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衣着三变情缘
◎ 李一良
穿衣,被人们作为民生内容的四大要素列于首位而说成“衣食住行”。民之衣着是瞭望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这里可窥见国富民殷之一斑,因此自古以来为世人所瞩目。人们每在同时论及衣和食时,总是先衣后食:官宦富有人家称“锦衣玉食”,贫寒俭朴人家称“节衣缩食”;若选用其一就言衣不言食:对升官发财荣归故里者称“衣锦还乡”而从不说“玉食还乡”,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亦只写母亲为儿子备衣而不言备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短短几行明白晓畅的诗句,道出普通而伟大的人性之美––母爱,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由此我们亦可见古人重“衣”的理念。
我国经历的30年改革开放,从人们衣着的变化便可折射出它的丰硕成果。我的衣着三变正与这个历史时期相契合,其模式即由改革开放前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变化为后来的“穿新、穿好、穿时尚”。国家工商局的成立与改革开放同步,而我则是1980年调入工商部门的。一到这里即赶上首次统一着装,我脱下便装穿上了工商服。没想到这一穿就是十五年,直到55岁提前离岗为止。我结缘工商,这使我的衣着首先发生了两变,这期间由于几年更换一次服装,我不仅没穿补钉衣,连旧衣服也没穿过一天。头一茬还未穿旧,后一茬又来了,到我摘下大盖帽时,几茬服装成色还相当可观。因此我虽未上班,却依然“衣衣”不舍地穿着工商服。老伴见我离岗不离装,感到有些别扭,有一天对我说:“这工商服就不穿了吧,你帽子不戴,领章肩章也都扒下了,走在大街上,不认识你的人还以为这老头子捡别人的旧衣穿,是个冒牌工商干部咧!”“那你就上阁楼给我把旧衣服翻出来”。女儿听到我要重穿旧服,就接过话茬:“爸,您怎么这样个死脑筋呀!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您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总该晓得吧,您的服装一茬一茬在换,我和妈的衣服年年不也在添,这些年不是定做就是选购,您见过妈拿过针线吗?您那旧衣服早被妈送给农村的亲戚了,要找,让妈帮您到商场找去!”说罢即对我开心地笑了起来。娘儿俩目标一致对我,自然是我拗不过她们,结果被逼着去商场买了一套新衣。这一发即不可收,以后隔三差五或节日喜庆,逢到商场的“大酬宾”、个体户的“大甩卖”也背着我买回几件。
有时我嫌他们买的不得当,不免有所微词。女儿竟不依不让,说我退休金一千几,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怎么连几件衣服也舍不得买呀!这也太自私了。我感到奇怪,女儿笑着对我说:“爸,我解释您听,现在年轻人都这么说,吃是为自己,穿是为别人,穿好是让别人看着爽目,您不穿体面一点就是存心让人看着不爽目,所以说您自私!”,细细想来也觉得女儿说的在理。由此我进一步想到衣着意义的外延,而且很快联想到“七彩人生”一语,它不就涵盖着当今人们衣着款式的奇特与花色的多样吗?而这衣着的绚丽多彩也是万花筒一般的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于是感悟到改革开放为人们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还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多彩多姿与美满惬意。我离岗不到一年,在娘儿俩的“热心”帮助下即实现了我衣着模式的第三变,与此同时也完成了对工商服的更新换代,让它们和我一样提前“下岗”了。几年前儿子在京遭歹徒殴劫致残,我和老伴来京定居,每次回湖北要带几件旧衣服返京都被女儿制止了:“干嘛要将那些旧东西带来带去,还嫌辛苦得不够吧!家里条件差就不能买低档的穿?”,老伴自然又站到女儿那边了。这几年在京缺衣服时,还真的是去市场、找老乡,花得几十元买件衣服穿一穿。
回首29年,我的衣着模式的“三变”不仅与改革开放相契合,探本穷源更得益和植根于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为我带来了福祉。有资料表明,30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了44倍多,大河有水小河满,这期间我的工资则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元调升到了一千几百元。没有工资的增长,即使我结缘工商部门取得了前两变,这后一变也是无法实现的。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可说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在衣着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至于别人是几变、与啥结缘,那就由他们本着实话实说的精神写自己的“衣着N变情缘”吧!这自然不必由我越俎代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