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四期

节日遐想

  发表时间:2010-10-11 【字体:

◎闫根旺

  为了提高社会各界对肢残人群体的关注与重视,培育肢残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生活的有利氛围,促进基层肢残人进一步活跃,团结广大肢残人参与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经中国肢残人协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中国残联同意,自2010年起,将每年的8月11日定为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今年活动日的主题为“消除障碍快乐畅行”。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在欣喜之余,也使我思考,我想到了节日这个词,节日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世上原本没有节日,是因为人们的一种约定俗成,具有纪念意义的,人们共同参与的一个时间(事件),且具有怀想性和普遍性,参与与重复这个时间(事件)的活动次数多了,也就逐渐构成、形成并出现了节日,节日作为人们一种特有的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而存在。

  节日是有生命的,有诞生,也有消亡,延续下来的节日则是一种历史。因为这一时间(事件),是大家所公认的且不需要论证的,人们共同记住和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国庆节、建军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现代节日,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

  节日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它是人们在一定时期精神状态、认知取向和道德取向发展的真实反映。如教师节、母亲节、全国助残日等节日的产生,特别是“全国助残日”的出现,对此体现得尤为突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残疾人,但并不是有了残疾人就有了残疾人的节日,残疾人节日的出现,真真正正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残疾人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发展壮大的,正是由于“全国助残日”的出现,又衍生出了诸如“爱耳日”、“爱眼日”、“肢残人活动日”等一系列针对性、功能性、目的性很强的节日,这些都是“全国助残日”内涵和外延的深入与拓展,残疾人节日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与时代对残疾人的特别关注与真情关爱,也记录和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残疾人事业带来的发展和变化。

  因为节日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住与传承,记住的目的是传承,传承的目的是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明成果的创造与共享,我坚信残疾人的节日会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社会道德发展的不断完善,节日产生初始时让人们快乐的那种朴素追求,会进一步得到实现和发扬光大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