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心灵感受世博
◎ 张骥良
前段时间,中国盲人协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盲人作家、记者采访了上海世博会。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世博会诞生以来第一次有了残疾人馆,而这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盲人作家、记者,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世博会的历史,成了第一批采访世博会的盲人作家、记者。
这8位盲人作家、记者中有的只有一点光感,有的是全盲。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或拿着录音笔,或手持微型录音机,走进了川流不息的参观者中。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当他们采访别人的时候,自己无意中也成了被采访的对象。
我成了日本记者的采访对象
从四川馆出来,我被一个操着生硬中文的老外叫住了,他说他一年多前就认识我,还说我带着他游览过颐和园。当他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时,我一下子想起来了。他是《读者新闻》的一位特约记者,曾经来采访过奥运会。他的母亲是一位日本遗孤,新中国成立后才被送回日本。是一位中国农妇的乳汁养活了他的母亲,因此他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得知我是来世博会采访时,他感到特别惊讶。为什么非要让一个盲人采访呢?那些健全人记者干嘛去了?他追问着我,我心里明白,他已经开始采访我了。我想这也好,正好借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我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这位日本记者,分手时,他恳求我,带他去一次抗日战争纪念馆。因为他正在写一本向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的书,需要去那里查阅大量资料。
热心教育事业的陈燕
陈燕是我们中的一位视力残疾人,在上海的5天里,她差不多天天往世博园跑,总共去了近30个国家馆。原来她是在关注各国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这让我感到很吃惊。一个从事钢琴调律的视力残疾人,怎么关心起教育问题来了?原来早在两年多前,她就创办了一所启发智力,开发潜能的学校。而且办得红红火火,在天通苑地区颇有些知名度。
当初,之所以创办这所学校,是因为10多年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那篇报道讲述了中日两国少年儿童共同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共同的生活训练中,中方小营员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了意志不够坚强。而日本孩子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远远强于中国孩子,最后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中国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
当时陈燕还没有当妈妈,但她当时已经有了朦朦胧胧的想法,等将来一旦有了经济实力,一定要办一所培养孩子能力的学校。当她真正作了妈妈,她对教育子女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办学校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说干就干,学校很快就办起来了,而且还办出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
这次来采访世博会,陈燕非常想了解各国的教育问题和办学情况。她一个馆一个馆地跑,一点一点认真地看,她说:“我要把能记录下来的,特别是我感到重要的东西全记录下来。回到北京后以此作参考,把我们的学校真正办出特色来,把孩子们都培养成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乐观坚强的李爱军夫妇
来自北京的三位盲人作家中,只有李爱军一点光感也没有。在他们这个三口之家里,夫妇两人都生活在没有一丝光亮的世界。只有他们读职高的女儿是这个家庭里唯一的“眼睛”。
李爱军、史敬夫妇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阳光,声如洪钟的史敬,热爱音乐,是市残疾人合唱团的歌唱演员,业余时间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妻子李爱军酷爱写作,流畅并富有激情的文笔,常常出现在各种报刊之上。夫妻俩什么都看不见,但他们在生活中充满了乐观的情绪。
我曾经怀疑过这种乐观的真实性,当我认真地拜读了李爱军刚刚出版的散文随笔集《苦乐年华》后,我不但相信了,而且十分钦佩这对夫妻的生活态度。在李爱军的娓娓道来中,我仿佛看到夫妻俩被女儿牵着,在南国海边嬉戏的身影;仿佛听到李爱军在女儿的引领下,在维多利亚港湾留下的笑声。没有到过日月潭的盲人女作家,竟然把日月潭描绘的那么美。我是去过日月潭的,我感觉爱军笔下的描写,比我朦朦胧胧中见到的景色美多了。她把民间传说融入了景色的描写,这景色就有了灵性,有了动感。
在“生命阳光馆”的黑暗体验区,她向身边的健全朋友讲述着她对黑暗恐怖的体验;在四川馆的地震模拟区,她认真体验着生命的可贵。想像着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地震,使多少原本鲜活的生命变得黯淡无光;在3D、4D影片放映大厅,讲解员带她走进了光影世界,而那立体的声音,犹如身临其境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久久地回荡。
她来到了外滩,微风会把黄浦江两岸的风光,吹进她的心田;她还去了老城隍庙,正宗小吃会把异域风味深深留在她的记忆深处;她告诉我,如果再写书的话,世博会将会作为重要的内容,走进她的字里行间。
人们都说世博会是视觉盛宴。而对于盲人参观者来说,就变成了听觉、触觉、嗅觉的盛宴。黑暗遮蔽了盲人的眼睛,却给了他异常敏感的心灵,盲人朋友用心灵去感受、去倾听、去体验世博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感受世界的裴矫健
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五中学的裴矫健,用听觉、触觉、嗅觉感受世博,其收获也许不亚于健全人。她虽然来到了上海,但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金融中心的建筑外形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这些上海地标性的建筑,如果没有人给她描述,她是无法体验到的。但在生命阳光馆的黑暗体验区,她用手抚摸到了这些建筑的浮雕,通过自己的触觉,完全感觉到了这些地标性建筑的精美。
在斯里兰卡馆她闻到了檀香,体味到了这个宗教国家对佛的崇拜;在印度馆外的食品摊前,这个东方古国美食的味道,沁入她的心脾;还有法国馆内到处弥漫着香水的气息,让她用嗅觉体味到了这个香水之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