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山 记
◎ 刘维嘉
苏州的何山却与众山不同,既没有“云雾缠绕,奇峰耸立”,更没有“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但她却有着清逸秀丽,浓翠欲滴,鲜嫩灵气的容颜,令人心生爱恋之情。
何山坐落在苏州新区,距寒山寺西侧两公里,海拔高度63.8米,与狮子山、苏州乐园相隔1公里。何山原名鹤阜山,是鸟类、仙鹤栖息的地方。南朝时梁代人何求弃官隐居于山顶上,后其弟何点也来此隐居,兄弟二人死后葬于此山。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更名为何山。1929年,李根源先生来到何山,为纪念何氏兄弟欣然命笔题词并刻石于何山公园。
置身何山,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翠绿,这里有马尾松、雪松、广玉兰、翠竹、芭蕉、板栗、苏州市花桂花等,最多的还是苏州的市树香樟树。香樟树是江南四大名木之一,树冠广圆端正,高大雄伟,叶子秀丽茂密,四季常青,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下榻地二楼的窗前可以看到香樟树,每天早晨一拉开窗户,总是隐隐约约闻到淡淡的清香。楼前的小广场两侧和通往山上的甬道旁,也伫立着一排排精神抖擞,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傍晚和朋友们一起散步的时候,我顺手摘下一片叶子,轻轻揉碎后放到鼻子前,顿时感到清香扑鼻。
山上的树四季常青,不像北方,到了秋末冬初,树叶渐渐泛黄,悄悄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多少人在写落叶的时候总会有些悲秋伤感的滋味!而何山的树却总是郁郁葱葱,昂扬茂盛,这应该归功于叶子的辛劳吧。叶子不知疲倦地、默默地为大树积蓄着能量,彰显出自身特有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一片片小小的、平凡的、不起眼的叶子,对于整个大树来说,是那样的渺小,它们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往往被人们称呼为某某树的叶子,可它们根本就不在乎人们如何称呼,如何看待。人们更不会特意地去分辨它们,似乎忘记了一棵树是由无数片树叶组成的。对于一棵树来说,少了一片枯萎发黄的叶子,谁也不会关注,那落地的叶子也往往被当成垃圾扫掉。何山上的树叶们就是年年默默无闻地演绎着新老交替的动人画卷,当绿叶经历了童年、青壮年和老年的变迁,当它们看到同伴们那嫩绿的身影正在茁壮成长的时候,就意识到了生命也会有尽头,自己最终要回归大地的怀抱。此时此刻,树叶们依然精心呵护着满脸稚气和已经强壮的同伴们,直到恋恋不舍地离开枝杈。看着眼前的树叶,不由得感慨万千,由衷地赞美它们的情怀。
这里的鸟特别多,有画眉、黄鹂、鹦鹉、黄莺、白头翁等100多种。清晨,常常被鸟语从睡梦中唤醒,凝望窗外,仔细在树上寻觅演奏交响乐的“演员”们,很遗憾,看到的仅仅是熟悉的麻雀和灰喜鹊,却看不到其它鸟,那些鸟仍然在树丛里尽情地歌唱,其中有一种鸟的唱法特别的悦耳动听,很有吸引力,这边唱来那边和,遗憾的是只见枝叶不见鸟。越是这样,越想看到它的容貌。散步的时候,常常听到那独特悦耳的歌唱,便轻轻地走到树下,仰望着寻找,一连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即将回京的那天早晨,忽然,一个貌似麻雀但比麻雀大的鸟从高处落在一棵小树上,唱着那首我已经熟悉的歌,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这不就是我多日寻觅的“歌唱家”吗?它们是否已经知道了我的心情?是专门来和我告别的吗?我马上停住了脚步,目不转睛地、仔细地望着那鸟,只见它的额至头顶是黑色的,两眼上方至后枕是白色的,形成一圈白色枕环,脖子下面也有一片白白的羽毛。忽然,又有一只鸟也从高处飞了下来,不知那两只鸟彼此说着什么,转过身来看了我们几眼,又欢快地唱了几句,便呼扇呼扇翅膀,欢快地向山上飞去。一位老师告诉我,那就是白头翁。
何山公园是江苏省旅游局国家AAA级景区,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50亩。公园内有桂花林、香樟园、栗树坡、杨梅林、梅花坞、江南竹林等,呈现出苏州秀色。公园里还有古代南朝梁代遗迹;纪念元代农民起义领袖张仕诚庙宇;近代爱国名人李根源摩崖石刻;为解放苏城而献身的烈士陵园和著名弹词艺术家徐丽仙纪念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形成了一条贯穿历史的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的历史,苏州的风韵。
“有人把何山一年四季的景象作了以下描绘:阳春三月,新叶竞放、梅花盛开,满山穿红着绿,如入仙境一般;夏日炎炎,栖息林荫、品茗弈棋,凉风习习舒心怀;秋高气爽,满山桂花散芬芳,栗子挂满树梢弯;冬日挂空,翠竹常绿迎风立,高风亮节世人赞。这真是:山水依依情满怀,何山四季常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