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五期

爱与希望飞翔––记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助残先进个人王金珠

  发表时间:2010-11-12 【字体:

  爱是恒久忍耐,又是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哥林多前书》

◎ 李晓霞

  这是一个真实的爱与希望的故事。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张白皙的面庞,温柔,乐观,漂亮,脸上一直绽放着如花的笑容,这是脑瘫姑娘孟畅给我的第一印象。她从未上过学,却已经学习了七年的小学课程,现在已经学到了三年级下册,这些都多亏了一个人──王金珠老师。

  王金珠老师1983年从教,现任教于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小学。一见面,王老师面带微笑,棕色的长发盘为发髻,明亮的眼眸里充满着率真与自信,大大的眼睛闪着柔和的目光,真实而自然地流露出一种质朴的善良与美丽,比先前在“社会助残先进个人推荐表”上看到的照片更有神采。交谈时得知,2003年北京市残联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时,西城区残联的领导找到王老师,希望她能利用周末的时间辅导孟畅学习。王老师听后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接下来的7年里,王老师和孟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师生情。

  2003年9月,王老师第一次见到孟畅,那年孟畅已经12岁,这个年龄本应是小学毕业的年龄,可是孟畅却从未迈进过学校的大门。因为身体原因,孟畅像只折翅的小鸟,收藏着受伤的双翼,每天只能呆在家里,她向往学校,渴望学习,却一直处在失望之中。如果把孟畅原来的生活比作无际高寒的冰封和长久黑暗的夜空,那么王老师的出现就如同北极寒夜里的极光和头顶天空中无比璀璨的星河。

  第一次上课,王老师绘声绘色地向孟畅讲述了学校的样子和学生一天的生活,孟畅听得入了神,这是她曾经在梦中描绘了无数次的画面。在听了王老师给她念了《小学生行为规范》后,孟畅高兴地问:“老师,我是小学生吗?”

  “当然了,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这个渴望知识的孩子在愿望成真的一刻无比快乐。从那日开始,王老师带着孟畅的渴望,在那张无字的“承诺书”上,庄重地盖上了自己爱心的戳记。从此,王老师也真正成为了一束光,一束在黑暗的夜也不可阻挡的、温柔的、最终将穿越一切的最亮的光。

  认真给孟畅上好每节课,是王老师对自己职业的基本要求。由于当时的孟畅性格内向,又没有一点文化基础,难度可想而知。为此,王老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专门为孟畅制定了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案,既注重知识性,又兼容易学性和趣味性,这使她的备课比正常教学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常常到深夜还埋头在教案中,7年中王老师写出了近3万字的送教上门个性化教案,倾注了她大量的精力与心血。

  为了激起孟畅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常常从聊天开始,师生有说有笑,气氛轻松融洽。拼音是孟畅从来没有接触过的,6个单韵母中有两个发音总是读不准,王老师就很耐心地带着她一遍一遍地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练习,孟畅还是读不准,很是焦急,王老师就安慰她:“不要着急,会读准的。”同时又想:一个12岁的孩子,学6个字母,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困难?晚上王老师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反复地问自己该怎么办,该用什么方法教她。对于健全学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方法记忆,对于孟畅来说,听和读还可以,说多了就会结巴,用手写字更是不可能了。经过反复思考,王老师决定采取同教材、异要求,放慢进度的方法,同时把拼音字母编成顺口溜:“小姐姐,圆脸梳小辫ɑ”、“大公鸡打鸣o”等等,用来帮助她发音。数学对于孟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她对数字没有一点概念,王老师就用实物帮助她理解,虽然有些进步,但从孟畅的眼神中看出她有点惧怕数学。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部动力,对于孟畅来说,兴趣更是决定她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意志,动手去做是激发参与的前提。于是,王老师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告诉她:“你来试试”或者“我们一起做”。这样的参与让孟畅体验了经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快乐。

  虽然孟畅是个特殊的学生,王老师同样高标准严要求,给她提出了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最高要求。即:把上次老师讲的读正确是最低要求;把当天学的全部会读是一般要求;把拼音读正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高要求。同时王老师非常注重鼓励和表扬,只要孟畅完成最低要求,王老师就不会吝惜赞扬。“你真棒”和“你进步了”是王老师最常用的夸奖词。就这样,孟畅不仅能够达到基本要求,有时还表现得很出色。

  在采访时得知,让孟畅学习认字已经不是王老师的最终目标,让她多读书,多学知识,将来能向健全人一样生活,才是她心中灿烂的花海。对于王老师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孟畅能读书、看报、上网,看到孟畅的进步。正应了梵高的那句话:“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王老师用源源不断的爱悉心浇灌着孟畅的生命。

  经过王老师7年的精心辅导和孟畅的刻苦学习,孟畅已经学完了6册的教材内容,达到了小学3年级的水平,可以阅读一些文章了,还能用拼音输入法在微机上打字,基本掌握了一般的加减和简单的乘除运算。每天她除了去职业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外,就是坚持学习。孟畅喜欢文学和写作,有时还会在自己的博客上抒写心绪,现在还打算学习FLASH。这一切在王老师没来之前都是不曾有过的,也是不可能的。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王老师为孟畅做的不仅仅是这些,除了教授知识,王老师还经常给孟畅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在孟畅心情低落时安慰她、鼓励她。孟畅也很懂得感恩,王老师为她做的点点滴滴她都牢记在心,逢年过节孟畅都会用手机或电话给王老师送去真诚的祝福,每当王老师收到孟畅发给她的祝福短信时,眼里总是饱含着泪水,那是温暖的泪、欣慰的泪,是心血凝聚的结晶之泪。王老师对孟畅的爱已经进化成类似身体的一部分,没人提醒时她会忘记自己一直携带着它们。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岁月之河无声流过时光的河床,经过7年的相处,王老师和孟畅的师生感情愈加深厚,甚至可以说像母女一样,除了上课,她们还经常会说一些知心话和小秘密。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着这独特的幸福,那是她们亲手放飞的爱与希望。从王老师那清丽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欣慰。

  我一直被她的开朗和善良所感染。但她始终没有谈及她的烦恼和艰辛。问到时她也只是微微一笑。在我的步步追问下,终于撬开了一个缺口,7年的送教上门,并非始终风平浪静和阳光普照,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波折与困惑。

  5年前,王老师的家搬到了石景山区,每次上课还要换乘一趟车,加上两头步行,仅途中就要花去将近2个小时,来回就是4个小时,一出来基本上就是一天。为了不耽误给孟畅上课,遇到雨雪天气,王老师还要早起。王老师的家人心疼她太辛苦,家里难免有些事情也需要她做。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师也曾经动摇过。在跟孟畅说了自己搬家后路途远的事情后,孟畅显得很敏感:“您以后是不是不想给我上课了?王老师,您不能不管我,不然就没人教我了。”听到孟畅担心恳求的话语,看到她那双渴望学习的眼睛,本来心中动摇的王老师流下了愧疚而酸楚的泪水,并立刻坚定地安慰她说:“不会的,放心吧,路再远我也会继续给你上课的。”

  孟畅的数学不太好,有一段实在是上不下去了,孟畅很苦恼,总跟自己较劲,爱发脾气。有一次去上课,王老师刚跨进她的家门,她就呜呜地大哭起来,说学习太难不想学了。“孟畅,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迈过这个坎儿就好了。其实困难是个纸老虎,你坚强它就不攻自破了。”在王老师的安慰下她才慢慢平静下来,并跟王老师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会做一个好学生的。”

  还有一次,王老师的腿摔伤了,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真是不想去上课了。但是一想到孟畅那渴望的眼神,王老师就咬着牙忍痛出发了,到孟畅家的小区门口的时候已经是汗流浃背了。孟畅的爷爷见状忙问王老师怎么了,起初王老师说自己锻炼走路来的,但上楼时的痛苦使得王老师不得不道出实情。腿摔伤了还坚持给孟畅上课,这让孟畅和她的家人更是感激。

  在谈到王老师时,孟畅的双眼湿润了。孟畅说:“自从开始学习,我就有事干了,生活也不再孤寂了。我学东西很慢,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王老师总会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明白为止。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王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为我解除烦恼。我只有努力学习,乐观地面对生活才是对王老师最好的回报。”“王老师是好人啊!热心善良,给我孙女上课7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无论工作多忙,还是身体不舒服,始终坚持给孟畅上课,我们真是遇到好人了。”孟畅的爷爷和奶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是对她奉献精神的赞扬,更是对她人格魅力的肯定。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作为王老师来说,给孟畅辅导一周课,甚至辅导一个月的课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把7年的时间累加起来,却是个惊人的数字。在这里笔者粗略地计算一下,王老师给孟畅每辅导一次课,从步行、坐车、上课、返回,大约耗费8小时,每月辅导3次,就是24小时,一年就是288小时,7年就是2000多个小时。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然而生活中能做到像王老师这样付出的人却寥若晨星。像王老师这样的人不仅是暗与影的中介,让一个人在黑夜中重拾自己丢失的影子,也是一盏路灯,让夜行的过客坚定自己的目光。无论有意或无意,那种大爱都能让身边和身后的人也一起走在令人安心而积极的光泽之中,让人发自内心地愿意靠近。舒婷在《茑萝梦月》中写到:“如果你给我雨水,我就能瞬息茁长;如果你能给我支援,我就能飞旋直上。”王老师就是给予孟畅雨水和支援的人,一直滋润着她成长。每个孩子都渴望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能够遇上就是一种幸福。林徽因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写到:“你是一树一束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对孟畅来说,王老师就是她生命里的四月天,充满着芬芳和希望的四月天。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王老师:“你准备还教孟畅多久。”她告诉我:“至少教她小学毕业吧,大概还要3到4年的时间。这是我对孩子的承诺,不能让孩子失望。”春去秋来,爱在继续,王老师无私的爱给了一个孩子无限的希望。望着王老师,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王老师数年的艰辛跋涉,数年的无私奉献,令人由衷敬佩。当微笑注入幸福,当阳光抚慰痛苦,可贵的坚持折服一切,扶残助残,感受残疾人的呼唤,在祝福中感动,在感动中让我们永远铭记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