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一期

人工耳蜗为聋儿带来福音

  发表时间:2010-04-14 【字体:

◎侯莎莎  任敏   陈荞

  在各类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补助中,人工耳蜗的投入最大,“一个耳蜗就得17万元,普通残疾人家庭根本承受不起。”市残联副理事长沙澄深在接受《北京日报》、《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第二次北京市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本市现有听力残疾人22.7万,本市0-6岁儿童中,听障儿童的现患率为1.04‰,每年还将新增一定数量的聋儿。

  为保障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权利,解决他们在康复中的特殊困难,促进他们今后平等地接受教育和实现就业,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康复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到2010年北京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的实施无疑给处于痛苦和困惑中的聋儿家长们带来了福音。符合做人工耳蜗移植术的聋儿,每发现一例,做一例,新增聋儿们从此告别了无声世界。

张昕旸:唱儿歌、讲故事、摆玩具样样能行

  “小蜗牛,真奇怪,一座小房背上盖,不用瓦,不用砖,方方便便到处搬。”在方庄鹤立实验幼儿园的小中班的教室里,张昕旸正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学习儿歌。他不时地拍拍手,跺跺脚,兴奋的时候甚至站起来转上几圈,或者拥抱一下身边的小朋友。

  约二十分钟过后,休息时间到了,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声,旸旸蹦蹦跳跳地排着队去上洗手间、喝水。接过老师递来的开水,他还主动告诉老师:“要多喝水!”

  在第二节课上,受到老师的邀请,旸旸自信地走上讲台给小朋友们讲起狼和小山羊的故事,他发挥想象还改编了故事的结尾:“狼捉住了小山羊,把它放在笼子里,带回家烤烤再吃!”

  紧张的学习之后,老师带领小朋友来到玩具地带摆弄模型。旸旸熟练地拼接出飞机大炮等各种形状的玩具,还不时地帮小朋友递送零部件。“哈哈哈!看看,这是我摆的大飞机!”旸旸一边向记者展示,一边带着飞机“旋转”。

  不一会儿,户外活动时间到了,他穿好衣服,快速奔到操场和小朋友做游戏。

  2009年1月16日,张昕旸成为北京市残联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人工耳蜗项目第一例植入者。11月,他离开北京聋儿康复中心,来到这所幼儿园。刚开始,他有些发音不太准确,人多的时候甚至听不到老师说话,后来通过单独辅导逐渐恢复正常。如今,班主任胡艳丽老师评价:“旸旸在幼儿园上课、生活、沟通与健全孩子没有差别,而且他特别喜欢与人交流,遇到老师总是主动打招呼。”

  “植入人工耳蜗后,旸旸的变化简直是质的飞跃。”张昕旸的爸爸张哲感慨道:“手术前,通过助听器,他只能听到低频的声音,很多词语和句子都听不完整,交流也很少。我们就希望他能背上一首完整的儿歌,或者随着音乐跳上舞蹈,现在他背了不知道多少首儿歌了,有时候张口就来。”

  目前一家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随时纠正旸旸的发音,并注意培养他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张哲也承认,旸旸与健听孩子在听取信息的能力方面还有差距。过段时间,他们还打算给旸旸报一个书法班或者围棋班,以培养他的注意力。

双胞胎姐妹会叫妈妈了  

  吴欣蓓、吴欣蔚是一对聋儿双胞胎,刚出生3个月就被确诊为重度耳聋。“医生说要植入人工耳蜗,但价格很贵,一个就得十几万。”这对双胞胎的父亲吴先生说,他和爱人当时几近绝望,尽管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当时他们打算,无论如何借钱也要给孩子植入耳蜗,“不然以后孩子就彻底的是个聋哑人了。”

  去年初,吴先生听医生说,残疾儿童可获得免费康复补助,他咨询相关政策后,简直是欣喜若狂。经过向残联部门申请,去年10月孩子们顺利植入了耳蜗,“现在孩子快1岁半了,会说爸爸、妈妈和一些简单的字了,医生说经过训练,他们以后的语言功能基本能恢复到健全人的水平。”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和爱人的心到此时才算安稳点,才觉得孩子们是走上了健全孩子的路。吴先生说,希望国家能对听力残疾人给予更多政策,让其他省市的听力残疾人,也能享受到跟北京一样的优惠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