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二期

张明:百副象棋搭起“父子情”

  发表时间:2010-05-07 【字体:

◎ 安鲁平  文/影

   一见面儿,张明就唱起了戴玉强的那首《我像雪花天上来》,其实他早有耳闻,自己七个月降生时只有二斤七两,医生把他塞进暖箱里六个月都没敢让他出来。自己来得可不像雪花那么轻盈。

  不仅是早产,还患有脑瘫、白内障等六种先天性疾病,六个月时又得了败血症和脓疱疹,6天6夜昏迷不醒,光“病危通知单”就下了六七次,大夫也没辙了:“我们尽量治,性命保不了!”都说“六六顺”,张明把“六”都凑齐了也没一件顺事儿,父母对他也早没了指望,只有一个想法:“死马当活马医吧!”二舅悄悄地为孩子准备了小棺材。

  谁知孩子命硬,不仅活了,而且走了“偏”,四岁时话还说不利落就跟着唱《渴望》。论智力,25岁了跟五六岁的孩子差不多,连鞋带儿都系不上,可就是歌唱得好!连李双江、戴玉强、蔡国庆、韦唯这等“大腕儿”也竖起拇指称赞不已。他还出了专辑,名字就叫《震撼心灵的歌》,大头像下边的几个字写得清楚:张明––“中国智障歌手第一人”。然而,走进张明的家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奔着歌儿去的,而是瞄上了他那100副象棋。

  接触过一些收藏的人,还没听说有收藏象棋的,这又发生在一个智障人身上,更让人迷惑了。当张明的家人捧出盖着大红印的证书时,才知道张明也成了不大不小的“民间收藏家”了。

  张明喜欢象棋是从四岁多开始的。1989年6月父母带他去做按摩,痛疼难忍的小张明在回来的路上又哭又闹,奇怪的是当他在小商店里看到象棋时却不哭了、不闹了,爸爸看这玩艺能止“痛”,掏了9块钱给孩子买了一副。这是张明的第一副象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连字都不识,怎么会对象棋有兴趣?爸爸说:“小时候他没有其它玩具,大半天的时间就是摆弄象棋。”他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他在想什么,但能感觉到他很快乐。此话不错!当张明搬出象棋让我欣赏时,脸上流露出了幸福感。其实张明不会下棋,当初父母也曾尝试着让他学学,但他却毫无灵感,依然陶醉于那棋子的梦幻之中。

  20年来,他收集了100副象棋。有买的,也有好心人送的。便宜的只有一块多钱,贵的有1000多块钱。金属的、本制的、玻璃的、水晶的、胶木的……什么材质的都有。

  “他已到了痴迷的程度,走到哪儿淘到哪儿。”爸爸的感受最深。张明经常参加演出,成功了就会使点小性子,跟爸爸讨些奖赏,他不要别的,就要象棋!没有演出了,他也会使点小手腕儿,说想吃冰棍了,把爸爸“骗”出去再拉着他去看象棋。

  张明最喜欢的当属1380块钱的那副棋了,不是因为贵,而是它凝聚了爸爸的心血。2001年的一天,爸爸送货时在地安门商场发现了一副精美的礼品象棋,看看标价吓了一跳––1380元!虽然只是个布鞋厂的工人,月工资不足千元,但他还是决定攒钱给儿子买。他从牙缝里往外抠钱:烟不抽了;厂子里人家吃一个半菜,他只吃半个;家里的小瓶小罐凡能卖上几个钱的他都攒着,就连小药盒也不舍得扔。为了“增收”,爸爸还另辟蹊径,到理发店收头发渣儿,每次理完发都是满载而归,攒多了再卖。就这样六七个月才凑够了钱。那天,爸爸开着“残摩”带儿子去了地安门商场,当张明惊喜地接过那件“珍品”时,给了爸爸一个深情的吻。

  融入社会,提高自信,这是每一位残疾人的渴望。2008年5月,北京举办了首届“百姓博览会”,作为第一位“博主”,张明把100副象棋都搬了出来,开了个“专场”供大家欣赏。那天他被“老记”们围了个严实,成了博览会的“主角”。

  收藏象棋,给张明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更浓聚了一片“父子情”。收藏在继续,那深厚的“父子情”也在不断地延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