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莲花静美绽放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浴火莲花静美绽放
──记北京榆垡丽悦职业劳动康复站站长桑丽新
◎李晓霞
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最南端的小村,一个需要他人慰藉心灵的人,却用爱心抚慰了他人的心灵;一个失去左腿的人,却用顽强的意志走出了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她就是北京榆垡丽悦职业劳动康复站站长——桑丽新。
从城区到小村,道路迂回。向南,向东,再向南……2011年元宵节后的一天,一路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笔者乘车辗转走进了北京榆垡丽悦职业劳动康复站,零距离感受了桑丽新的艰难创业精神。初见桑丽新,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浓眉大眼,一头飘逸的长发和一身长裙彰显着优雅的气质,一时让人无法与“残疾”二字联系起来,只是那右手中的一根拐杖显示着她与常人的不同。经过一番简单的介绍,桑丽新带我走进了她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里。
厄运突降──人生路程缠铁链
桑丽新出生于1960年,河北省廊坊市人。上学时成绩一直优秀,1978年高中毕业。由于她聪颖能干,文化程度较高,而且上天又赐给她一个娇美的面容,1979年她被招进了原南各庄公社毛纺厂,当了一名乡办企业的工人。1982年经人介绍,桑丽新嫁给了南各庄小村村民梁俊桐,成为了小村的一位新人,而后育有三个女儿。生活和事业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飞黄腾达,但也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日子过得称心如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给她的人生路程缠上了铁链,冰冷而坚硬的链齿,将她平坦的行程碾压得崎岖坎坷,使整个家庭顿时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1991年5月21日的一个夜晚,桑丽新在去衡水为客户送货途中,在河北省晋县境内不幸遭遇了车祸。大胯脱位、骨盆四处骨折、面部毁容,最严重的是左腿粉碎性骨折。这对于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了尽快康复,桑丽新断断续续住院近两年。在此期间,她的左腿打进了9根钢钉,接受了截肢手术,最后安装了假肢。据她回忆,没安假肢以前全靠双拐支撑挪步,每挪一步都无比艰难。由于她的受伤,牵扯了丈夫的很大精力,家里的日子每况愈下,花钱无来源,吃饭没保障。桑丽新是因公受伤,按理说除工资照发外,厂里还应派人陪护她。因毛纺厂经营不善,先后换了三个厂长,厂里非但没有派人陪护,连丈夫陪护她的补助也从未给过,甚至连桑丽新的工资也不发了。经过多次找领导理论,第三个厂长才勉强每月给她50元的工资,但也只给了半年。从桑丽新受伤到出院的2年里,厂里总共只给她支付了2万元的假肢安装费用,工资从没有给过。为了解决丈夫的陪护补助,厂里把积压的假“皮尔卡丹”服装折给了她,原想卖掉这些服装能换些钱来,没想到假“皮尔卡丹”服装的袖子比衣身还长,根本就不适合中国人穿着,一套也没卖出。面对这种艰难困境,桑丽新曾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曾拄着双拐蹒跚地到没人的庄稼地里放声大哭过,责问上天为何对她这样不公。谈到这里,坚强的桑丽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哽咽起来,辛酸的泪水夺眶而出。她说:“那时让我担心和牵挂的还不是我失去了左腿,而是年龄还小的3个女儿、可怜的丈夫和70多岁的公婆。”当时,她的大女儿8岁,二女儿4岁,最小的女儿还不到2岁,家里还有70多岁的公公婆婆。丈夫为了她和家庭,白发一天比一天多,1米74的个头,体重由原来的150多斤瘦得只剩下不足110斤。目睹着家庭的困境,感受着家人的亲情,桑丽新经过静心思量,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她把痛苦咬碎吞进肚子里。“虽然日子艰难,既然上天给了我生命,就要好好珍惜它,已经出了这样的事情,就要积极面对,在今后的日子里,必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辈子不能白活。”这是桑丽新当时反复思考后的清醒认识。安装假肢以后,她一遍遍地练习行走,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屋子里、院子里,都留下了她练习走步的身影,残腿被假肢磨破后流出的鲜血浸湿了裤子。然而坚定信念和亲情力量的支撑,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逆境奋起──坚韧求索营生路
挫折让人奋起,磨难孕育希望。“左腿虽然残疾了,但还有右腿和一双手,最主要的是她为了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我要与丈夫共同承担家里的一切困难。”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桑丽新积极地探寻了一个又一个营生的路子。
1993年,桑丽新的左腿安装假肢后不久,她就与丈夫承揽了通风道工作,这活又脏又累,是男人们干的活,但她却拖着一条假腿依然支撑着干,一天坚持抹20根。由于这活挣不了多少钱,老板又总是欠钱打白条,桑丽新觉得憋屈,只能无奈“转行”。
1994年,桑丽新又和丈夫在自家房前挖地翻土,搭建了一个90平米的养苗棚。从1995年开始,她就在大棚里种起了“伊丽莎白”瓜。俗话说,屋漏偏遭连阴雨。栽苗时她的丈夫又患了十二指肠溃疡,一个月多不能干活,疼得他用木棍顶着也舍不得到医院看病,由于家里没钱只能用偏方凑合。刚好一点能下地干活了,不小心他又把腰扭了,又休息了半个多月,急得桑丽新起早贪黑地干。由于大棚里潮湿闷热,她的假肢也随着发烫,站着干不行,她就坐着往前挪着干。功夫不负辛劳人,她第一次种瓜,就获得了好的收成。卖完瓜,她又试着种第二季白菜,不会就学,慢慢摸索,除草捏虫,经过她的精心管理,她种的大白菜又获丰收。这样她们在大棚里连续种了3年的“伊丽莎白”瓜和白菜都获得了好的收成,苦难的家庭终于看到了阳光和希望。
由于长期在大棚里劳作,桑丽新的左腿经常疼痛难忍,在政府的关心下,1996年她被安置在南各庄乡郭家务中学做图书管理工作,每月工资211.5元,桑丽新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几万册图书她逐册登记,分类清晰,管理有序,一干就是9年。后因种种原因,桑丽新下岗了。对于下岗她很坦然,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学校里上班挣的工资仅够吃饭;另一方面她向往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梦想着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早在1999年,她向朋友借款2.3万元,就在南各庄市场开了一个服装店,至今仍在经营着。说起服装店,桑丽新满脸欣慰。她说:“服装店虽然不大,却为职康站的成立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经营服装店的积蓄大都投到了职康站的建设,可以说,没有服装店,就没有职康站。”此外,桑丽新在困难的时期,还曾经做过3年的免费婚介,使不少单身男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美满的家庭。
放飞理想──倾心创建职康站
2007年7月,桑丽新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北京市残联组织的专职委员考试,被正式录取为残疾人专职委员,同年11月29日她被选任大兴区残疾人代表,参加了北京市第二次残疾人代表大会。通过参加市区两级残联的一些会议和活动,桑丽新对如何做好残疾人专职委员有了底,懂得了如何才能代表残疾人的利益。“面对残疾人就业难,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是桑丽新上任后反复思考的问题。2007年底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的头脑里应运而生。2009年8月桑丽新参加了北京市残联和大兴区残联举办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期间通过食用菌栽培技术唤醒了对食用菌加工的想法,当时,她就找到了北京市技能培训中心的领导与合作人胡建党共同商议。做食用菌后期加工是最适合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的工作,桑丽新回到村里,同样得到了家人和村民的支持,这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随着一间间厂房车间的建起和一台台设备的购进,在桑丽新的亲自操作下,一个震惊小村村民的北京榆垡丽悦职业劳动康复站于2009年11月10日正式成立了。从此,她把人生事业发展的触角伸向了食用菌加工这一陌生的领域,开始了艰辛跋涉和求索。
职康站的建立倾注了桑丽新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多年经营的服装店也顾不上了,就连孩子的工资和丈夫经营服装店多年的积蓄都用在了职康站上,可以说是她人生中的又一次艰难的转折。面对新的挑战,桑丽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职康站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1620多平方米,建有厂房30余间,现有员工35人,其中残疾人32人。为方便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和生活,还配备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作品展示室、辅具间、厨房餐厅,同时还能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服务、体能训练和技能培训等,职康站成为了残疾人劳动和康复活动的乐园。
榆垡丽悦职业劳动康复站,以对金针菇、茶树菇、花菇、滑子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加工为营生,以“心系残疾人,服务残疾人”为理念,与爱农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爱农星公司是大学生村官胡建党和陈墨等创建,已成为北京市青年创业项目、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项目YBC支持项目,主要是进行食用菌的大棚栽培,为职康站提供鲜原料。无疑,两家的合作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最佳选择。
职康站的建立为榆垡镇的残疾人带来福祉,残疾人进职业劳动康复站,既能促进残疾人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恢复,让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得以发挥,同时又能增加其家庭收入。为了利于残疾人的康复,职康站规定,残疾人每周一、三、五工作,每天劳动四小时,进行康复训练,每月基本工资200元,为更好地调动残疾朋友的积极性,每月都有合理的奖金鼓励,过年过节都有礼品发放。工作程序虽简单,但对智残和精神残疾朋友来讲非常不容易。鲜品食用菌运来后,先切片,后烘干,烘干一炉需要8到12小时,然后再装袋、真空压缩、贴标签、打生产日期以及装箱等工序都得一点点地教。有近一半残疾朋友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给他们用废纸订好本子,以图画的方式教他们认字,比如:男字上面画个男孩,女字上面画个女孩去分辩男女。”经过一年多的职业劳动康复,残疾朋友不但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而且简单的字也能认识了。
职康站不只是残疾人的康复劳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他们融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温馨家园。来职康站工作的员工,有的是智力障碍,有的是精神障碍,有的是肢体障碍,在家时还需要人看管照顾。进了职康站后,桑丽新不嫌不弃,既教劳动,又教认字,非常耐心。经过桑丽新的言传身教,他们都像变了个人似的,同村的老崔,手脚一直不方便,刚开始时连最基本的装袋、贴标签都干不了,在桑丽新的耐心指导和大家的帮助下,老崔已经能熟练地完成这些简单的工作了。还有不少残疾人,刚开始时领工资都是按手印,现在领工资都能自己签名了。
谈起残疾人在职康站的情况,桑丽新如数家珍,她欣慰地说:“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精神得到温暖,重拾生活自信,提高康复质量,减少家庭负担。”《后汉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其实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很显然,桑丽新在创建和经营职康站的过程中,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充盈了生活,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好比农民播种呵护庄稼的过程,等待的自然是收获的快乐和无尽的喜悦。
当我问桑丽新有没有喜欢的格言时,她抬了抬头,在沙发上扭动扭动身子,往身后的墙上向我示意。我猛然抬头,只见墙上挂着一幅精心裱装、笔墨酣畅的“天道酬勤”字匾。
浴火莲花──静美绽放为他人
奋斗成就事业,爱心演绎精彩。如今桑丽新创办的榆垡职业劳动康复站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她的成绩得到了市残联、区残联和镇政府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她的事迹多次被大兴电视台报道,2011年2月18日,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社会能见度》节目中又播出了对她的采访。一时间,桑丽新成了小村里一颗闪亮的明星,她的名字与丽悦职康站融为一体,像雨后的彩虹鲜艳耀眼。面对赞誉,桑丽新非常冷静。她说:“对此我并不在乎,也不想被宣传,只想踏踏实实地为残疾朋友做点实事。”当笔者问起她今后还有什么打算时,桑丽新说:“我残疾多年,身临其境,非常了解和更加理解残疾人的艰辛和困苦。我的3个女儿都已工作,家里的事都不用我操心,日子过得平淡充实,最大的愿望就是吸纳更多的残疾朋友加入职康站,增强残疾朋友对生活的自信。让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得到更好的发挥。”朴实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桑丽新的美好愿望。
《维摩诘经•佛道品》中有云:“火中生莲花,是可谓稀有。”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逆境中有所成就更是难得。桑丽新就好似那浴火的莲花,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但仍能得到解脱,始终满怀希望,瞄准人生目标,在挫折中不断前行,并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