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09  >  2009年第二期

林达谈礼仪之一 礼仪的基本原则––“律己、敬人”

  发表时间:2009-06-16 【字体:

  编者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残疾人,走近残疾人,扶残助残的意识蔚然成风,人道主义精神空前提高,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好的人文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如今,残疾人工作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无论是残疾人工作者还是残疾人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公民素质教育中包括文明礼仪的修养,这是个长期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积极学习、实践的责任。本刊将邀请礼仪专家林达,开辟专栏,介绍有关知识。

  林达简介:林达,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副译审(2008年退休),因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致残。
  林达从事外事工作二十多年,她结合残疾人特点,收集、整理、编写了一套与残疾人交往、适合残疾人遵循的礼仪教材,在西城区残联的支持下,《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与残疾朋友谈礼仪》出版,有关专家认为“填补了礼仪界的空白”。多年来,林达为基层残疾人讲礼仪几十场次。2002年被北京市残联聘为素质教育工程巡讲员,主讲礼仪知识。2006年,林达被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聘为“北京残奥会志愿者工作顾问”,参与残奥会志愿者培训教材的编写、修订、研讨、教学片拍摄任务。还参与了残奥会志愿者师资培训与考核、骨干志愿者培训、为社区残疾人和基层工作者授课等任务。
  2008年1至9月,林达讲课近四十场次,听课的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近万人次。多家媒体对林达进行了采访或专访。
  奥运之后,林达和许多专家学者们继续研讨如何将奥运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引入残疾人事业之中,她积极参与论文的撰写,并继续在社区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林达谈礼仪之一
礼仪的基本原则––“律己、敬人”

  礼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其基本的原则是“律己、敬人”。就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严于律己、善待他人,与周围的人保持友善、良好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发自内心,对人真诚相待,推己及人,多替别人着想。如果没有对他人的真诚、尊重和关怀,一切“形式”上的礼仪都将失去真正的意义。

  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服务要热情周到,还要让接受服务的残疾人朋友感受到温馨和舒心,感受到服务者发自内心的平等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保全和维护。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一位坐轮椅的朋友向我谈起她的经历,一次她去某大学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室在二楼而电梯却迟迟没来,同学们看到坐轮椅的残疾人朋友上楼遇到如此的障碍,七八个小伙子围过来,不由分说便将轮椅抬起来,把那位朋友抬到二楼。事过之后,朋友说,我知道大学生们是在表达他们的热情,但是我像坐轿子一般被人抬着,心里很不情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碰到残疾人朋友,许多人往往会“不由分说”地热情前去帮扶他们,甚至残疾人一再婉拒,也停不下手。一些遭到拒绝的热心人,还会感到不解,埋怨残疾人不通人情。其实,如果在帮扶之前,我们首先要想到,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我们的帮助是否恰当,我们伸出援手时,是否关注到对方的尊严。那种直截了当、过度热情的辅助,会被一些残疾人感到彰显了辅助者的热情和能力,强化了残疾人的“弱者”感受,对方居高临下的同情式的帮助也会使残疾人深感不安。有的国家公共汽车上,不一定给老人让座(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倡导尊老爱幼,西方崇尚显示老人的自主能力),如果给他人让座位,一定要远离,不使对方产生不安和愧疚感,这样做是为体现“尊重”二字。

  我的一位朋友、腿有残疾,在从二楼的会议室到一楼的时候总会选择乘坐电梯,而同行的其他人大都嫌电梯来得慢,走楼梯直接下楼了,只有个别人陪她乘坐电梯。有一次聊天时,这位朋友深情地说道:我选择乘坐电梯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方便些,其实我也可以走楼梯,但那样毕竟比较吃力。我非常感谢那些每次陪同我乘坐电梯的人,他们让我感觉到我与大家没有什么不同。不露声色、不留痕迹的恰当帮助,使双方都轻松愉快,是礼仪的最高境界。

  服务残疾人,最好先询问对方一下:“请问您需要我的帮助吗?” 简单的一句话足可以折射出助人者的人文关怀,也是体现尊重的最佳方式。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的基本原则是:

  一看,认真观察。

  二问,仔细询问。

  三听,真诚倾听。

  四助,适度帮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