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1  >  2011年第六期

柏杨是味药

  发表时间:2012-05-07 【字体:

◎ 廖华玲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老人摔倒没人敢扶,药某撞人后杀人灭口……社会、科技在进步,但一些人血液中流淌的“道德、人性的成分”却在不断地减少。这一次,“小悦悦事件”彻底刺痛了国人的心,我们真的要用车碾过小悦悦瘦弱身躯溅起的鲜血来唤醒沦丧的道德,需要用良知的尖刀解剖缺失的人性吗!人病了,就要寻医问药,柏杨是一味药,因为中国人在某些方面依然需要深深地自省。

  这些天,一直在重读柏杨老先生的作品。他的文字诙谐犀利,见解独到精辟,启示意味深长,无不令我折服,并进行一番自省。

  知道柏杨,是从那本《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了解柏杨,则源于他对“酱缸文化”的愤恨。酱缸的特性在于沉淀,但其与酒缸不同,所谓酒愈陈愈香,而酱越沉则必然越塞,塞久必臭。在柏杨的眼中,那宗宗陋处体现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政治和经济只是表象,文化才是病根。于是,柏杨不图功名利禄,更不怕“骂名”,他高举冲击传统文化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声色俱厉地摧枯拉朽,一针见血地指出国人的陋习和老祖宗们留下的一些文化糟粕,痛哉!快哉!

  有人说,柏杨比鲁迅尖酸刻薄,作品中缺少爱。其实,没有经过痛定思痛的人,无法体会到那个年代的文人必须使用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柏杨说,“……我是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爱之深而痛之切。有人说我的语言偏激,但我在猛砸‘酱缸’的同时,我依然认为:我们的民族仍然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但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我还是坚持原来说过的一些话。我的话如果说是有些偏激甚至‘恶毒’,我也是在试图让它成为一剂良药,送给下一代。我们的希望在下一代,我认为下一代要比上一代好,不然社会就是堕落的社会,民族就是堕落的民族……”正是这样一个柏杨,用他爱恨交织的文章努力地激奋着中国人,用他那如药般的文字医治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顽疾陋习。柏杨的经历、思想和作品,无不体现出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浩然正气。

  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崛起。虽然当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但生活的困惑和焦虑却造成道德的畸变,某些丑陋的“积习”不仅没有革除,而且还愈渐“厚重”。柏杨的作品,永远具有现实意义,是一剂不会失效过期的良药:“中国人有这么多丑陋,只有中国人才能改造中国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好的鉴赏家,我们就能鉴赏自己……这是中国人目前应该走的一条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路。”

  柏杨是味药,医治道德上的顽疾,除浊扬清,这是人性的需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