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2  >  2012年第六期

实施社会融合发展战略 为朝阳区残疾人事业 科学发展 民生幸福而努力奋斗

  发表时间:2013-02-19 【字体:

◎ 朝阳区残联理事长  赵  玲

  

  朝阳区残联在市残联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稳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残疾人事业政策措施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是社会环境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的五年,是残疾人受益最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五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朝阳“新四区”建设,为首都建设“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以围绕朝阳“新四区”发展、实施“双十工程”为重点,全面落实残疾人事业发展重大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政策保障,朝阳区建设社会和谐模范区、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为残疾人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我区紧紧抓住这一系列发展契机,乘势而上,残疾人事业实现了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残疾人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彰显朝阳特色。残疾人事业纳入朝阳区“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施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4项政府办实事和折子工程落到实处,作用明显。重大工程建设带动重点工作的突破,购建1.6万平方米的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完成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升级改造,残保金征缴审核中心在区投资服务大厅常设办事窗口。事关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就学、康复等重点领域的36项新政策由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制定并实施。

  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升保障服务能力。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朝阳区现有持证残疾人4.3万余人,保障服务覆盖率达99.4%。残疾人基本生活获得制度性保障,7048名残疾人定期享受生活补助,5827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补贴,7566名残疾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7746人享受居家养老助残服务。152户残疾人家庭实物配租廉租住房。五年投入3016.3万元,临时救助6.9万人次。二是残疾人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区、街乡、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日臻完善,43个街乡残联和402个社区(村)残协作用发挥明显。58家示范型残疾人温馨家园施行规范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56家职业康复劳动基地创新出玉器加工、软陶制作等21个成规模、见效益的劳动项目,多种劳动产品入选“北京礼物”,吸引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完善以265个社区(村)康复站、24个星级辅助器具服务站、6家各类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所家庭康复培训学校、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5个社区卫生站为平台的康复服务网络。残疾人就业服务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45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就业指导窗口。1所特教学校、6个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180所随班就读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教育。315个居家养老助残餐桌和435家日间照料托老托残所就近方便开展服务。

  落实为残疾人办实事项目,广大残疾人获得更多实惠。一是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残疾人得到“助听”、“助行”、“助明”、“助医”等康复救助、训练与服务,1万余名残疾人享受辅助器具免费配发、购买补贴和系列化服务。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全社会康复意识明显提升。二是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形成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公益性就业、自主创业、居家就业、庇护性就业有机衔接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新安置残疾人就业1997人,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达到15377人,就业率提高到70.8%。三是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中小学在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1420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4.6%。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开展定岗、定单、定向式培训,1.2万人次的残疾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600余人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四是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为439名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调解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妥善回复和调处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网上咨询5331人次。

  二、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作为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及主赛场所在地,我区围绕奥运筹办大局,充分利用奥运场馆资源聚集优势,加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使奥运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残疾人,获得了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的双丰收。

  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提速发展。在奥运场馆周边创建30个市级示范型残疾人温馨家园,接待包括15个国家的元首夫人、残奥会运动员在内的国内外宾客30余批、600多人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残疾人的精神风采。

  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开展无障碍推动日活动,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明显增强。全区无障碍改造项目达到1.2万余处。为42个街乡配备无障碍服务车,对467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2230户聋人家庭安装可视闪光门铃。1.2万人次机动轮椅车车主享受燃油补贴,残疾人专用车辆在非居住区停车场所免费停车。残疾人驾驶汽车、免费乘坐公交车得到制度化保障,出行更加便利。信息无障碍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无障碍影厅,为千名视力、听力残疾人配发电脑读屏软件和手机。

  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历届最好成绩,残疾人参与社会更加活跃。11名残疾人运动员在北京残奥会上创造了5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展示了残疾人的体育才华和拼搏精神。运动员袁艳萍在伦敦残奥会上获中国柔道队唯一一枚金牌,实现“两连冠”。残疾人广泛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8.8万人次的残疾人通过参与“快乐残奥”活动真切体会到奥运带来的激励与快乐。残奥会后的五年,更多的残疾人增强了乐观和自信,用汗水和劳动追求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三、以弘扬“北京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进一步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力、吸引力

  牢牢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大力践行“北京精神”,深化文化文明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文化权利的保障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满意度。

  社会环境更加文明和谐。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成功,使“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在“北京精神”的感召下,“文化助残”、“慈善助残”推陈出新,“一帮一”结对帮扶、“残帮残”志愿者服务队等助残服务项目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残疾人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公园和旅游景区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在区图书馆建立中国盲文图书馆全国首家支馆。11万余人次的残疾人参与基层运动会、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举办残疾人专场音乐会和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艺术团演出100余场次,书画家联谊会、文学沙龙、摄影沙龙活动有声有色,轮椅操、柔力球表演屡次获得荣誉。在国内外各类歌唱、舞蹈、体育、书法绘画等大赛中获奖200余项。

  宣传交流广泛深入,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结合“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广泛宣传残疾人先进事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区残联网站动态更新,《同在蓝天下》节目双周播出,《春雨》报每月一期。各类媒体刊播我区残疾人事业新闻1600余条,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良好社会氛围。与境内外残疾人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

  四、以加强服务管理创新为有效途径,使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按照中央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开创残疾人党建工作,发挥残疾人的主体作用,一系列举措强化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区、街乡、社区(村)三级组织工作网络运行高效,朝阳区残联主席团153人,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44家,区残联执行理事会3人,区残联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19人,各街乡有43名残联理事长、86名专职工作者、43名残疾人协管员和380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增强。各级残联干部在奥运服务、国庆保障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创新发展。专门协会工作争先创优、更加活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500余次,5万余人次参与。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助残服务机构,提高残疾人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残疾人康复协会成立并发挥“枢纽”作用,促进行业交流和业务提升,19家民办康复机构成为残疾人康复领域的重要力量。

  残疾人党建工作取得突破。“建组织、建阵地、建助残体系”三位一体推进基层残疾人党组织建设,建立6个街道残联党总支部、33个社区残协党支部和1个民办康复机构党支部,服务覆盖残疾人党员660人。残疾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

  残疾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和文体人才。李楠致信温家宝总理,其建议得到总理的批复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的有效落实。3名残疾人当选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新闻人物”成为社会学习的榜样。广大残疾人在抗击自然灾害面前,捐款捐物,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志之所为,则无不成。”五年来,我区先后获得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体会:

  一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要把残疾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平等融入社会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尊重残疾人的主体价值、参与愿望和发展能力,为残疾人营造一个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使残疾人有尊严、更体面,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共建共享小康社会。

  二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发展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要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复杂性、艰巨性,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残疾人事业管理科学化水平。从以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为主到更加注重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从政策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再到“人人享有”目标的实现,通过继承和深化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紧抓历史机遇,找准定位,融入发展大局借势推动。在举办奥运、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重大发展契机面前,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把残疾人工作放在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残疾人事业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大力发展残疾人服务业。要完善工作机制,学会借船出海,吸引民间助残服务资源,发展残疾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慈善机构、民间团体、志愿者及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和项目化管理水平,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残疾人状况与全区平均发展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残疾人仍然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残疾人类别化、多层次的保障和服务需求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带来严峻挑战;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机构缺乏和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这些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加以研究,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