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光明在掌心
◎李延芳
陈燕,钢琴公益热线的创办者、北京陈燕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北京陈燕钢琴启智教育中心校长、《陈燕耳边的世界》一书的作者,钢琴调律师、跆拳道“黄带”选手,这些称谓似乎很难和盲人画上等号,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盲人陈燕还会骑独轮车、会开卡丁车、画她心爱的猫……她以0.02的微弱视力在朦胧的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初尝别样风和雨
1973年,陈燕出生在河北容城,自幼患先天性白内障。父母掂量再三决定放弃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姥姥坚决不让扔掉,带着无尽的怜惜把小猫似的外孙女抱回北京的家,精心照料。
在小陈燕八个多月的时候,姥姥带她到同仁医院做了手术。术后,陈燕的右眼依然是全盲,左眼的视力恢复到了0.02,只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形状,一个美丽而朦胧的世界呈现在她眼前。
既然眼疾不能治愈,姥姥就挖空心思开发她的听觉和触觉。陈燕刚开始蹒跚学步,姥姥就教她靠听觉走路,告诉她前面有障碍物时,会有声音反射过来,要仔细听声音的变化。陈燕不得要领,在黑暗中,她一次次撞到墙上、树上、门上、铁丝上、电线杆上,撞得鼻青脸肿。摔了跟头,姥姥从不扶她,总是大声地说:“你要想过好日子,不被别人可怜,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因为你看不见!”小陈燕哭哭啼啼自己爬起来。伴着疼痛的记忆,她渐渐学会了听物体的反射音来辨析不同的障碍物,小心地绕行。姥姥还把硬币丢到地上让她准确找到位置捡起来,不许她在地上摸。抛掷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让她准确答出硬币的面值。后来,姥姥又教她如何跟着其他行人安全地过马路。五岁那年,陈燕喜欢上了去公园荡秋千,姥姥就让她自己乘公交车去,任凭她怎么哭闹也不陪她。再大些,姥姥开始教她穿针引线、洗衣服、做饭。她教陈燕做的第一种食物是饺子,她觉得外孙女会包饺子就饿不死了。
姥姥对陈燕的管教极为严厉,但严厉外衣包裹的是她对外孙女深沉浓烈的爱。直到姥姥临终前,陈燕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路上摔倒都会有热心人及时扶她起来,原来无论她走到哪里,姥姥都寸步不离地跟在身后,在她需要的时候无声地帮她。姥姥拼命培养外孙女的生存技能,只是为了在自己不能陪伴她的漫长岁月里,她依然能生活得很好。姥姥总对陈燕说:“你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不要考虑成功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过程。有了过程,总归会有大大小小的收获。”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陈燕走下去。
转眼陈燕到了上学的年龄,却没有一所学校肯接收她。学上不成,姥姥开始教陈燕写字。她把字写得像馒头那么大,让陈燕照着写。笔画多了陈燕看不清,姥姥就握着她的手写。
一天,陈燕在新闻里听说北京有个盲人学校,她用了两天才找到盲校的地址。教导处的老师怀疑她不是盲人,她又独自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找邓朴方主席,还给国家领导人和教育局小教处写信。在各方的关注下,第二年,13岁的陈燕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盲校大门。
在别人无忧无虑地享受上学时光的年纪,陈燕却在校门外苦苦寻觅了6年,她要把流失的时间抢回来。陈燕从三年级开始读,用了五年的时间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课程。
陈燕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上学前,姥姥请老师教过她几年二胡,凭借这一点,她一进盲校就被分进了音乐特长班。在学校里,她又先后学了电子琴、手风琴、架子鼓、古筝,钢琴还考过了九级。良好的音乐素养为她日后从事钢琴调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艺谋生难上难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残联投入50万元,把在欧美地区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盲人钢琴调律引进中国,试图为盲人开辟一条就业新路。经过严格选拔,有6名学生成为北京盲校钢琴调律专业第一批学员,陈燕是其中的一个。
开学没多久,陈燕就后悔了,钢琴有八千多个零件,不但要知道每个零件的分布,还要会熟练的拆装、维修、做零件。整天和刨子、钉子、锤子打交道,受伤是常事,那段时间陈燕手上没一块好肉。她想:当初还不如学按摩呢。李任炜老师的一席话改变了她的想法,他说:“你们毕业后,将要承担的是一项艰难而光荣的任务,要铺出一条盲人就业的新路,你们干好了,会有更多的盲人受益;如果干不好,这条路就很难走下去了。全国的盲人都在关注你们呢。”陈燕突然明白了,能不能学会不光是自己的事,这关系到全国盲人的出路。从此,她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学业,仔细摸,用心记,每天都要在钢琴边呆上十三四个小时,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通过的技术难关。
陈燕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当今欧美最先进的三六度验证技术。然而,有了好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找到工作,她要面对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世人对盲人的歧视、偏见与不信任。她走进一家又一家琴行应聘,一听她说是盲人,琴行的人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口拒绝,连琴都不让她碰一下。陈燕徒有好手艺,却没有用武之地。
吃一堑长一智,陈燕再去应聘时就多留了个心眼,她利用自己外表看起来不像盲人的优势瞒过了经理的眼睛。经理让她调一台琴试试,陈燕很麻利地调试好了。经理仔细检验后非常满意,告诉陈燕明天可以来上班了,月工资800元。陈燕喜忧参半,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是个盲人。经理犯了难,钢琴卖到哪儿,调律师就要走到哪儿,一个盲人怎么能找到用户家?路上车太多,出了交通事故谁负责?这都是问题。
为了生存和理想,陈燕当即同意与琴行签订一份协议:工伤由自己负责。她请求经理给她一个月的时间去熟悉北京的大街小巷,经理同意了。
出了琴行,陈燕买了一份北京市地图,请家人帮忙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都抄写成盲文。只背地图还不行,要想清晰准确地熟悉每一条街巷还要实地走在路上。陈燕每天都出去,坐公交、地铁,听报站名核实自己的记忆。周末,陈燕的爱人郭长利休息,会陪她去远一些的地方认路。郭长利也是个盲人,看不见路,两人手挽手走在街上,至少能给陈燕壮壮胆。陈燕也有背错了地图找不到家的时候,她冒着38℃的高温在路上溜达了40分钟也没遇见一个行人,她依稀觉得自己置身于无边的旷野中,孤独无助感让她心生恐惧……
一个月过去了,陈燕记住了很多大街小巷,但要找到用户所在的楼号、门牌、小胡同还是很难的。陈燕怕耽误琴行工作,影响自己的信誉,每次她都是提前出门,给路上留出充裕的时间。可是既便如此,她还是免不了因走冤枉路、找门牌号而误了约定时间,有的用户很通情达理,也有的用户明明是自己说错了方位还喋喋不休地埋怨陈燕不守时,陈燕只好向人家道歉。有时一边偷偷抹眼泪,一边一丝不苟地干活。她谨记李老师的教诲:“不论遇到多大的委屈和困难,都不许蒙人骗人,因为你们的信誉直接影响着盲人调琴在中国的推广。”
去用户家前,陈燕绝不告诉对方自己是盲人,因为她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也怕遭到拒绝失去许多让用户了解盲人调律师的机会。
初到一个陌生的用户家,陈燕总是小心地跟在主人身后走,主人肯定会领她去钢琴旁边,后面的事就驾轻就熟了,她一边调琴,一边教用户钢琴保养的知识。琴调完了,再给用户弹一首好听的曲子。一套流程下来,用户已经和她成了朋友。这时陈燕再告诉对方自己是盲人,用户在惊讶和好奇之余会更信任她,不仅自家的琴只用陈燕来调,还把有琴的亲戚朋友都介绍给她。
一颗铺路石的心愿
陈燕尝到了各种酸甜苦辣,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和知识,她和用户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在一片赞扬声里,陈燕想得最多的是昔日同窗还在为就业无门而苦恼,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仍将重走她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的老路,她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陈燕的爱人是北京按摩医院的医生。一天晚上,他无意中说自己有个小病人是著名钢琴家鲍蕙荞的学生。陈燕一向很喜欢鲍蕙荞演奏的乐曲,而且知道她有个钢琴城,陈燕眼睛一转,计上心来。陈燕当晚就请人代笔给鲍蕙荞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想去她的琴行做调律师的意愿。两天后,鲍蕙荞果然给陈燕打来电话说愿意给盲人这个机会,要她试调给她听。陈燕喜出望外,她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钢琴城。琴城经理给陈燕找了两台琴,一台破败不堪,需要全面维修,排除故障;另一台新琴,只需调律即可。陈燕用了三个多小时调修好两台琴,鲍蕙荞试弹后连连赞叹,她没想到一个盲人调律师竟有如此全面纯熟的技术,她希望陈燕能在自己的钢琴城上班。陈燕不好意思地和鲍蕙荞解释:“我有工作,我是为失业的同学和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应聘的,他们和我的技术是一样的,希望您能给他们一个机会。”鲍蕙荞被感动了。她的钢琴城不但陆续接收了陈燕的5、6个同学,还答应此后盲人钢琴调律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去她那里实习。
陈燕所在的琴行销售状况越来越好,售后服务量也随之加大,琴行要求每个调律师每天至少要跑四家用户。用户分布在北京市的十八个郊区县,路上就要占用一大半时间,陈燕不想因时间紧张而降低调修质量应付差事,她选择了辞职做一名个体调律师。
单飞的陈燕得以更自由地安排时间,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也更周到细致,她的月收入飙升到了6000元。
然而,如此令人艳羡的高收入并没有维持太久。1999年10月,在北京市残联的支持下,北京人伟钢琴调律中心成立了,陈燕出任业务经理。她将自己的老客户全部奉献给了中心员工,11名调律师的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而陈燕只能在义务忙完管理事务后,才去调琴挣一点劳务费,月收入一下子降到了600元。
陈燕整天在外面为别人奔忙,甚至忘了爱人的生日,郭长利没有一句怨言。他深知妻子一直向往着创办一个由盲人组成的调琴服务机构,使更多的人了解、信任盲人,实现这个大大的梦比一己之幸福更有意义。他对妻子说:“你有理想就去做吧,只要咱家有饭吃就得了,咱不能做钱的奴隶,要让钱做咱的奴隶。”
开业之初,陈燕最苦恼的还是用户对盲人调律师的不信任。她针对大量用户投诉一一登门回访,发现这些琴调得都很准,机械部分也修得很标准,用户只是想让经理来看看才放心。
为了让世人对盲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陈燕向许多大企业学习上门服务经验,还为调律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服务规范。女员工感到最困难的是“淡妆上岗”一条,陈燕请来一位学过美容的残联干部教大家化妆。眼睛看不见,光听是学不会的,陈燕率先在自己脸上做实验,经过反复练习,她的脸从花里胡哨的小花猫,变成了令人惊艳的出水芙蓉,她再把凭感觉和记忆化妆的技巧传授给员工。大家都在努力克服不便,力求将每一条服务规范执行到位。
一年之后,人伟钢琴调律中心已在用户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要调琴,找盲人”成了很多人的共识。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2002年10月,陈燕创办了北京钢琴调律网。两年之后,她又创办了北京陈燕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并任公司总经理。陈燕笑着说:“从公司开业到现在,我们没花一分钱广告费,都是靠热心用户的口耳相传我们才生存下来的。现在我们这儿每位调律师的用户都排到10天以后了,我的用户都排到两个月之后了,只要我有时间、有精力,就饿不死了。”陈燕用十年的心血打造出了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为盲人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大爱无疆情无价
2004年9月,陈燕的自传《陈燕耳边的世界》出版。2006年,该书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第28册,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将该书列入中文图书目录。2008年,此书被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其实,早在几年前陈燕就有出书的想法。
每天晚上七点至十点,陈燕都通过钢琴公益热线为人们解答各种疑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询问她的经历,与她探讨人生。久而久之,陈燕患上了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又引发过敏性哮喘,一犯起病来就要打针输液。躺在病床上,陈燕想:要是能出本自传,就不用我一遍遍地说了。
八年后,宁夏人民出版社帮陈燕实现了这个愿望,但她家的电话依然忙碌。至今,钢琴公益热线已开办14年了,陈燕累计义务工作2万多小时。她说,热线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一件事使她看到了大家需要她。
那是在2001年的一个夜晚,陈燕接到了一个洛阳女孩的电话。她说自己患上一种血液病,无药可医,男朋友的家长不同意他们结合,迫于压力男朋友和她分手了,生命于她已不再有任何意义。她在一档广播节目里听到过陈燕的故事,一直视陈燕为精神支柱。女孩在跳楼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给她打个电话,听听她的声音。听着女孩如泣如诉,断断续续的诉说,陈燕紧张得手心冒汗,生怕自己说错了哪句话刺激了她。陈燕小心地转移她的注意力,聊她的病情、爱好和生活,然后引导女孩换位思考。
女孩突然冒出一句话:“你多幸运啊!你有那么多朋友,有爱你的爱人,又有自己的事业。”陈燕扑哧一声笑了:“我幸运吗?你看见过各种漂亮的花,我连花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就因为看不见,我刚五个月大,父母就抛弃了我……”女孩被陈燕的坚强和真诚深深感动,轻生的念头淡了,她意识到自己或许也可以微调一下仓促的脚步,在画上句号之前留下一抹精彩。
如今,羽翼丰满的雨燕有了搏击长空的力量,陈燕彻底颠覆了传统意识对盲人的定位,她也在用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尽管新乐钢琴调律公司完全具备免税条件,她还是要求财务人员一分不差地缴税。她还多次为希望工程、灾区、智障孩子、大连导盲犬基地捐款,每月给一位47岁的盲人大哥送去生活费。
这个盲人叫小友,没上过学,一事无成,贫困潦倒。陈燕送小友去学按摩,可他身体素质不好,心理素质更差,考试时居然吓晕了。后来,陈燕又帮他开了个小卖部,卖些简单的日用品,不想他又收到了100元假钞,小友一气之下血压升到了180。陈燕只好和爱人商量决定,每个月给他一些生活费,再不时给他买些衣服、食品送去,只要他一息尚存就不能不管他。小友感动得泪流满面。
2008年10月,位于天通苑西二区的陈燕钢琴启智教育中心开业了,教育中心面向2至6岁的健全孩子,开设钢琴、舞蹈、唱歌、奥数、语文、英语、音乐等基础课程。现在,陈燕正在和教育中心的学生们加紧练习骑独轮车。她准备带着200名学生一起骑独轮车,以这个项目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说到办启智教育中心的缘由还是小女孩萌萌带给她的启发。2006年,陈燕得了一场大病,很多热心市民纷纷来医院看望她,其中就有5岁的萌萌和她的奶奶。
萌萌是个弱视女孩,只有0.2的视力。父母嫌弃萌萌,想把她送人,因为眼睛的问题没人愿意要。爷爷奶奶把萌萌抱回家,带她去学钢琴,婆媳俩经常为萌萌的学费而争吵。奶奶边哭边讲,懂事的萌萌用小手给奶奶抹着眼泪。此情此景刺痛了陈燕的心,这不正是自己的翻版吗?陈燕含泪拉着奶奶的手说:“如果您相信我,萌萌长大后就跟我学调琴,通过她的努力,她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过上幸福生活的。”
陈燕病愈后,将萌萌接到自己家中,教她弹钢琴,无微不至地照料她的生活,接送她上下学,陈燕扮演着慈母和严师的双重角色。在这四年中,萌萌进步飞快,她的声乐考过了七级,钢琴考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六级,还在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儿童组二等奖。三个月前,萌萌回到了奶奶身边,陈燕把对萌萌的爱撒向了教育中心更多的孩子。
我的幸福我做主
陈燕的爱人郭长利毕业于北京盲校按摩专业。在盲校读书时,陈燕是“校花”,身边不乏追求者,而且各个条件都不错,可他偏偏看上了这个农村的穷小子郭长利。陈燕有颈椎病,经常找按摩班的学生治疗,受累的十有八九是郭长利。郭长利特别热心肠,一个周六的下午,他跑了十三趟小卖部帮同学买方便面。陈燕觉得看一个人好不好,不仅看他对你怎么样,还要看他对周围的人怎么样,郭长利除了相貌平平和太穷以外就没得挑了。
一个周六的晚上,陈燕一狠心约郭长利出来,羞涩地说出了自己的心事。郭长利也很喜欢这个小学妹,可是自己是农村户口,不可能找到正式工作,家里又穷得叮当响,哪有资格谈情说爱啊!陈燕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来了,承诺一定会给他带来幸福。郭长利沉默了一会儿说:“别太早决定,明天我带你去我家看看吧。”
次日,郭长利就带陈燕去了密云县农村的家。郭家低矮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家用电器,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坐在硬邦邦的土炕上,陈燕才知道原来北京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密云之行,陈燕感受最深的不是贫穷,而是浓浓的亲情。郭长利的父亲在他13岁时去世了,姐弟四个先后放弃学业合力供郭长利接受最好的教育。陈燕被郭长利一家的姐弟深情感动得泪眼朦胧。陈燕的父母是资产上千万的商人,她不缺钱花,她缺的是亲情,陈燕喜欢郭家的每一个人。在回北京的路上,陈燕对郭长利说:“我不在乎经济条件,未来的生活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两人奋斗出的生活滋味更好。”郭长利感激地紧紧握住陈燕的手。他们看不见彼此,却感受到了对方传递来的温暖和真情。
郭长利没有房子,没有钱,没有北京户口,没有固定工作,陈燕选择了他也就选择了艰难与困苦。姥姥坚决反对陈燕嫁给一个盲人,她希望陈燕能找个看得见的人,领她走一生,她才放心。陈燕背着姥姥偷出户口簿,和郭长利办理了结婚证。
1994年11月20日,陈燕与郭长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陈燕和爱人在北京租了一间6平米的石棉瓦房子,屋顶还破了个大窟窿,看得见天。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就是这种简陋的房子,房东还一个劲儿涨价,在一年中,他们搬了7次家。
大年二十九,迎新年的喜庆气氛弥漫京城。房东又来赶陈燕两口子走,只因为别人给的租金比他们多30元。陈燕求了半天情,房东才答应宽限到初五。陈燕和爱人相对而坐,心底涌起无边的凄凉。
大年初三,大雪纷飞。陈燕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搬家,陈燕在前面拉,郭长利在后面推,路上没有人,只有片片飞雪无声飘落。
2004年5月,陈燕和爱人终于在天通苑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去年,陈燕在接电话时意外撞到了门上,导致头部受伤,头晕得厉害,像坐过山车一样天旋地转,而且还耳鸣,盲人主要靠耳朵走路,如果听觉失灵生活就更困难了。陈燕去了多家医院治疗,输液都没地方下针了也不见效。她落寞地坐在轮椅上,从未有过的心灰意冷。郭长利问她想要什么,他给她买去。陈燕对什么都没兴趣,在爱人的一再追问下,她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才说:“想要一只导盲犬。”中国目前只有21条导盲犬,至少要等上五年才能得到一只,陈燕是2008年申请的,到现在只有3年多,郭长利要替妻子完成这个心愿有一定的难度。但出乎陈燕意料的是,三天后,她竟然接到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电话,通知她去大连接受培训。她只知道,爱人用她的手机给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创始人发了条短信,然后,他就把短信内容删除了。这条短信究竟写了些什么呢?郭长利至今保密。
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但人家绝不会给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盲人配备导盲犬的。今年3月8日,陈燕出院回家强行练习行走。她已经一年没走路了,腿部肌肉严重萎缩。兴奋而又急切的心情驱使着她,扶着桌椅墙壁从房间里走到外面。说来也怪,眩晕和耳鸣竟然莫名其妙地减轻了。经过一个月的恢复,陈燕去大连领回了导盲犬珍妮。陈燕说,是爱人和珍妮治好了她的病。
2002年,陈燕的姥姥去世了。老人是带着欣慰安详离去的,因为姥姥看到外孙女不但自己衣食无忧,还为很多兄弟姐妹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和幸福。
陈燕赋予一台台破旧的钢琴以优美的音色,她也为身处黑暗的自己调试出了一派光明。她执著地追寻人性的光明、生命的光辉,创造出了一份独有的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