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 重拾幸福
◎石国勇
每当听到国歌那雄壮的旋律时,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56年前,在抗美援朝的硝烟还未散去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在北京南城的一座四合院降生了。年轻的父亲期盼这个小男孩长大成为保家卫国的勇士,便给自己的长子起名“国勇”。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在我刚刚蹒跚学步的时候,无情的小儿麻痹症把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尽管两条残腿使我举步艰难,但我却是个爱做梦的人。童年的时候,梦想长大后当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少年的时候,梦想成为一名保尔·柯察金式的作家,用手中的笔报效祖国;到了青年时代,又梦想着当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十年前,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一个年轻人摇着轮椅走了十几里的路,来到北京南郊的一条小河边。他艰难地走下轮椅,一步一步地挪到能接触到水的地方,把一只写满故事的纸船轻轻地放到飘浮着金黄色落叶的河面上。
望着顺流而下的小纸船,年轻人眼含热泪喃喃地说:“女儿啊,爸爸又给你写新故事了,爸爸想你啊。”路人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生怕他做出什么“蠢事”。
这个痛不欲生的年轻人就是我。
回首以往的人生之路,厄运像影子一样尾随着我。
成功的梦想伴随我度过了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但在成家立业后,生活道路却更加坎坷。
1986年,年仅4岁的爱女不幸夭折;1991年,本来身体健康的妻子又在椎管肿瘤手术后瘫痪在床;1995年,由于企业内部调整,我下了岗。但我并没有在厄运面前低头,我把对爱女的思念化作创作的力量,把照顾病妻当作锻炼身心的机会,把下岗当作再次选择职业的难得机遇。白天照顾病重的妻子,晚上写作,把女儿生前爱听的故事编成美丽的童话。几年下来,先后发表了30余部童话剧、100余篇童话、寓言故事、写作出版了11部科普著作,共计200余万字。有的作品还获了奖,其中《高技术与现代战争》一书,还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成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特约编辑、专栏作家。
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我热爱残疾人事业,我想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做点儿事情。我们天桥街道共有1500多名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障碍,他们在生活、学习、就业、就医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为了给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排忧解难,1999年2月,街道残联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助残专线电话,聘请我担任义务主持人。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少残疾朋友被心理问题困扰着。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忧患,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成为当务之急。
于是,我自费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主办的心理函授学院的学习。2000年4月,街道残联在“残疾人之家”建立起残疾人心理咨询室,聘请我担任心理咨询员。为残疾朋友医治心理创伤的强烈愿望鼓舞着我,使我不计较个人得失,说服了妻子,安排好家务,婉言谢绝了以往合作很好的出版单位的约稿,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几年来,我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把残疾朋友看作是自己的亲人,真诚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残疾朋友也把我当作他们的兄长和知心朋友,亲切地叫我“石哥”。有事没事也到残联坐一坐、跟我聊一聊,遇到什么事,更要找我商量,请我出主意。去年8月,我获得了心理咨询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加入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心理医生。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还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宣传残疾人事业。几年来,共写作新闻稿件数十篇,多次被新闻单位评选为优秀通讯员。2004年,我又荣幸地被选聘为《中国残疾人》杂志“石话实说”栏目主持人。
回首以往56年的人生之路,我诞生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政策,没有伟大的祖国,就没有我的今天。
永远也忘不了:在残联组织的帮助教育下,我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
永远也忘不了:在我下岗以后,残联协调有关部门,为我办理了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手续,使我们一家人衣食无忧,像健全人一样地幸福生活。
永远也忘不了: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春节的前夕,街道残联领导陪同区委书记来到我家问寒问暖,鼓励我自强不息。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残疾人事业,懂得了只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永远也忘不了:在我失去工作岗位的时候,前来慰问的街道残联领导启发我,让我发挥自己的特长,重新选择新的生活道路。于是我真的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拿起了笔,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圆我的作家梦。从把过去给女儿讲的故事编成童话开始,完成了从一个下岗残疾工人到国家级科普作家的人生飞跃。
永远也忘不了: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街道残联通过北京电视台的《大宝真情互动》节目,动员社会力量为我妻子治病捐款,为我提供了写作用的电脑。使我妻子的病得以继续治疗,并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写作条件。
永远也忘不了:为方便我们的出行,街道残联为我和妻子提供了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并且为我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在门前修建了扶手和坡道,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蓦然回首,每一个关键时刻都离不开残联组织的帮助和教育,是残联给了我力量,给了我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使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