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2  >  2012年第六期

2012:“融合”照亮前行之路

  发表时间:2013-02-19 【字体:

◎《挚友》编辑部

  

  现实在期待中悄然前行,历史却在回首中彰显意义。在梳理2012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的大事时,我们深切地感到:2012年注定要在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在北京市社会进步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我们以“融合”理念贯穿全年工作,着力推进残疾人工作全面融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促进残

  疾人全面融入社会,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2012年,我们以“平等、融合、共享、阳光”的新理念开展工作。这一理念的前提是平等,核心是融合,目标是共享,实现途径是通过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将残疾人和健全人放在同一平台上考虑,尽最大可能地进行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服务一体,让服务和保障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我们以多维融合理念助推首都残疾人事业的大发展。我们着力推进教育融合,破解残疾孩子“进得去,学得好,出得来”的难题,建立了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台帐制度,为450名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提供了送教上门服务;我们大力加强就业融合,重点解决残疾人就业“有岗位”、 “有收入”、 “有保障”的问题;我们积极推动文化融合,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下基层惠民演出、 “百姓大舞台”、 “舞动北京”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展示,都能看到残疾人朋友的身影;我们努力促进康复融合,使残疾人康复与就业融合,康复与文化服务融合。全市462家职康站安排了1.2万名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从事职业康复劳动,300多个温馨家园使近20万残疾人享受到就近就便的温馨服务;我们积极鼓励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融合,232个社会组织为10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服务。

  回首2012年,我们每一项工作都在积极推动“消除障碍,促进融合”的理念,努力为残疾人朋友营造无障碍的环境。一方面,我们努力为残疾人朋友消除道路、设施等有形的障碍——全年为我市6800户残疾人家庭免费实施了无障碍改造,8000套闪光门铃安装到了聋人家庭;另一方面,我们竭力消除残疾人朋友信息交流的无形障碍-2012年年底前,全市16个区县预计建成400个残疾人免费上网点。同时,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积极消除残健之间在思想意识上的无形障碍。

  回首2012,我们经历的大事多,喜事多。从《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颁布实施,我市残疾人可享受免费乘车、免费参观公共文化场所等优惠政策到我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本实现;从我市“共享文化,促进融合”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到年内新安置残疾人就业4353人;从30多种残疾人文化产品入选“北京礼物”走向世界,到生活补助金和老年生活福利金惠及17.6万残疾人;从通州区培智学校的李银环老师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到残疾人“爱立方”品牌亮相第

  七届文博会;从全社会扶残助残蔚然成风,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捐助突破二千万元,到残疾人走进梅兰芳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等高雅艺术殿堂与健全人一道共享文化盛宴;从为全市42万持证残疾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到伦敦残奥会我市运动员创造了4金6银3铜的佳绩……我市残疾人事业前进的脚步愈加坚实稳健,充满活力。

  “融合”的理念是首都残疾人事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北京精神”的具体体现。 “融合”,就是尊重多样性,允许不同群体的融洽共生,让所有人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我们的社会是由残疾人和健全人组成,每个人都有可能年老残疾,尊重多样性,尊重他人,其实是尊重自己。 “融合”,就是打破封闭和隔阂,就是破除人为的障碍和藩篱。 “融合”,也是一种“包容”,而“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包容”是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社会,会给所有人

  生存、参与、发展的机会。

  梳理2012年我们与残疾人朋友共同经历的事情,其实不难发现,一个富有创造力,富有活力的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已然展现在我们眼前。“融合”的理念,犹如炯炯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2013年,我们的期待和梦想还有很多,让我们与残疾人朋友一道共享幸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