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四期

一方父母官——记通州区张家湾镇东定福庄村书记赵廷山

  发表时间:2010-10-11 【字体:

◎李延芳

  在通州张家湾经济开发区的南端,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开阔的湖面碧波荡漾,常年有人沿湖垂钓,湖的中心一座小山郁郁葱葱,密林深处隐隐约约露出灰顶小屋的一角。与这湖光山色遥相呼应的是一座整洁宁静的村庄。在路口的荫凉里,几个头发花白的女人摆开小桌喝茶、聊天,悠闲惬意。这就是东定福庄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在张家湾镇的57个村子中名列前茅。然而,1992年该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千元。说起近年来,东定福庄村发生的变化,就不能不提到书记赵廷山。

脱贫致富

  赵廷山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他不善言辞,但说话的时候,脸上总会浮现一抹笑意,透着浓浓的亲和力,难怪什么样的村民都和他无话不谈。

  今年52岁的赵廷山,在东定福庄村做党委书记已经有18个年头了。他自从离开学校后,一直在大队工作,先后做过记工员、广播员、出纳员、主任。他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当时,他体会最深的只有一个字:穷!因为穷,村民们小病忍着,大病等死;因为穷,儿女之间经常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闹矛盾。

  当接力棒传到赵廷山手中时,村里只有1万元的存款,给村干部发工资都困难,更不要说给村民一些福利待遇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书记意识到,当务之急就是发展经济,让百姓脱贫致富,尽快过上好日子。而发展经济,比较稳妥的法子莫过于“筑巢引凤”。有了目标,赵书记马不停蹄地去联系施工队。由于村里缺少启动资金,只能先让施工队垫资,等厂房建好了,租出去再还账。听到赵书记这信誓旦旦的承诺,很多包工头直摇头,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最后,赵书记只好硬着头皮请一个平日里和他比较要好的朋友帮忙。朋友有一支施工队,人也很热心,看在两人素日的交情上,对方爽快地同意了。

  一年以后,厂房建成了,接踵而来的是招商问题。赵书记四处托朋友、找上级领导帮他留意愿意到这一带安家落户的企业。那时候的他就像一心向佛的唐僧,见神就拜,他不记得自己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拜年话。几个月后,一家机械加工厂终于与村里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放下签字笔,赵书记顾不上休息,又去筹划第二批厂房的建设事宜去了。

  到了1995年,东定福庄村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一些失业的村民也在村里的企业找到了工作。从这一年起,该村的老人每月都可以领到20元养老金。在当时的农村,子女们给老人的生活费一般也就是每月15元或20元。“我等于又多了一个儿子。”老人们满心欢喜地说。

  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很多觉醒的村子纷纷找到了富民之路,经济发展风生水起,给老人的福利也是水涨船高,有每月给50元生活费的,也有给80元的,还有发粮食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直是领头羊的东定福庄村渐渐落在了后面,全村300多口人的期盼和信任压在赵书记肩上,他感到压力很大。他何尝不想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有所安,但村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啊!让全村人过上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在哪里?赵书记冥思苦想。

  2003年,张家湾镇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以每亩3千元的价格占用东定福庄村400亩土地。当年,村里女45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便可每月领到230元生活补助。2007年,开发区南扩,再次征用了村里的一部分土地。此时村里仅剩下200亩粮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东定福庄村为16岁以上的村民全部入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这部分人中,女已满55岁者,男已满60岁者,每月可以领到退休金1080元。老人们为子女减轻了经济负担,有些老人还经常给儿孙钱。和睦的家庭越来越多了,因赡养问题闹纠纷的现象不见了。

  2006年,村里给未到退休年龄的人,每人发放5万元安置费;给独生子女户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5000元。

  同时,该村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给村民上合作医疗保险,镇里给报销多少,村里再按同样的比例补贴多少。这两项加在一起,村民在区级以下医院住院看病的最高报销比例可达100﹪,现在村民们不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此外,东定福庄村每年给每个村民的各项福利还包括:节日补助、春游补助、煤火费等共计5千余元。

一心为民

  18年来,除了节假日之外,所有的日日夜夜赵书记都是在村委会度过的。在他的办公室对面有一间约12平米的小屋子,这就是他的宿舍。宿舍的陈设简洁而拥挤:最里面靠墙的位置放着一张单人床,床尾的椅子上是一摞衣服,床对面的一张小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电脑、一叠信纸和一支笔。可以想象,在别人下班回家与妻子、孩子合家团聚的时候,赵书记却还在狭小而寂静的宿舍里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工作不分早晚。”他24小时待命,无论是白天黑夜,谁家有事他都会随叫随到,在他心里,百姓的事是最重要的。

  1993年,村里买了一辆130货车,谁家有事都可以免费使用,特别是在大麦两秋时节,很多村民都去村委会借车拉粮食。130忙不过来,急于抢收抢种的人们有的站在路中央挡住货车的去路,也有的为了抢先用车发生争执大吵大骂,赵书记只好一面安抚村民的情绪,告诉大家按照收割的先后次序一家一家来,一面想方设法去借车。而他自己开会办事通常是骑自行车去,如果路程比较远就只好打车或者去附近的工厂借车了。

  1998年,130货车即将报废,村委会又买了一辆桑塔纳,赵书记依旧是有求必应,村民优先,自己出行很少能坐上桑塔纳。去年,在村民的一再劝说下,村委会又买了一辆凯美瑞。有的村民体谅赵书记腿脚不好,出行不便,对他说:“这是你的专用车,以后别再借出去了。”面对村民的好意,赵书记含笑点头。可是就在当天晚上的9点钟,他的电话突然响了,村民苑作文紧急求助,苑作文的儿子腹痛难忍,请他立即带孩子去趟医院。赵书记二话没说,发动汽车匆匆赶往村民家。两束明亮的灯光穿透深沉的夜色,直奔潞河医院而去。赵书记陪着苑作文一家又是排队,又是楼上楼下地做检查,最终确诊孩子患的是阑尾炎。等到赵书记回到宿舍时已是子夜时分了。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赵书记得知村里的特殊家庭(一家三口人都是残疾人),父亲和女儿的残疾证弄丢了,需要补办残疾证。补办残疾证要重新鉴定,赵书记放下手头的事情开车带着父女俩就去做鉴定,先后到通州骨伤医院和北京六院跑了四趟。5月,父女俩终于拿到了新残疾证。

  18年来,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赵书记俨然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在农村,婚丧嫁娶之事是比较繁琐的,但只要事主给赵书记打个电话,安排买菜的车辆、人员,订厨师,记账,司仪等一系列的事情,他一个人全包了,直到事情完毕,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在赵书记心里,没有远近亲疏之分,更没有职责内外之别,尽己所能为民分忧是他不变的行为准则。

  虽然现在东定福庄村富了,但在赵书记看来,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变。村里的一切财务开支他都精打细算,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可花可不花的钱一概不花,就连一支笔也不舍得多买。赵书记说:“我们要为全体村民管好财,理好财,把集体的钱花在刀刃上,不能胡花乱花一分钱,不能以权谋私。”

  的确如此,为了节省开支,给百姓减轻负担,东定福庄村只有三个村干部,一个妇联主任还是兼职的。

  一位村民说:“他清正廉洁,正直无私,我们对书记特别满意。换了任何一个人我们都信不过。如果哪一天,他被换下来了,我们一定找镇领导要求他回来。”

  作为一个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赵书记说:“我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不辜负乡亲们的这份信任。”

幸福愿景

  看新闻是赵书记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每晚6点半至7点半,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他都会准时坐在电视前看北京台和中央台的新闻,从中捕捉政策信息,借鉴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思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一直让赵书记赞叹不已,同时他也由衷地敬佩老书记吴仁宝。今天的华西人,家家住上了四五百平方米的别墅,每户的资产最少都在100万元以上。每每看到华西村那壮美的画面,赵书记就会心潮澎湃,这就是他在脑海里勾画了无数次的东定福庄村的未来啊!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地少人多的矛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彻底改变旧村“散、乱、差”的面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赵书记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家家户户都住上楼房,将东定福庄村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新村,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不过,赵书记说:“这还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来办,不符合政策的事咱不能干。”

  赵廷山,中国千万个基层干部中的一个,他将自己的汗水洒在了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上。今年,他再一次以高票当选东定福庄村的书记和主任,在这三年里他还将继续做好舵手的角色,带领乡亲们在时代赋予的契机里乘风而行,去实现他和村民共同的愿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