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无障碍改造进家庭叫好
◎马卫红
随着2008年奥运会、残奥运的成功举办,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弱势群体家庭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就呼家楼地区而言,今年为辖区内80余户残疾家庭改造了无障碍设施。受益的残疾人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我作为本地区的一名肢体残疾人,又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14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使我从健全人变成了残疾人。成为残疾人以后,内心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心从阳光明媚的天堂,一下子掉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渊。周围的一切,无论是心理环境还是生活环境,根本无法适应。
就生活环境而言,原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办到的事,下肢残疾后干起来就异常艰难了。对于健全人来说,吃喝拉撒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成为残疾人后,连最起码的如厕都成了问题。我家卫生间的门槛足有一尺高,每次去都十分吃力。当时我父亲还健在,为了使我和母亲能顺利跨过这高高的台阶,他在卫生间的两面墙上栓上了较为固定的绳子,用力一拽像荡秋千一样,只有这样才能跨上高高的台阶。这样进卫生间固然方便了一些,但在哥哥、嫂子在家时,我尽量忍着不去卫生间,因为我觉得那荡秋千的姿式实在不好看,实在有点怪异。
因为卫生间是蹲坑,我已用过好几个能够折叠、简易座便器了。有时不留神稍微偏一点儿,简易座便器的四条腿没有完全支撑在水泥地上,一条腿滑进蹲坑里,人自然就会摔倒,弄得半边身上的衣服全湿了。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哥和二哥一家都在家里过年,我刚刚换好衣服,去卫生间时一再提醒自己小心,结果越紧张越出错,一不留神又一次摔倒,不仅挨摔的部位疼痛,而且刚刚换上的衣服又弄脏了,我在哥、嫂面前出了丑,自己觉得面子上实在过不去,尴尬极了。除夕之夜出了这点儿事,使我连年也没有过好。
无障碍建设与改造进家庭的好政策,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方便与实用天天伴随在我的身边。区残联派出的施工人员,为我家改造了卫生间,一尺多高的台阶没有了,蹲坑也被改成了坐便,我从心里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更感受到不断变革的时代越来越文明,越来越人性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望着被改造好的卫生间,抚今追昔,无限的感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的残疾人事业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也是在自己残疾以后才开始关注有关残疾人的话题。为中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鼓与呼的先行者是轮椅上的著名作家史铁生。他的《请修个斜坡》,《再论“请修个斜坡”》等一系列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史铁生用他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人们,肢残人出行难的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重视。
残疾人出行难被漠视这一社会现象,得到了邓朴方主席和中国残联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随着一个个好政策的出台,一条条道路被坡化,于是人们很难看到的坐轮椅的残疾人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大街小巷。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极大地加快了无障碍建设与改造的进程。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也开始俯下“身躯”,接纳坐轮椅的残疾人游客。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无障碍改造进入了我们残疾人的“寻常百姓家”。家里的障碍清除了,家变成了一个真正自由的王国。
无障碍改造进家庭,我为你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