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弥补生命的残缺——记北京君知雨生态园总经理谭亚君
她从炸油饼干起,靠智慧和勤奋积累了财富,就在事业稳步攀升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残疾人事业,这次“接触”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安鲁平/文 阿旭/影
听说上午接受采访,谭亚君老早就醒了,还帖了面膜、化了妆,而当她穿上那身迷彩服蹲在花生地里拍照时,还是遮掩不住那劳动人民的纯朴本色。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在早晨等记者的那点儿工夫,又抄起水管子把福利厂的院子冲刷了一遍,弄得不少职工很难为情,而她就是要身体力行,把“以厂为家”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位职工。
在网上搜索“谭亚君”的名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巾帼十杰”、“爱心创业者”等称号。问谭亚君对荣誉怎么看,她笑而不答,不难看出她很珍惜这份荣誉。言谈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已过不惑之年的谭亚君好强、不服输的性格。她从小饭馆炸油饼儿、炸油条干起,从蒸馒头、包饺子起步,从事建筑业、搞塑料制品、管理福利工厂、建立“温馨家园”、创建扶贫助残基地……智慧、勤奋加上机遇,为她积累了财富和经验,而就在事业稳步攀升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残疾人事业,这次“接触”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福利厂:为残疾人动情
鑫峰橡胶厂是家福利企业,成立于1990年12月。主要生产火车上的各种橡胶制品和航空上的密封油垫及部分民用橡胶制品。由于经营不善,企业已半死不活,濒临倒闭。
2003年,谭亚君当选为昌平区政协委员,这更增强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当时橡胶厂45名职工中,残疾人有25人。“企业倒了,健全职工找工作都难,就甭提残疾职工了,怎么办?”可要救活一个厂又谈何容易,且不说对残疾职工的管理毫无经验,业务上她也是个“门外汉”。既便如此,她还是舍不下那20几个残疾人,“我不能不管他们。”终于,感情占了上峰。
2007年,她大胆地接管了这个福利厂,当时厂子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子和200平方米的车间。她找到上级主管部门商量,将东边的地租下,建起了一座有1800平方米的车间和1500平方米办公用房的新厂,大大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提高了大家的干劲。随后她一不做、二不休,凭着四川人那特有的冲劲儿,“摸着石头过河”,从改善职工待遇入手,每人在原有工资基础上增加了200元。2009年,她又在节能减排上动脑筋,带领技术人员,研制出一套新的刷胶机器,节省汽油40%,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消除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残疾人,第一次了解她们的思想和生活。这其中有同情、有感动、有收获……她感受着这一切,又把爱默默地传递给这些兄弟姐妹们。员工的孩子上不了幼儿园,她跟着发愁,想尽办法解决困难;员工的孩子要考学,她自掏腰包四处求人,直到把孩子送进校门;员工的孩子考上了卫校,她又拿出3000元助学金鼓励孩子努力成材。在这里,谭亚君懂得了什么叫福利企业,读懂了残疾人的心,她与残疾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操心
2009年3月底,小汤山镇残疾人“温馨家园”按无障碍设施的标准开始动工兴建,6月初正式验收使用,而地点就选在谭亚君橡胶厂的后院。这个占地4.5亩的“温馨家园”,服务面覆盖小汤山镇各类残疾人,设有托管部、食堂、爱心超市、技能劳动室、辅助器具租赁室、阅览室、康复训练室和一个能容纳30多人唱歌娱乐的多功能厅。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按理说,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家管理一个“温馨家园”并非难事,但事实上在建园之初,谭亚君还是遇到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她是个聪明人,深知身上肩负的责任,最终她摸索出了自己的管理秘笈––以爱心、诚心管理。用爱弥补生命的残缺,让残疾人朋友处处体会到爱的温暖。
管理企业需要爱心,搞好“温馨家园”更离不开爱心。有些学员家住得远,来去不方便,“温馨家园”就负责接送;实在有困难的,由园里提供住宿。有的家长白天忙,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来这里为残疾孩子租赁辅助器具。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温馨家园”每天夜间和每个周末都安排1名老师值班。温馨家园的日常工作被谭亚君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一一安排妥当。她还依托自己的福利企业,有针对性地为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开发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目前,“温馨家园”的职业康复站已安排3名残疾人就业。张彩霞安排在鑫峰橡胶厂当了一名正式职工,每月有750元的收入;杨广红在某度假村当了洗碗工,月收入800元。郭宝才在本村种菜,每月能挣900多。还有10名残疾人经过技能培训后也参与到橡胶厂车间的工作中,每月能拿到100至200元的劳动报酬。
残疾人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自我价值,家属们感动地流下了泪。谭亚君却没有满足:“小汤山全镇有782名残疾人,我们安置的只占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关爱。”一个企业家,不谈钱却在谈“爱”,这实在令人感动。个人掏腰包为政府分忧,这事儿她想得开!谭亚君仿佛一夜间脱了“俗”,心底突然豁亮了。“小汤山的残疾人大多是农民,对农村环境熟悉,宜于接受农业劳动训练,在健全人带领下完全能够从事喂鸡、锄地间苗、浇灌等简单农活。”她心里盘算着,扩大经营范围,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自食其力。
助残基地:为残疾人脱贫
或许是残奥会上我国残疾运动员坚强的拼搏精神打动了她,谭亚君更加坚定了“打造品牌”的想法。2008年7月,昌平区君知雨扶贫助残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面积2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6栋,连栋温室3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砖混结构鸡舍一栋。全部按照无障碍标准施工建设。
这里也同样洒下了谭亚君的汗水。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与健全人一样享受采摘的生活乐趣,她结合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建起了无障碍采摘观光园,把无障碍通道修到每个大棚、每个采摘点,让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坐着轮椅就可到大棚里采摘新鲜果蔬产品。为方便残疾人采摘,她多方取经,在科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启用了立体种植架,同时发明了推拉式立体种植架,让更多的残疾人在这里享受农家采摘的乐趣。到目前为止,已接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1300余人次。
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她的“心病”,招聘了当地的30名妇女,其中残疾女性7人。对她们的表现,谭亚君赞不绝口。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整个园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姐妹们从早上5点开始给大棚安装草帘,整整干了16个小时才保住了园子。
今年3月,基地正式运营蔬菜加工流水线,根据游客需求将其采摘的新鲜蔬菜进行现场加工。谭亚君又来了灵感,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办法,按照残疾人不同的身体状况适当安排工作。她还尝试着把能加工的原料安排到农户生产,实现残疾人妇女在家中创业的愿望。她又趁热打铁,投入资金帮助残疾人改善家庭生产加工条件以达到食品卫生、防疫检测安全标准;通过提供原材料、技术、配方和基地监督指导的方式,为残疾人在家里做小型加工提供方便,帮他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目前基地共有员工40人,其中残疾人就占了一半。
除安排20名残疾人就业外,基地还带动42户贫困残疾家庭发展种植养殖业。谭亚君不辞劳苦,亲自走访残疾人家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帮扶项目和办法:适合养鸡的,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政策支持,养雏鸡每只补偿两元钱;改进柴鸡饲料配方,成品鸡和鸡蛋由基地包销,销售价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提高10-20%。养羊不存在销售问题,就以防病为主,青霉素钾、伊维菌素、硫酸链霉素……在不同季节为养羊户提供不同的药品,让他们通过养殖取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适合发展种植的,则可根据基地深加工的蔬菜产品来选择种植品种,由基地免费提供种子和种苗。为了达到无公害标准,基地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种植户进行业务指导,最后会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20%全部回收,以减轻他们出行不便和销售难的问题。
小汤山镇的残疾人在扶贫助残基地愉快地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劳动技能,每月还有900多元的收入。西官庄村的张彩霞2009年6月来到基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的话更实在:“谭亚君就像我们的大姐一样!”
下一步怎么走?谭亚君早已成竹在胸:用好用足国家对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立足残疾人康复平台,在“温馨家园”的基础上,依托中国温泉之乡的地域优势和绿色农业优势,走种植、养殖、观光、食品加工一条龙式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最终打造出现代化的残疾人康复基地,以吸引更多的残疾朋友在此康复劳动,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使他们能自食其力。谭亚君改不了四川人的性格,说话实在:“我可不是光扶贫助残,钱也要挣,因为没钱啥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