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翼也飞翔
◎ 柯云路
前不久,某商厦组织过一场活动,他们在商厦前的广场上支起一排桌子,上面摆满手工制作的编织品。每个编织品上都挂着价签,标出一两元到二十元不等的价格。坐在桌子后面的是一些智障人,也是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者。活动吸引了不少热情的市民,他们纷纷围在桌前欣赏把玩着那些可爱的工艺品,很多人掏钱购买。组织者说,购买者大都出于真心喜欢,并不仅仅是奉献爱心。而组织这样的活动除了经济上的扶助作用,让残疾人也能凭劳动挣钱,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体验被社会认可的感觉。
近期,凤凰网举办《残翼也飞翔》网络征文,我有幸被聘为评委。许多参赛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更充满着生活情趣。他们讲自己怎样战胜残疾并享受美好人生的种种经历,一些作者还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激励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残疾朋友。
我国人口众多,在此基数上的任何人群都数量巨大,其中残疾人数达8300余万。怎样对待这个群体,不仅关系残疾人自身,也涉及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家庭。
一提到残疾人,通常会与“弱势群体”、“助残”、“解困”一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好像他们是社会的负担,只能翘首企盼健全人的施舍与怜悯。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样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在北京一个“手牵手”的组织就正在进行向社区推广的活动,主角是一群有着出色天赋的残疾人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朋友将自己的画册、书籍和作品捐赠出来在一些社区义卖,所得款项用于出版优秀残疾人美术家的画册《告诉世界有多美》,向世界展示残疾人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几年前,我的《童话人格》刚刚出版,一个叫晓红的女孩给我写信,说她很喜欢这本书,并讲了读这本书的体会和收获。信中还附了她的几幅绘画,是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有小动物、有儿童。所有的人物花草似乎都带着梦想和微笑。我很喜欢,回信表示了感谢,同时也鼓励她事业成功。不久,晓红再次来信,讲了自己的身世。她患有先天性脊椎裂,出生还不到两个月的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损伤了下肢运动神经,从此不能像健全孩子那样走路。所幸她的童年和少年遇到了很多善良的老师,发现她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后,主动承担了培养她的责任。有的背着她去公园写生,有的在休息日用自行车将她接到自己家中上课。女孩就在这种温馨的环境中享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并且日渐克服自卑,成为少年宫的美术老师。现在不仅能自食其力,而且有所成就,多次参加过省市举办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各类书画作品展,并出版了多本连环画。晓红告诉我她最喜欢《海的女儿》,钦佩她敢于追求梦想,勇于为心爱的人牺牲。
我告诉晓红,你有这样的命运是我没有想到的,知道以后更增加了对你的理解和尊重。你充满童真的绘画让我感到,即使在不幸的打击下,你仍然乐观,保持着美好的心态,这是特别难得的。人生中的许多挫折和不幸就看你怎样对待。只要你坚强,所有的曲折和痛苦都能化为营养。而只有对痛苦有深刻体验的人才会对幸福有真切的理解和珍惜。也许正因为自身的某些“缺憾”,你的画才会洋溢出那么纯净的童年梦幻。
晓红能够成长到今天,当然靠她自身不懈的努力,但社会的平等和关爱也是重要因素。我以为,对残疾人的最大善意是理解与尊重:理解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尊重他们为实现这种价值的种种努力;同时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健全人一样享受劳动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