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09  >  2009年第一期

公益推动文明 责任成就事业

  发表时间:2009-03-04 【字体:

◎ 张蓉蓉

  一、用先进理念管理慈善事业,用专业的团队成就事业的辉煌

  (一)注重建章立制,强化规范管理。开展“四清”活动,即清理问题、清理流程、清理制度、清理人员。清理问题就是以服务宗旨和工作目标为核心,对阻碍事业发展的问题查找出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清理流程就是要理顺工作思路,理顺部门与岗位分工,简化工作环节,强化和量化工作标准;清理制度就是明确流程操作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制度执行到位;清理人员就是按照岗位职责,考核评价其履行职责情况,为优化人员配置和任职、晋升及淘汰作准备。

  (二)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募捐品牌。围绕市残联中心工作,采取部门通力合作,统筹各方资源,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方法,一手抓品牌规模的扩大,一手抓品牌质量的提升。以爱心救助基金项目为主,培育和推进才艺发展支持项目、科技助残项目、文化助残项目、助残志愿服务支持项目等募捐品牌的开展,探讨开发新的募捐方式,如慈善公益周,慈善一日捐,联合爱心捐,明星义演捐等等。积极为残疾人康复、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公益活动。

  (三)构建和谐团队,工作再上台阶。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工作运行团队,引进和培养人才并重,为把首都残疾人公益事业做强做大提供人才保证。适时成立北京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做“市场不为,政府不能”之事,为那些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困难残疾人提供帮助。

  (四)建议北京市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同时向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申请公益救济捐赠税前全额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保护企业参与公益性捐助的积极性,让企业多做善事少交税,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鼓励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慈善事业宣传力度,培育全民慈善意识。建议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在电视、电台、网络用固定的频道、固定的时段、固定的版面宣传慈善理念,培养全民慈善意识,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定期宣传和表彰热心慈善事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慈善事业,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和个人的支持和关注。

  二、加快助残志愿者长效机制建设,让志愿服务成为首都人们的“生活时尚”

  2008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服务,为成功举办两个奥运会做出了巨大贡献,8.4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4.5万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志愿者出色的工作为国家争了光,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要把残奥会志愿者成果转化为服务首都残疾人的助残志愿者工作,需要建立助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以“服务奉献 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导,运用残奥会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助残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调查显示,12%的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2.9%的志愿者则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伤害,30%的志愿者认为“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不健全”;57.2%的市民认为“社会各界的支持不足”,28%的人认为“志愿服务资金不足”;36.5%的志愿者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61.8%志愿者最希望能得到“服务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这组数字看出,建立助残志愿者长效机制建设非常重要。为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提出以下建议:

  (一)成立助残志愿者分会,建立助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把奥运会、残奥会和多年来助残服务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加以制度化,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之转化为经常之举,巩固和扩大助残服务的成果。

  (二)完善出台《助残志愿者管理办法》,规范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助残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评估、激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助残志愿者组织、助残志愿者和助残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助残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助残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让服务更便捷。发布助残志愿服务的信息,开展培训、咨询、宣传、交流等活动,将一般性服务和专业服务,短期服务和长期服务,机构服务与社区服务,居家服务和定向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四)加大助残志愿服务表彰和激励,保护志愿服务热情。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成功经验,定期开展评比和表彰活动,通过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