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太阳石
一段值得记住的经历,让我知道了煤炭的另外一个名字––太阳石。
◎崔晓红
激情对于我这样的年龄已不再是常有的事情了,但一想起今年春节期间的那段经历,我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这段经历实现了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的实现,使我已经淡定的心重新燃烧,已经忘却的记忆又被袭扰,许多迸发着热情的字眼一次次地敲打着我已经近乎理智的思维习惯。于是,我将它记载下来,保留住这份难得的感受。
今年春节,我和孩子随丈夫回到了他的家乡––四川省犍为县,乘坐那全球绝版的嘉阳蒸汽小火车,前往嘉阳煤矿黄村井参观,这是中国唯一一座观光煤矿。
爱人的家乡近些年来很出名,这里有从解放前到上世纪70年代保存完好的特色建筑群,有苏式小屋、小阁楼、情人榕、白石岩、芭蕉石等景点,特别是那“芭石”小火车的风采和神奇的矿井探秘经历,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四川也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重点推介。
小火车每天往返于芭沟老矿区至毗邻岷江的石溪镇之间,是矿区职工、居民数万人进出山区的唯一交通运输工具。这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还在正常运行的客运窄轨蒸汽小火车,被称为“活着的18世纪工业革命博物馆”。一位比利时游客说,“世界唯一”本身就了不起,可这“唯一”存在于20公里内的特色风景、险峻奇峰中,更是一个奇迹!
沿途的风光对我来说也并不陌生,峡谷幽深,村落点缀,传统农耕,民风朴实;抗战工业遗址,矿区生态花园,苏式特色民居,清代水星古寨等构成了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我不时地回忆起与丈夫携手共度26年来的段段往事。如今借着窗外的风,我已经可以依稀看到丈夫头上的白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已不如从前,但我依然眷恋着这块土地,因为这是爱人的家乡,是多少亲人居住的地方。
我们沿着通往黄村井的一条小路向目的地走着,经过低矮古老的瓦房,其中有30年代英国式的,也有50年代苏联和我们自己建的房子,虽然有些破败,但还是有人在这里居住。这里山高林立,溪水潺潺,芭蕉树皆处可见,古榕树亭亭玉立,绿色的植被披山涉水,许多是我未曾见过的植物,衔着露水,滴着绿茵,捕捉着清新。沿溪而上树丫间的多色小花,摇摆于草丛中的大公鸡,还有那迎面而来红花盛开的冬青树冠,让我沉浸在兴奋、新鲜和惬意中。
黄村井就在眼前了,它是利用已经报废20年之久的嘉阳煤矿一号矿井,重新维修改造而成,是国内唯一专门用于旅游观光体验的真实煤矿。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只能在矿井的洞口处,看着工人出矿井的瞬间,清楚地记得矿工脸上一团漆黑,只见到牙齿是雪白的。如今,我像矿工一样,身着矿工装、头带矿工帽、拧亮头上那盏矿灯,下井了。
台阶窄窄的,只能容纳一人行走,流水汩汩间,仅作为入井时的陪伴,身旁还有矿车运行的铁轨。虽然头顶上有灯照明,但依旧感觉到阴森森的,走下台阶,我来到了百米深的矿井中。
走过一座风门,在矿灯的照射下我看到了风门上有这样一幅对联:
上联:左右皆因生计苦,
下联:上下只为儿妻乐,
横批:至此无悔。
对联理解起来并不难懂,意思是煤矿工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下到矿井,深入左右各个煤层,挖煤操作,目的是为了儿子、妻子的生计和快乐,到了井下,已经是置身度外,至此无悔了。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刚刚走下的那276级台阶,正好是”儿妻乐”的谐音啊,我望着那层层台阶,那每一步分明都饱含着牵挂和惦念,不舍和留恋。
我的脚步蹒跚着,还未站稳,就听到头顶一声轰鸣,不知所措的我顿时被吓蒙了。头顶上似煤块的东西砸了下来,瞬间又离开了头顶。原来这是模拟“冒顶”矿难的演示。在矿井里,四壁是漆黑的,空气是冰冷的,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也能在矿灯的照射下看到前方约7–8米的距离。在矿井里,我对一节约5、6米长的竹筒发生了兴趣,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是井下的通讯工具。轻声说话就能听得清清楚楚,我好奇地按照她的说法,用只能自己听到的声音向竹筒那边说话。结果,令我吃惊的是对方听到的一字不差。
顺着巷道,拐过弯,我们来到一个吊杆前,解说员看到我们一脸的疑惑,向我们介绍说它叫斜井人车辅助器,是专门用于载人的装置,通过两个天轮相连不间断地运行,工人自行上去抓住吊杆到达目的地,坐车时的样子很像猴子,所以矿工们都诙谐地称它为猴儿车,我们争先恐后地登上它感受了一番,随即我们来到了采煤面区。
采煤面呈现在我的眼前,只有20–30厘米高的作业面。那用钝器敲凿过的痕迹还清楚可见,女儿自告奋勇地钻了进去。她拿起约20公分的小镐,扭曲着身子一点点地敲下煤炭。据介绍,由于有些地方煤层很薄,矿工们操作时,需要在煤层底部掏一个槽,躺在地下作业,用凿子人工挖煤。瞬间,我似乎看到了昔日的矿工们那无语的分分秒秒,那艰难的年年月月。如今,机械化采煤方式已使矿工的安全得到保障,各种防护和监控措施也日渐成熟和规范起来,确实令人欣慰。
乘坐电梯,我们回到了地面上,一出洞口,我看到了满眼的桫椤树,那叶片似乎是用刀雕刻出来的,尖利和挺拔。与这座老矿井相互呼应着,婆娑着岁月,呼唤着向山外延伸。此刻,见到阳光的感觉真好啊!
在放置矿工用具的房间里,我与解说员攀谈起来,夸她讲得充满了感情,她一边帮我摘下沉重的矿工帽,一边说,我的父亲就是矿工,他曾经在这里挖过煤。“他现在在哪里?”我追问着。她沉吟片刻说:“因为一次偶然事故,他已经瘫在床上多年了。”我望着她,不知说什么?真为自己唐突的提问而后悔。
煤炭,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体验矿工艰辛,感受矿工生活,品味矿工文化,丰富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感受。
煤炭,矿工诗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太阳石,称矿工是太阳神。有位矿工诗人这样形容煤炭–“活着,慷慨地献给人类光明,死后,用骨灰将坎坷的道路铺平。”我钦佩太阳石的作为,也由衷地敬佩那些太阳神们。
煤炭,投身燃烧,坦坦然然;化为灰烬,默默承受;煤,那黑色的身躯,燃烧时却是红色的,轰轰烈烈地燃烧,彻彻底底地交付。这就是它的精神,燃烧的红色是沸腾的热血,燃烧的过程是生命的延续。
我终于又有了激情,这种激情是在黑暗中沸腾起来的。
我真希望这种激情会延续得更长久,并能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