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座谈促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组联部
2月9日,市残联召开北京市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新春座谈会,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建设文件精神,发挥残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和促进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市残联理事长齐静、市委社会工委副巡视员刘轩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侯淑芬副理事长对开展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扶持活动有关事项作了说明;北京市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院长黄一萍、北京市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主任孙梦麟代表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发了言。市残联机关领导,各专门协会主席,各区县残联领导,各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负责人等100多人参加座谈会。
刘轩副巡视员代表市委社会工委介绍了全市社会建设的形势,对市残联的工作和在推进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在新形势下,北京残疾人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上,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二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三是2010年度全市社会组织工作的目标已基本明确,需要大家共同来落实。
齐静理事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在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客观分析了民办残疾服务机构自身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结合残疾人工作要以满足残疾人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坚持合法规范,促进健康发展。二是坚持诚信,树立良好形象。三是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坚持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鼓励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更新观念,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残疾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推动首都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齐静理事长强调指出,市残联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履行联系、服务和管理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的职能,只有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业务上的龙头作用,扮演好诉求反映者、资源整合者、政策推动者、利益协调者、业务指导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才能有效促进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残联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决策事关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的问题,一是要通过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创首都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二是要统筹协调好残联自身发展和与政府、社会的关系问题,不断提升“两个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要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努力实现组织机构建制化、工作机制制度化和服务管理规范化。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近120家从事服务各类残疾人的民办机构,设置床位约2658个,从业人员1500多人,活动场所占地面积近13万平方米,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超过10万人次,服务涉及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托养服务和文化体育、职业培训、宣传咨询等10多项内容。随着残疾人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也呈现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有力补充。但由于历史原因等诸多问题,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发展动力不足、服务管理不够规范以及资金、场地短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