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管理于创新服务 市残联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现良效
◎ 社会工作部
发展残疾人社会组织意义重大
北京市残联是第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概念首次出现在2008年9月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北京市残联负责市级残疾人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注重研究本领域社会组织特性、体现残疾人工作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努力发挥组织优势,满足新形势下残疾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把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首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残疾人同健全人一起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截至2012年6月底,北京市共有各类残疾人社会组织223家。
这些残疾人社会组织具有类型多、发展快、作用大、困难多的特点。
类型多是指全市223家残疾人社会组织中既包括基金会,也包括各类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还有部分企业性质的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的类型包括康复、教育培训、托养、日间照料、文化咨询、体育活动和法律援助等10多个与残疾人息息相关的内容。
发展快主要体现在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2009年,全市残疾人社会组织是97家,2010年增加到144家,2011年增加到189家,2012年上半年已经达到223家,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0%。
这些社会组织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根据统计,这些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残疾人近2万人,服务残疾人数量与我市残疾人公办机构相同,安置就业岗位近4000个。残疾人社会组织为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类别化需求提供了条件。
残疾人社会组织同样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经费开支负担大,人员与场地支出占到社会组织全年总支出的80%以上,随着房屋租金和人员成本的不断增长,很多社会组织不得不向城乡结合部迁移或者减小服务规模;其次是运营状况还需要不断改善,40%的残疾人社会组织处于亏损状态,37%处于持平状态,只有23%的社会组织能够盈利;最后是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内容专业性质强,专业人员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另外,专业化发展、项目策划与争取社会资源等问题也困扰着残疾人社会组织。
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的探索与实践
三年来,市残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的“六有”要求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构建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政策体系。市残联结合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实际,出台了《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逐步建立以《北京市残联关于促进残疾人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为总领,包括《残疾人社会组织资金扶持办法》、《残疾人社会组织行业自律公约》、《北京市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市残联使用专项资金购买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在内的“1+X”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社会组织登记审查、业务指导、行业自律和清查退出等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实践,构建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的工作体系。首先建立了市、区县和社会组织各负其责的三级工作模式,在市残联机关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增加了工作人员编制,并要求各区县残联在社会组织工作上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部门、明确负责人和明确工作人员,赋予区县残联联系、服务和管理社会组织的职能。队伍的建立需要配套管理体系的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需要先认定、再评估、后扶持,市、区县残联每年对残疾人社会组织进行认定,委托社会力量对认定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实现了通过认定、评估和扶持管理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构想。2009年至2011年,市残联对全市103个残疾人社会组织给予了766.5万元的扶持。加大对新成立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同时对扶持资金进行有效跟踪监管,市残联对扶持资金的监管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扶持的广大残疾人社会组织获得了健康、良性发展。以朝阳区为例,2011年15家残疾人社会组织有11家实现了盈利,仅4家略有亏损,而在两年前,这些机构有一半处于收支平衡、一半亏损的状态。体系的完善伴随着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帮助残疾人社会组织实现整体提升,三年先后投入近250万元购买服务资金,完成了公益周、《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知识竞赛和自闭症师资、家长培训等工作;二是采取了购买管理岗位的方式,向市委社会工委申请50万元资金购买了10个社会组织管理岗位,实现了针对同类别的社会组织的监管和联络,使市残联的管理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组织的最前沿;三是充分利用我市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作成立了“北京市残疾人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等3所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和教学实践基地;邀请知名专家担任北京市残疾人社会组织科研顾问。
党建的政治引领在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
根据北京市残疾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空白点多的实际情况,市残联于2011年2月,率先在22个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中成立了北京市残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残疾人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成为市残联党组领导下服务于残疾人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的机构;在区级层面,在残疾人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怀柔区进行了试点,成立了区残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和残疾人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社会组织层面,在朝阳区启蕊康复中心建立党建工作试点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党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模式取得积极效果。市残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为残疾人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创造有利条件,并结合各类重大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在贯彻党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一是首次组织全市100多名残疾人社会组织党员,开展了“听一堂党课,参观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参加一次座谈交流、发放一本红色书籍、参加一次助残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二是发挥党建委员会政治引领作用,组织党员代表认真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重大会议精神;三是在“两会”期间、重大节点,要求残疾人社会组织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实现了社会组织内残疾人零伤亡、重大安全零事故、群体上访零事件的“三个零”的工作要求。
全社会支持推动立体化管理服务
首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求残疾人社会组织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借力于此,市残联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更趋立体化,管理更深入、服务范围更广泛。
数量的增加呼唤更科学的管理、更新颖的服务。市残联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趋向多元化,残疾人社会组织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成,认定、评估和扶持的考评支持体系已经建立并取得成效,我们还尝试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社会组织管理岗位;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市残联网站、各类论坛、社会组织大黄页等为残疾人社会组织展示提供了平台。
人性化是管理到位、服务务实的最好手段。市残联根据社会组织建设实际需要,对16个区县的残联理事长进行了社会建设专项培训,还对社会组织法人、社工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人员达到400人。
和谐社会,你我共享。在我市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首都残疾人社会组织正如朝阳,展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