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康复辅具服务模式的几点思考
◎ 市残联赴台湾考察团
应中华科技辅具协会的邀请,北京市残联副巡视员、辅具中心书记赵延红带领部分区县主管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及工作在康复辅具一线的干部代表一行11人,赴台湾对其残疾人康复、辅具等工作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重点参观考察了内政部多功能辅具资源整合推广中心、新北市辅具资源中心、脊髓损伤潜能发展中心和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辅具中心等8所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层级的辅具服务机构,认真学习交流了各机构对辅具工作的经验,收获颇多。
一、台湾辅具服务的概况
台湾地区残疾人又称为“身心障碍者”,其界定范围是指身体系统构造或功能有损伤或不全,影响其活动及参与社会生活,并经医事、社会工作、特殊教育与职业辅导评量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鉴定及评估,领有残疾人证明者。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公平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台湾当局始终以“一辈子照顾、无所不在的保护、全方位的服务”作为制定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的总目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收入再分配,对身患残疾的民众予以基本生活上的资助和保障,其中辅助器具的保障服务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全台湾由各县市辅具中心、私立的辅具服务机构以及科技辅具研发推广机构等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团结协作共同服务台湾地区的残疾人,满足辅具及相关服务的需求。据2011年统计,台湾约有11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74%,针对不同的对象来自社政系统、教育系统、劳政系统进行辅具的补助,全年76450件次,合计新台币约7.21亿元,折合人民币约1.54亿元。
二、多元化、各具特色的服务机构
(一)信息化的资源整合平台——内政部多功能辅具资源整合推广中心
1997年台湾身心障碍者保护法通过以后,为帮助身心障碍者运用辅具,提升自主能力与生活品质,内政部于2001年委托国立阳明大学成立多功能辅具资源整合推广中心,中心由辅助科技研究中心(国立阳明大学学术单位)结合台北荣总复健医疗中心(临床单位)以及台北荣总身障重建中心(技术单位)组成,以整合全台湾辅具服务资源。中心在提供常见及新型辅具展示体验的同时,重点工作就是整合相关辅具资源,包括辅具产品、厂商、人才、福利政策、学术成果产业发展以及各地方辅具中心服务咨讯,建立、管理、维护“辅具资源入口网”,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共享台湾的辅具服务资源,搭建各政府职能部门与地方辅具中心等机构以及辅具需求者的交流互动平台,共同推进辅具事业发展
(二)公办公营、高效、便捷、绿色的新北市辅具资源中心
台湾地区有县市级的辅具中心近30个,新北市辅具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心是2004年委托新北市八里爱心教养院专业团队以公办公营的方式成立的。中心现有专职的物理治疗师4名、职能治疗师1名,负责中心评估、定点评估、到宅接案工作,专职社工人员1名,负责专业行政工作,替代役男1名,负责辅助送件、二手回收辅具的管理建档,另外还有85名按件计酬的OT/PT负责到宅评估。虽然中心占地仅仅600平米,约300件展示的辅具由于经常被试用体验,有些凌乱地摆放在展厅,但是,这是一个高效、便捷、绿色的辅具服务机构。
高效:2011年为例,全市身心障碍人口145896人,辅具总补助件次12301件,总金额近1亿台币。其中现金形式补助10000件,二手辅具2300件。辅具中心评估7676件次,来中心评估3128件。定点(养护机构)1242件,到宅3306件,免出门评估占45%
便捷:中心提供单一窗口的服务理念,从申请,评估到取得辅具及后续服务一条龙的服务,特殊个案还可以提供免出门服务,简化流程,免除残疾人奔波不同机构的苦恼。
绿色:开展资源再利用二手辅具回收服务。对于中古的辅具到宅回收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后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再利用,对于新北市户籍的身心障碍者或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赠送使用并提供免费送货上门。
(三)温馨如家的私立康复机构
在台湾有许多财团法人的民间康复机构,此次参访了脊髓潜能发展中心和彰化县私立基督教喜乐保育院,如果说内政部系统的辅具中心给人像医院一样专业、严肃的感觉,那么这些私立的康复机构却给人一种家的温馨。
1.脊髓潜能发展中心——尊严、希望、新生命:
脊髓潜能发展中心是提供脊髓损伤者重建训练的专业机构,无障碍设施齐全让损伤者在这得以充分地发挥潜能独立生活。中心提供免费的训练课程,帮助伤友重新接纳自己,并通过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心理调整、职业重建等训练课程提升生活品质,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活出自信与尊严。另外,中心还开辟就业渠道,协作学员重回职场。
2.彰化县私立基督教喜乐保育院——阿妈的温暖怀抱
喜乐保育院最初是收容教养小儿麻痹症患儿的机构,后来,随着疫苗免疫的应用,小儿麻痹症几乎被消灭,因此顺应形式,喜乐保育院开始收纳16岁以下重度的脑瘫及肢体障碍的儿童。孩子们在这里被精心照料。保育院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和健全孩子一样享受快乐、游戏的童年。
在喜乐餐坊的一餐是在台湾最难忘的一顿午餐。这里是为身心障碍者提供职业训练与就业的庇护企业,从餐食的准备制作到餐厅的服务工作,主角都是身心障碍朋友,作为一名残疾工作者习惯了服务残疾人,最初面对被残障人服务时,心里总是有些怪怪的,总是想宁可自己下厨,自己当服务生,可是,当面对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诚恳单纯的笑容以及那份略带羞涩的自信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真谛。
(四)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辅具中心——个性化的辅具评估适配
根据台湾特殊教育法第24/33条规定“各级主管机构应提供学校辅导身心障碍学生有关评量、教学及行政支援服务”,“学校应依身心障碍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需求提供必要之教育辅助器材及相关支持服务”。2003年,委托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成立大专院校肢障学生辅具中心。中心力求用专业的评估手段,充分评价潜能,并结合不同环境为肢障者打造个性化的辅具适配及环境改造的方案,积累大量的个案经验与同行业交流分享,共同推动辅具事业进步。
(五)科技辅具研发推广机构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残疾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高科技辅具备受关注,考察团特意考察了财团法人科技辅具文教基金会及中华科技辅具协会,了解了一些先进的沟通类辅具,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为今后更好地全面开展科技辅具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分享台湾康复辅具服务模式
一、立法全面,政策完善,工作法制化。近几十年来,台湾当局出台实施了《残障人权益保障法》、《残障人福利法》、《特殊教育法》等30多项涉及残疾人就业、培训、用品用具、辅助、康复、无障碍等的法律法规,涉及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修订,残疾人权益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辅具补助政策,层次分明,详细完善。台湾对辅具补助的对象、补助产品的功能及金额有着详细的规定,便于各个机构进行标准化服务。
台湾的辅具推广与辅具补助制度的执行大致分为三大系统:
(一)社政系统:该系统对全部身心障碍者和失能老人(65岁以上的失能老人,可以没有残疾证明)依照障碍级别及失能程度进行以直接现金补助形式,即受助对象可以依据机构评估的辅具处方在市场上先行购买,然后依据凭证政府进行现金的补助,具体的补助标准依据辅具类别类型的不同有详细的规定。
(二)教育系统:对于在校受教育的学生的辅具都是教育系统所提供,这类辅具大多都是根据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环境个性化适配,辅具的所有权是单位,当学生离开学校步入家庭或社会环境时,辅具要归还学校,而其下一阶段的辅具补助相应的转移到其他系统,如社政系统或劳政系统。
(三)劳政系统:劳政系统的补助对象是有职业的工作者或职灾者,其补助方式是补助雇主改善工作环境,补助的经费是有劳工保险支付。
三个补助系统相对独立,但是相互合作、无间隙转介,形成了身心障碍者从生活自理、到回归社会、职业重建的系统化的辅具保障。
二、“政府”主导,机构健全,运营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台湾残疾人工作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官民互动的运行机制。台湾区域内有近30个区县级的辅具中心,平均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家辅具中心。除了公办公营的新北市辅具中心外,其他辅具中心均以政府招标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区域内服务能力较强的组织竞标、中标后对辅具中心进行经营,中标的机构性质多样,有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私立福利机构、学校、科技辅具协会等,各个机构都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服务残疾人,中标机构对辅具中心的经营并不是无限期的,定期的重新招标为辅具服务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就要求服务机构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竞争,推动辅具事业的发展。
三、经费来源多元化。台湾民间爱心人士、宗教组织、政党兴办了各类福利基金会。康复、辅具的经费来源多元化,有台湾当局资金补助、政党拨款,也有民间团体、个人捐赠、专项服务收费、营业收入等。
四、服务专业化,人员广泛化,志工助残常态化。承担台湾辅具评估服务工作的主要是专业的OT/PT师,每个辅具中心都配有专业的OT/PT师服务该区域的残疾人,从医疗康复的角度结合残疾人的需求为其设计合理的辅具康复方案。但是由于辅具康复需求的不断增长,单靠辅具中心为数不多的治疗师远远达不到服务需求,因此,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也多样,有辅具中心专职人员,外聘特约的按件计酬的治疗师、志工等等,保证了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台湾的志工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另一队主力军,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有学生、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他们的加入扩大了服务范围,丰富了服务内容。在台湾有志工们配有统一的服装,利用业余时间或休息日,自愿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并且组织有序、长期坚持,扶残助弱蔚然成风。
五、辅具发展可持续化。在节能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台湾的辅具行业也沿着绿色、科技辅具的方向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中古辅具、价格较贵阶段使用的辅具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形成了完整、规范的从上门回收到集中消毒、整修投入二次使用的服务流程。另一方面,鼓励各个机构研发新型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残疾人的需求。
四、取长补短,勇于创新,探索北京特色的辅具服务模式
北京有近100万的残疾人,虽然两地的残疾标准不同,但是服务人群的数量相差不多,但是,与台湾每年在辅具补助的1.54亿元相比,我们相差甚远!如何让北京市残疾人切实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享受专业的辅具服务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完善辅具政策,加大辅具补助力度。
现行的辅助器具暂行办法虽然从政策层面上保证了部分残疾人享受辅助器具补助的权益,但是,仍存在补助对象的范围局限,救助力度小,补助方式单一,辅具产品种类匮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快完善北京市辅具政策完善的步伐。
(二)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构建北京市辅具服务网络。
为了能为残疾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辅具服务,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加快推进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各级辅具服务机构应该取长补短,各司其责,协调发展。服务机构可以采取综合服务模式,或分工不同的单项服务模式,管理服务人员尚不具备条件的区县,可以探索采取政府出资,引进社会专业服务团队的办法,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专业服务。
(三)人才的培养
康复人才培养是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人才质量决定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水平。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辅助器具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必须培养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团队。分层次、分阶段全方位培养辅具服务人员。不仅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培养高端人才,同时也要通过辅助器具工程师岗位培训、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辅具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并制定继续教育的计划及方案,做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对外辅具机构的学习与交流
我国内地辅具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制度尚不健全,技术队伍不够充实,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学习、借鉴境外先进的辅具法规制度、机构框架、经营模式、服务理念和工作经验等,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对逐步完善本区域的辅具工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五)逐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辅具工作
为了环保,避免资源的浪费,借鉴台湾二手辅具回收再利用的经验,逐步开展北京市辅助器具的回收,清洁、消毒再利用的工作,对短期使用或价格昂贵的产品进行租赁服务,并探索适合北京实际情况的回收与租赁工作流程。
(六)将辅具工作融入残疾人工作的大局之中
辅具服务不等于辅具供给,不是为了照顾残疾人而给予的单纯器材和设备,而应该是通过辅具服务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提升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因此辅具工作必须与康复、职业培训、就业等相关机构共同协作,融入残疾人工作的大局之中。
五、总结
此次台湾考察收获颇丰,为我们今后开展北京市辅具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但是两岸经济、文化、体制上还存在差别,不能照搬照抄,要在借鉴台湾先进的辅具服务模式的同时,认真分析北京市的特点,争取走出具有北京特色的辅具服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