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二期

雨丝里牵出的思念

  发表时间:2010-05-10 【字体:

◎ 鲁  飞

  午夜的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清晨醒来,依然细雨纷纷,连绵不断,隔着窗帘仍能听到细碎的雨声,轻盈与悠然。

  这样的雨季最宜打着油纸伞踽踽独行。

  走在路上,斜风细雨,有如诉的歌声在如烟似雾的雨里飘动,似离似聚,绵延悠远。细心倾听,那是许嵩的《清明雨上》:“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哦,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记忆中,似乎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烟雨濛濛,我不知这雨,是离世者的眼泪,还是生者的相思泪。总之,这个季节的雨丝丝缕缕,总会让人在某一瞬间感觉出来,牵出深藏在心里那粘粘的情节,那些飘远的思绪与零乱的往事,一幕幕出现,成了另一种回忆和思念。

  清明是一个思亲的时节。清明怀念的不仅仅是故去的亲人,还有久违的亲情的重温带给我们终身难忘的感动和挥之不去的噬心泣血的缠绵萦绕。于是我们在过清明的时候总是要给亡灵上坟祭奠,掬一捧黄土,摆一束鲜花,放几许三牲馃品,燃三柱清香,烧些须纸钱,洒一杯米酒,默心曲呓语,滚腮边清泪……以此寄托对先辈、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诚挚问候。

  小时侯,通常是父亲带着我们这一串儿女上山,母亲留在家中准备供奉的食品,最让我们期待的是白白的碗仔桃和朴籽桃馃,这成了儿时清明节对我们最大的诱惑!

  那时,我的爷爷还健在,我们上山祭拜的是父亲的爷爷。“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我不认识父亲的爷爷,幼小的心灵只能理解在黄土里面住着的人和我有关。

  每次父亲和叔叔们到了他爷爷的坟墓前,将祭品放在一边后,便默默地清理坟墓旁边的杂草树枝,为坟墓培上新土,将“黄白钱”均匀地洒在坟头上,然后跪在墓碑前,神情凝重地用红、绿两种颜色的漆描写碑文。摆好祭品,点好香烛,倒一杯酒,静静地跪着,口中念念有词。这时我们这一串儿女们,总会不约而同地静下来,不说不笑,跟在父亲的后面,等待父亲静默完毕,然后按长幼秩序磕头。

  祭拜完毕,父亲总会给我们一些祭品吃,如吃蚌和三牲的内脏。父亲说要把蚌壳丢在墓前,一是让沉睡在地里的祖先体会到亲人的怀念和后继有人的提示,二是让上山者知道这个坟墓有后人,不会去践踏和破坏它。

  清明扫墓,对父亲来说,是一次与亲人见面的机会,而对于懵懂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次郊游。绵绵不断的清明雨,润泽了山坡上的一切,清新的空气里浮动着花草的清香,衣服被花草抚摸着,湿漉漉,凉丝丝的,至今仍怀念那种雾濛濛的山头上清新得令人沉醉的空气。

  扫完墓,大家一改刚才的严肃,开心畅快地说笑。父亲总会指着一些植物告诉我们它们的名字,哪些是中药,治什么病,也会叫我们顺便扯一些挖一些带回家去,有一种叫做“牛啃埔”的草药,据说能祛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对感冒、伤暑和急性胃肠炎有很好的疗效。于是,找寻“牛啃埔”成为我们每年清明节上山的必修课。

  然而,父亲对祖辈的虔诚,并没有得到保佑。刚过知命之年,就病故。祖辈的坟墓在汕大后面那座山,间或是因为汕大的兴建封路,还是父亲的病故,父亲走后,我再也没有去过祖先的坟墓前上坟。就连爷爷的坟墓,我也在他去世后才去过两次。

  “蚤是伤春梦雨天”,人间的悲悯在四月天被释放为漫天飞扬的雨丝,丝丝缕缕都牵扯着疼痛,牵扯着血脉,牵扯着绵延不绝的追忆。因而对于父亲的墓,我从来没有在清明节去祭拜。因为我不敢面对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坟前人孤雨声急,眼里寒烟草无语,心中那一片凄惨的落寞死寂!

  看着那座圆坟,里面竟然埋着慈爱的父亲,我跪在坟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望着墓碑上的字,父亲的音容笑貌又在眼前浮现。

  又到清明,不知父亲坟边的树枝是否又长得越过了坟头?墓碑上的字不知是否依然清晰?我想,父亲坟墓的山头,一定也被清明雨给淋着湿湿滑滑的了,山头又会飘散着那一阵湿润的清香。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人生是一次没有返程票的旅程,生命一经走过,沿途的风景就永远不会重现。所以,曾经的亲人和故友,是人生最美、也是值得后人灵魂深处永久珍藏的瑰宝。

  清明的细雨依旧下个不停,雨丝浸透了衣衫,春天温暖的感觉在风掠过发稍的瞬间荡然无存,我却感到一股热泪在心头涌动!父亲,待到阳光和煦的冬至日,我将为你点上心香一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