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1  >  2011年第五期

爱心铺就残疾人就业幸福路 ——石景山区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2012-02-12 【字体:

刘会生 赵军生

  举办首钢停产分流残疾人职工专项就业招聘会,为残疾人王艳花发放一次性救助3万元,向自主创业个体盲人杜春雷发放4万元扶持资金……石景山区残联的就业扶贫工作频频出招,亮点不断。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就业,区、街残联工作人员用爱去感知残疾人的疾苦,创新招聘会形式,加大扶贫力度,用他们的贴心服务,为残疾人铺就一条就业幸福路。

  以人为本暖人心

  3月1日上午,首钢篮球馆西厅内外人山人海,由区残疾人联合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区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钢残疾人职工专场招聘会隆重举行。

  不同于一般招聘会的拥挤和喧闹,这场招聘会充满了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会场外,一辆救护车和两名大夫正在待命;门口准备了轮椅,随时为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代步;场内,8名身披红色授带的助残志愿者,为残疾朋友提供引导、搀扶和咨询等服务,手语翻译为听力和言语残疾人进行答疑解惑。这种人性化的关怀服务受到在场残疾朋友的热烈欢迎。

  首钢停产后分流残疾人职工再就业安置问题一直牵动着区、街道残联工作人员的心。当了解到近300多名残疾人需要重新就业的情况后,区残联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工会和区妇联共同商讨招聘会事宜,做了精心准备。招聘会上,北京加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姆会员商店等5家招聘企业参加了招聘活动,提供了127个就业岗位。当场就有52名残疾人与招聘企业达成了初步用工意向。


区残联举办的首钢下岗分流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受好评.刘会生/摄


  八角街道苏成环是首钢停产后分流残疾人职工,已52岁,他不仅肢体、视力多重残疾,还没有技能,工作经历是值班员。在招聘会上没有找到工作,使他非常悲观,心理压力大。区残联主管就业工作的人员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与他沟通,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分析就业形势,并给他做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深入到驻区企业为他联系合适的工作,终于在北京市华光石化管道配件厂为他找到了值班员的岗位,使他重新就业。

  招聘会后,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职工就业安置工作,为残疾人和招聘残疾人的企业办实事,区残联就业部门实行了“四送”。一是送政策。对企业按比例、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给予政策奖励,对企业安排残疾人符合政策的,给予保险补贴。二是送服务。对没有就业的首钢分流转岗残疾人职工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给进行登记的每名首钢分流转岗残疾人职工至少2次推荐就业机会。三是送技能。不仅对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的人员进行培训,还要按残疾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没有就业的首钢分流转岗残疾人职工进行专项职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与职业介绍的针对性、有效性,搞好供需衔接。四是送岗位。今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协管员和公益性岗位,解决首钢分流转岗残疾人职工的就业问题。

  加大力度促就业

  五里坨街道的盲人杜春雷高兴地领到了区残联副理事长张洪燕为他发放的自主创业一次性资金扶持4万元。张副理事长鼓励他:积极参加区残联组织的各种晋升培训班,不断提高保健按摩水平,通过继续深造,早日取得盲人医疗按摩师资格证书。


区残联理事长崔宁为残疾人王艳花发放一次性救助。刘会生/摄


  杜春雷能开设自己的盲人按摩中心得益于区残联的引导。2010年,他参加了区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培训班,经过刻苦学习,领取到盲人按摩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盲人按摩项目一等奖;在区、街道残联的帮助下,他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开办了一家有7名盲人按摩师的盲人按摩中心。他不仅自己实现了就业,还安排了6名盲人就业,他的中心从一家店发展为两家。但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他在经营中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为了鼓励他创业,安置更多盲人就业,区残联工作人员到他的两家盲人按摩中心实地考察。经调查核实,杜春雷符合《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区残联向他发放了扶持资金。

  区残联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使小杜深受感动。他激动地说: “感谢党和政府解了我发展中的燃眉之急,感谢区残联及时拨付了这笔资金,使我的两家店不仅能维持,更能得到发展。我要进一步努力,不仅要使盲人按摩事业红红火火,更要带动更多的盲人兄弟姐妹就业。”区残联负责同志对残疾人承诺:经区残联审核把关,并符合《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的区内残疾人中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者,都可以获得这种一次性资金扶持。

    从2010年8月起,鲁谷社区的肖晨在台湾街金凤呈祥蛋糕房就业已经一年多了,他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要感谢区街残联的5次回访和帮助。五里坨街道的智力残疾人张蕊,在香香豆制品厂工作后,在区、街残联的回访激励下,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得到了厂领导的夸奖。

    “扶上马送一程”已成为区、街道残联残疾人就业扶持工作的一项工作制度。这一制度使残疾人不仅能就业,而且在就业后有人管,有人帮,心里更踏实。

  多措并举保民生

  肢体残疾人王艳花丧偶,家中两个儿子都是智力残疾,一家人靠她的退休金生活,2010年国家出台个人补交保险政策后,她想为儿子资源、资涛补缴保险,但又没能力补交。区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与五里坨街道、联勤部大院社区协调,补缴保险费用共需要13.6万元,区残联出资3万元,区民政局出资3万元,联勤部决定出资7.6万元为其补缴保险。2011年3月9日,当她从区残联理事长崔宁手中接过一次性救助款3万元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像王艳花这样受到救助的残疾人在石景山区不胜枚举。

  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残疾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是区残联“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石景山区三措并举,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一是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残疾人“应保尽保”。二是对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实行临时救助和应急救助,努力对残疾人“应救尽救”。三是加大居家养老助残工作力度,提升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

  让更多残疾人就业,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已成为石景山区残疾人工作者的共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