秀剪纸作品,参加2012年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剪纸名家作品展》,学员现场表演剪纸技艺,受到国内外参观人士的一致好评,其中5名学员的优秀剪纸作品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并发放收藏证书;剪纸培训班学员张建新,赴芬兰参加国际交流;学员滕迎年参加山西省民间剪纸作品展,作品被山西博物馆收藏;2名残疾人被非遗传承人录用到剪纸工作室工作,并多次参加各种剪纸展演。多名学员学成后在社区、职康站从事剪纸教学工作。
积极开展小规模委托式定向培训。鉴于残疾人个体需求的差异性和培训项目的特性,经常有些迫切希望参加某类培训的残疾人,受生源少而不能及时开班的影响,不能顺利参加培训从而实现就业。中心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残疾人求职意愿及社会单位招聘残疾人的岗位情况,积极探索小规模委托式定向培训,目前已委托社会机构对12名残疾人分别进行速录师、会计、影视制作、化妆造型和美发等5个项目培训,其中,1名残疾人培训后经推荐就职于北京鸣作坊影视传媒公司。这种方式既满足了个别残疾人培训需求,又解决了残疾人求职和企业招工两难的局面,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探索集中培训+委托实习的培训模式。2011年,中心组织我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美发项目前5名选手进行培训,创造性地将培训与大赛相结合,使残疾人积累大赛经验,实现以赛代训。听力残疾人柏宏在第11届中国国际美容美发全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和10万元奖励资金。这个项目的成功启动,使残疾人能够与健全人同台竞技,不仅提高了北京残疾人美容美发技能水平,引导残疾人融入国际社会,更展现出首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精湛技艺。
探索符合实际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评估模式,因材施教,因能施培。
在首师大、北森技术测评有限公司的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前期初步测评、中期发展测评、后期能岗匹配测评三位一体的模式,初步探索构建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估体系,同时针对测评结果给残疾人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计,强化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与援助。目前,已经完成200名残疾人的评估测评,举办残疾人素质讲座15期。特别是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以听力残疾人为主体的义齿技工专项评估工具及系统,为全国首创,对开辟听力残疾人新型就业渠道,具有深远意义。
建立定期就业回访制度,动态掌握已就业学员信息。2010年以来,中心就业回访多达1500人次。中心还针对残疾人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总结在培训教学管理、残疾人就业岗位适应性和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撰写学术性论文,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篇,各类会议交流文章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