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1  >  2011年第三期

光芒照亮的人生路

  发表时间:2011-08-16 【字体:

◎ 侯莎莎

  他是个弃婴,只有0.01的视力,40岁时遭遇下岗。

  他又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无眼之王”,曾访问80多位皇室成员、再现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目前,他正为广大盲人残疾朋友的利益奔走呼吁。

  他就是盲人作家、朝阳区残联连任三届的盲人协会主席张骥良。

  在逆境中成长的盲人下岗工人

  见到张骥良时,他正在练习毛笔字,脸距离桌面只有三四公分。这个距离,一般人都对不上焦点,但他却只有这样才能模模糊糊看到东西。

  张骥良是个弃婴,不过他有个温暖的家。养父母对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而且为了他放弃了要自己的孩子。但是,张骥良的成长经历不并顺利。不到1岁时,病魔几乎夺去了他全部的视力。40岁时,因为企业经营不景气,他下岗了。

  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养活自己和家人?

  他把人生的最后赌注下在了文学创作上。从小就喜欢诗歌创作的张骥良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当他还没弄明白投稿是怎么回事时,就曾踩着小板凳,掂着脚尖儿把装着诗稿的信封扔进邮筒。后来这首诗真的被《中国少年报》发表。这让张骥良在学校里有了个“小诗人”的雅号。

  虽然一直喜欢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但张骥良真正开始文学创作后,却给自己规划了这样的方向:不写无病呻吟的文字,把工夫下在纪实文学的写作上。

  从此后,他的生命中似乎只剩下采访、写作两件事。渐渐的,杂志、报刊上开始出现张骥良这个名字。他也开始收到一笔笔的稿费。曾有专业记者感慨张骥良发表的文章比他们还多,张骥良略带调侃地回答,“因为你们有工资,而我只不过是个自由撰稿人。如果没有稿费,我们全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了。”

  记录末代皇室的盲人作家

  《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将张骥良的纪实文学创作推上了顶峰。这部作品共计40万字,收罗了245张历史照片。

  张骥良先后访问200多人,其中包括溥仪的弟弟溥杰、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溥仪的三个侄子等皇族成员,以及与溥仪有密切关系的人大政协领导程思远、李宗仁夫人、老舍夫人等社会名流,还有沈醉、杜聿明、王耀武等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这些老同志给了张骥良大力支持,口述了与溥仪交往的经历。

  这部书牵扯的历史人物众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采访这些社会名流谈何容易?张骥良坦言,正是作为一名残疾人所表现出的执着创作精神感动了这些被采访人物。

  最早时,张骥良认识了沈醉,并通过他认识了溥杰。溥杰又介绍张骥良认识了郭布罗·润麒、李淑贤等人。张骥良至今仍然念念不忘这些忘年朋友对于一个残疾人创作的支持。

  采访过程历经30余载,几近周折。张骥良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先后自费前往天津、长春、抚顺等地搜集资料,采访到了末代皇妃李玉琴等人。被采访对象中很多人年事已高,甚至在作品还没有出版时,就有多人先后去世。郭布罗·润麒曾评价张骥良所作的工作是“抢救性采访”。

  创作中,张骥良还尽量避开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里所涉及的内容,着力挖掘那些新内容、新故事。

  在创作过程中,张骥良有时发现,对于同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好几位亲历者叙述事件的起因、过程都有所不同。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这需要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去伪存真。为此,张骥良到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报刊等珍贵档案,以对作品进行校正。作品完成后,郭布罗·润麒曾特别为其题字“论证言直”。

  张骥良还克服了历史照片难以搜集的困难。他的勇气、胆识和执着不仅感动了皇族成员们,也感动了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无偿提供了大量历史照片,使这部书的照片极为丰富,远远超过了《我的前半生》的照片用量。这些照片弥足珍贵,按照规定,仅翻拍一张照片就应收费80元。

  2008年1月,该书出版,立即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近百家国内外媒体报道了这部书及其作者。在随后参加的全国图书看样订货会上,仅仅3天,《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就预订出去6000册。

  铁肩担道义的盲人记者

  就在创作《溥仪,终结一个时代的人》的同时,张骥良成为了一名记者。

  在此之前,张骥良作为自由撰稿人,曾采访了包括张国荣、梅艳芳、刘德华等众多的演艺明星,采写的文章被多家杂志社采用。与其他文娱记者不太一样,他采访明星时,不挖隐私、不写绯闻,只询问每位明星的成长历程,采写他们成名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张骥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以及残疾人努力生活。

  不久后,张骥良不再满足于只采写这种文章,他将触角伸向了民生领域,成为《民政之声报》的记者。

  他多次深入社会底层卧底采访,揭露了医药回扣的层层黑幕,了解了强行乞讨团伙的组织架构,发现了贩卖假发票犯罪的源头,摸清了血头血霸控制下的脏血、劣质血流向了哪里。

  为了获得一线信息,他曾在街头乞讨一个星期,曾和卖血人一起吃着烟灰稀释血液,曾连续一周每天跑到西直门从贩卖假发票的人口中探听消息,曾对医院售卖医疗垃圾的过程进行了录音、并上交市卫生局。

  他的报道获得了强烈反响。医院药房的蛀虫被挖了出来,血头血霸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具有黑社会性质的“丐帮”头目受到了打击。

  不过,张骥良也因此屡屡受到生命的威胁。至今,他家仍保存着当年从过街天桥上发现的20万元买他项上人头的字条。

  说起最危险的一次采访经历,张骥良向我们介绍,他在西直门采访假发票犯罪时,曾被七八个虎背熊腰的壮汉团团围住。为首的男子用阴沉的语调说,“我们已经跟了你好几天了,从上周五开始,你就天天这儿问那儿问的,四五天了,问了十几个人,没见你买过一联发票。今儿个你得说实话,是不是‘雷子’(警察)?这东西想必你见过。”说着,男子从袖筒里拿出一把三棱刀,在张骥良眼前晃动。

  张骥良紧张得没有说话,双方就这样对峙着。几分钟后,张骥良开口了,“哥们儿,你眼神儿不会和我一样差吧?你看看我的眼睛,就我这样的,倒是想当警察呢,人家能要吗?”几个壮汉这才注意到张骥良的眼睛,原来是个盲人,于是,他们悻悻而去。

  张骥良想起当时的情形仍感到后怕,“我裤兜里还装着微型录音机,要是被他们发现就糟了!”

  办实事的盲协主席

  如今已近57岁的张骥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拼搏在采访的第一线。于是,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广大盲人群体的服务中来。

  一位盲人在医院独自看病时,由于多处询问无人帮忙,被骗子骗走了6000多元的医药费。盲人急得立即拨通了张骥良的电话。

  张骥良二话不说赶到医院。“希望你们体谅一下这位盲人的困难,能够补偿给他一半医药费。作为一名盲人,他没有让亲属或者残联的工作人员陪同看病,他有责任,但是,作为医院,你们没有设置任何导医人员,对这次的事件也负有一定责任。”张骥良的据理力争,得到了院方的认可,最后不仅补偿了盲人的一部分损失,还促使医院对工作进行了改进,设置了导医人员。

  还有一次,由于施工方没有设置围挡,一名盲人在外出时跌进了大坑。在坑中,这名残疾人第一个就想起了他们的盲人协会主席张骥良,拨通了他的电话。张骥良同样帮助这名残疾人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作为朝阳区盲人协会主席,张骥良虽然一分工资不拿,但为了残疾人的事情可谓是花尽心思。

  一家公司曾经找到张骥良,希望他协助公司调查本市残疾人对盲用智能手机的需求,以便他们改进设计。张骥良二话没说,义务带着技术人员走访了100户残疾人家庭,这项工作整整持续了一个夏天。公司很受感动,为了向张骥良表示感谢,产品研发成功后,向朝阳区的30名特困盲人赠送了智能语音手机。

  为了能让盲人朋友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张骥良还和旅游文化公司合作,先后组织了三批共计150位盲人免费游览了天津、北戴河、白洋淀,让盲人朋友开阔了眼界,愉悦了身心。“原来海水是咸的!”当一位盲人朋友第一次来到大海边时,兴奋地大喊。

  张骥良不仅获得了盲人朋友们的信任、连续三次连任朝阳区盲人协会主席,还因此荣获了“2004年京郊十大新闻人物”、“2009年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北京市百姓爱心故事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