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远在前面
“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选择,而是如何去超越。困境不一定是绝境,希望永远在前面。”11月24日,在“福田汽车––隐形的翅膀”大型助残公益晚会上, 肢残女子李延芳掷地有声,说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她以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残疾朋友面对残疾的痛苦,正视残疾的勇气,以及战胜残疾的气概……12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勉强完成初中学业的她,自2001年开始,已先后发表100余篇文学作品,并成功拿到高等学校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大专文凭。
◎张美荣 刘维嘉
天降横祸 活泼女孩终身残疾
1976年,李延芳出生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瓜场村。李延芳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和小同伴一起尽情地踢包包、跳皮筋;还像男孩儿一样,把爷爷的“永久牌”自行车偷偷推到村外的路上,顺坡学“滑轮”,练“掏裆”,骑“大梁”,还敢带“偏筐”。李延芳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美丽的童年。
1988年夏季的一天,上小学五年级的李延芳突然感觉脚腕子疼,走起来一跛一拐的。随后手腕也开始疼痛起来,连写作业都握不住笔。即便在所有疼痛的部位都贴上了伤湿止疼膏,却仍然止不住钻心的疼痛。更糟糕的是,疼痛越来越重,而且又发起了高烧,浑身的关节都红肿起来,如针扎刀割一样。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父母马上送她到县医院检查治疗,经医生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治疗两个月后,病情仍得不到控制,医生告知这样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让父母十分震惊。焦急的父母带着她,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踏破了北京所有大医院的门槛。他们渴望能遇到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手到病除,但得到的答复却一次次令他们失望。
虽然经过一次次的治疗,病情仍在不可逆转地渐渐加重,四肢的关节也如同粘贴在一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阻!胳膊腿已经不听自己的调遣了。伴随着全身关节疼痛、僵直、变形,关节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从她上初二开始,一个关节疼过几天之后,就会缩小一部分活动范围,然后是下一个,根本无法控制。由于疾病的折磨,使得李延芳的四肢骨骼、牙齿都变了形。不久,她完全失去了行走和自理的能力,硬板床成了她唯一的生活舞台,饮食起居都需要家人的照料。
那时候,她不管困不困,整天躺在床上。
挑战命运 床榻上苦读苦学
李延芳,这个从小被村邻们称为“鬼丫头”,屡受到学校老师夸奖称赞的女孩,被病魔无情地放倒在床榻上,“聪明”与“鬼头”恰恰成了她心灵的“无情杀手”。她渐渐陷入恐惧、苦闷、孤独、失眠、绝望的煎熬之中,甚至抑郁到想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不能这么活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病魔无情地摧残了李延芳这朵美丽的花朵的同时也使得她愈加坚强和成熟起来。她终于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境,最终用良好的心态和承受力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从对生命的慨叹、对生活的愁绪,到为亲人坚定地活下去,这一信念的转变,李延芳整整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完成自己人生质的跨越。
小屋里又传出久违的银铃般的笑声。家,成了李延芳的特殊学校。她不再用睡觉、消沉打发光阴。她要充电,她要学习。一位邻居看到李延芳坚强乐观的样子,知道她爱学习,爱看书,就告诉她:“我们单位有图书室,我有借阅证,以后你喜欢看什么书,就给我写个条子,我帮你借。”从那以后,李延芳陆续阅读了一些中外名著、民间故事、小说和文学杂志,知道了蒲松龄、曹雪芹、冰心、沈从文、朱自清、莫泊桑、巴尔扎克、高尔基、海伦等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遇到经典的词语和段落,李延芳就用痉挛的手,费劲地抄写在本子上。她曾经把《红楼梦》读了好几遍,并把《红楼梦》的主要章节、全部诗词抄写了一遍。
拿笔写字,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非常容易,但对于李延芳来讲,却是非常困难。她的双手手指都已僵直变形,低头时间久了就抬不起头,她只能写一会儿就活动一下脖子,坐着写累了就躺着写。母亲常常守在她旁边,帮她捡捡掉在地上的笔,查查不会写的字。
2000年,恰逢北京广播电台举办听众参与的“听评月”活动,李延芳撰写了有生以来第一篇征文。投稿后不久,竟意想不到地获得了三等奖。等母亲到邮局取到第一笔85元稿费的时候,静静的村庄沸腾了。
身残志坚 笔耕不辍著书立说
2001年春,太阳欣然露出笑脸,伸出暖融融的大手,摩挲得使人浑身舒坦。这天,通州《运河》杂志副主编、作家刘祥到瓜场村的“一担挑”家串门。大姨姐告诉他:“老李家那个李延芳,挺好写的。前几天,还在电台得奖了呢!”“是吗?带我瞧瞧去!”刘祥来到了被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农家小院,走进了她的十几平米的小屋,刘祥顿时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
见李延芳的小床前摆放着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暖壶、水杯、药和书本,她一边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向他打招呼,一边将两条僵直的腿抬起,头也随之向后仰去,两只痉挛的手臂紧紧地夹靠在两肋处,整个人在半躺状态中,用腰部艰难地一仰一仰地,再用臀部一挪一蹭地在床上挪移,要给来访的老师让座。
刘祥向李延芳介绍了《运河》文学杂志的来稿需求。对她说:“《运河》里有个‘新秀’栏目,每期推出一位文学新人。你可以向文学发展,你有思想,想象力丰富。你年轻,多写多练,就有可能写出好东西来”……
沐浴着刘副主编春风般的话语,李延芳的心渐渐亮堂起来。她静下心来,慢慢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将童年往事、求医经历、亲情友情及与病魔抗争、走出困境的一幕幕,从记忆的心底挖掘出来,顺着飘飞的思绪慢慢流入笔端,竟然写了4万多字,稿纸用了100多张。这年秋天,李延芳的中篇小说《珍爱生命》发表了。
为了方便她写作,弟弟给她组装了一台电脑,父亲给她做了折叠椅。李延芳无法像健全人那样熟练地运用十指使用鼠标、操作键盘,只能用两手将鼠标捧在胸前,抱在手里,然后将一支带有塑胶头的笔杆攥在手中。她的指令只能靠这根笔管在键盘上来完成。
电脑的使用,如同给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量的文学作品随着键盘哒哒哒地开始吟唱。她的中篇小说《真情无敌》《乡间古瓷》,短篇小说《集市哀歌》,散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永恒的感动》等先后刊发,并在《北京日报》发表了散文《父爱深深》《移情别恋》。
2003年,在通州文联的支持下,李延芳出版了11万字的小说散文集《乡间古瓷》,成为大运河一朵璀璨的浪花和文学新秀。
在散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里,李延芳这样写道:“在我看来,桃花开败的每一时期都是一样的美不胜收。含苞欲放有蓄势待发的遒劲美,花瓣凋零又有雨洒江山的豪放美。它不因风雨的摧残而萎靡,也不因躯体的残损而颓废。它美丽过,芬芳过,不带一丝的遗憾与悲哀。”
不懈登攀 自学考试获取文凭
还是2003年,李延芳瞒着母亲,坐着小姨的汽车,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不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只想学得更系统,更扎实,更想试试健全人能做到的,我是否也能做到。对于我来说,这既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考验。”李延芳如示的说。
由于行动不便,李延芳不能上补习班,也没有指导老师指导,困难的是很多课程又没有辅导书,只要理解不了的知识点,李延芳总是一字一句的琢磨。弄不清什么内容是考试重点,她干脆就把整本书都当成重点,不轻易漏掉任何一点,反复看,反复记,直到牢牢掌握为止。厚厚的课本她根本拿不动,从桌子上推到床上还可以,但从床上再放到桌子上就很困难了,没人帮忙的时候,她多半只能躺着看书。
10月下旬,她以87分的成绩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考试。“每次考试都跟打仗似地!”由于写字的速度非常慢,延芳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她把时间都最大限度地用在书写答案上,每次从考场下来都让她感觉到精疲力尽。
直到2009年,李延芳整整用了7年时间,战胜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学完了13门课程,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科毕业证书。当她手捧着红彤彤的毕业证书的时候,她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牡丹花,甜美灿烂。
在此期间,李延芳还出版了反映运河儿女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长篇小说《血色年轮》。
“可能每天都对着书本和电脑,我的视力有些下降了!我得保护好眼睛呦!”李延芳呵呵地笑着。现在,李延芳很忙!她在担任《挚友》杂志通讯员的同时,还兼职做其他文字工作。瞧!她正准备着近期一位残疾人的采访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