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永:骑着“残摩”办残疾人的事
于 静/文 郝 羿/影
8:00 提前到岗做准备 指导残疾人康复
早上八点钟不到,孙凤永开着残摩从约一公里外太福庄村的家,来到设在后辛庄村的镇温馨家园。他总是第一个到岗,烧开水、整理表格、资料。九点刚过,三合庄村的张永安拖着吃力的步子走了进来。患脑中风后,他的左半侧身体行动不便,每周一至周五,几乎每天都来温馨家园接受康复。不用花钱,还有孙凤永的专业指导帮助,张永安感觉挺放心。把他迎进了康复训练室,扶着他坐在偏瘫康复器上,“别着急,慢点,用胳膊带动腿。”孙凤永开始协助他锻炼部分失能的左臂和左腿。
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
目前,全市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都挑选残疾人或其家属担任,要通过层层考核,身体条件、文化都达标才行。孙凤永以全镇笔试第一的成绩,享受免区级面试的待遇,直接“上任”。当时,他就认准了一条——替本村的残疾人跑腿、办事。
10:00 村民家无障碍改造 挨户走访详细登记
今年村里的无障碍改造又要开始了,孙凤永最近正忙活着给村里适合无障碍改造的5户登记。上午10点,他带着登记表,走访村里的肢体、视力残疾的几家人。
无障碍改造是由政府出资,为符合要求并且有需要的残疾人家庭建设家庭盲道和卫生间扶手坡道、厨房改造等等。“农村的无障碍改造和城市不太一样,村民的观念里,不明白‘无障碍’是啥。”孙凤永理解大家的想法,“洗澡、上厕所有地方扶,出门不用费力气迈台阶,多好的事。可是农民攒起盖房的钱不容易,省吃俭用,你动他的一砖一瓦,他不放心。”
根据规定,每家每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殊情况,选择需要的改造项目,孙凤永的前期调查登记,也必须做得更细致。浴凳要固定的还是可移动的、大门前的空间够不够做坡道、坡度能不能符合安全标准,都要体现在他的登记表上,为之后的施工方提供参考。
挨户走访调查,了解残疾人需求
“以前老街坊家都熟得很,当上委员,头一回带着任务串门。”孙凤永说,村里总共100户、500多口人,精神、智力、听力语言、视力、肢体和多重残疾的情况都有。过去,残疾人的情况并没彻底搞清,有的人还是没有办理残疾证,属“隐性”残疾人。“过去针对残疾人的福利政策没有现在这么多,村里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有的人觉得办证没啥用,有的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办。”村里残疾人的数量从他刚任职时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21人。孙凤永上任后的头一桩事是挨门挨户的调查、登记,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补办残疾证。现在,只要一有新政策、调查的任务,他就得满村的串门,带着政策来,带着意见和问题走。
13:30 为重残困难户 送去千块过冬煤
吃过午饭,孙凤永又忙着解决重残困难户冬季烧煤的事。上个礼拜,他自己家拉了一车过冬的煤,马上想到村里的几个特殊的重残户,普遍经济困难,有的家中缺少劳动力,置办过冬煤是个难题。“有时候我自己遇到什么难处,自然而然就想到村里其他的残疾人,大家的困难都差不多。”
他的第一站是奔困难户中的困难户——贺建永家。37岁的贺建永瘫痪在床,语言、智力都有问题,依靠老母亲和妹妹、妹夫照顾。路途最多也就1里地,孙凤永本来打算和记者一起走着去,在有些坑洼的土路上走了不到20米,他感觉腿脚有些吃力,站住脚犹豫着要不要回家取车,发现妻子正站在家门口不放心地望着他,她最清楚孙凤永离不了那车。孙凤永这才又回去跨上开了7年多的“残摩”。
贺建永60岁的老母亲迎出了门,她一看见孙凤永就乐,因为每次他来准是解决困难办好事。多亏孙凤永反复跑腿申请,家里享受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盖了六间新房。老人特意带记者到后院看了看原来的四间老房,“40年前我们结婚的时候盖的,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砖缝透风透雨,没钱修呀。”
老人一声呼唤,喊醒了正在睡午觉的儿子。贺建永的出现吓了记者一跳——因为下肢发育畸形,他只能双手拄地,双膝跪着爬行,膝盖磨得又黑又糙,完全没有语言沟通能力。孙凤永费了些劲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对老人家说,“今年的煤您甭着急了,我就是来说一声,下午就跟书记、村长商量去,今年那一千块煤还有您的。”
他当委员的这几年,到了冬天,几户重残困难村民更踏实了,知道准有孙凤永替他们操心。“煤价今年又涨了,村里出钱给困难户买一千块,不够烧的自己家再买点,基本解决了他们的负担。”孙凤永说。
4:00 和村干部沟通 落实福利政策
带着一天的工作进展,孙凤永和村干部约好,见面谈谈过冬煤怎么落实、村里安排资金和车的事。孙凤永办事作风让人信服,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的关系好,这些年为残疾人办的事,都得到了村里的支持。“书记、村长都比我年轻,可按辈分都是我叔。”孙凤永不但不觉得吃亏,套个亲戚反而亲近,“说两句好听的,办事更方便。”他说。
在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后,孙凤永在经过与村书记、村主任协商后,村里给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30元生活补贴,60岁以上残疾人给予发放100元。陪妻子治病的过程中,孙凤永了解到镇卫生院有精残者免费服药的福利,由他帮助申请,全村6名精神残疾人全部享受到免费服药。现在,大队还为残疾人负担了合作医疗的费用。
2008年,他发现同村的孙飞和陈国正两位残疾人有劳动能力,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孙凤永听说附近的北京热处理设备厂有打磨零件的岗位,经过几次上门和厂里领导洽谈协商,帮助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收入,还有五险一金,解决了整个家庭的负担。”
“现在残疾人的事越来越被重视,新政策来了,不能等残疾人都知道了,我这还没动静,得第一时间跟大伙沟通。过去我自己惨过、难过,最知道残疾人的不易。”有老街坊跟他套关系、说好话,他坚持原则丝毫不通融,孙凤永有一句各村专职委员都知道的名言:“能享受国家待遇的,不会落你一分。不符合规定的,绝对不能违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