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1  >  2011年第二期

人性化康复服务点亮残疾人的希望

  发表时间:2011-06-07 【字体:

◎延庆县残联

  近年来,延庆县残联非常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朋友提供了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切实地解决了康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残疾人增强自信、融入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

  “截肢常用的物理康复方法:徒手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
  王艳云在残疾人社区康复管理人员培训班和辅助器具新政策培训班上认真地记录着,她与全县18个乡镇、街道残联的54名理事长和协管员、辅助器具服务站工作人员一同参加了培训,考试合格后,王艳云拿到了合格证书,这是她2010年第2次参加康复知识培训班。
  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延庆县从事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业务水平,2010年,县残联在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支持下,先后组织32名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7期培训班,所有学员顺利完成培训,并取得了相应证书。通过多次培训,从机关到乡镇,特别是基层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康复训练者队伍,他们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残疾人进行更好的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恢复了身体的机能。

依托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提供专门的康复服务

  日前,在儒林街道温馨家园里,患有脑瘫的赵楠正在康复劳动站学习糊信封、串珠子等康复劳动技能。虽然她刚开始做事比较吃力,动起手来也比别人慢,但她尽自己的能力参与各项训练。
  赵楠从进入温馨家园的一年多来,通过在温馨家园康复室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康复训练运作模式,接受康复员、家长、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协同下的,体现个性化的系统康复训练后,精神面貌日渐好转,自理能力逐步提高,知道讲卫生了,还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赵楠是本县众多在温馨家园受益的一员,本县有1.96万残疾人,他们大多生活在基层,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为了使残疾人不出乡镇(社区)即可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无障碍等各项服务,自2008年6月,延庆县残联在沈家营成立首家温馨家园以来,截止目前,已建成温馨家园17个,在全县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9%。2010年,381名成年智力残疾人和64名处于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在温馨家园的职康站里接受了职业康复劳动和康复训练服务。
  除了依托温馨家园开展康复训练,县残联充分依托现有康复机构的设施有效地开展了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依托全县16个康复指导站,为27名0–16周岁的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指导训练,依托32个社区(村)康复室为151名成年肢体残疾人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依托特教中心为30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依托市康复中心为2名聋儿开展语训。通过开展训练与服务工作,不同程度提高了残疾人自身功能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康复补助解忧困难残疾儿童

  家住南菜园北二区的张永利逢人便高兴地说:“多亏了残联的同志,我孩子的病才有救。”张永利的儿子小振贺今年15岁,患有先天性的肌营养不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孩子的康复训练一直是他的心病。县残联得知小振贺的情况后,为他办理了价值1000元的残疾少年康复卡,夫妻俩按时带孩子到社区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妻子张淑华也常常按照社区医生教的按摩方法给孩子按摩,目前孩子的身体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为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工作,解决他们在康复中的特殊困难,县残联还根据《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认真落实残疾儿童救助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符合条件的115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救助。其中,为86名7周岁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办理了每人每年1000元的康复救助卡,为8名申请机构训练和21名申请辅助器具的残疾儿童办理了审批手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