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项目启动
5月17日,北京市残联、市卫健委和丰台区政府在丰台区铁营医院举办2019年北京市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2019年北京市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项目全面展开。市委副秘书长李必友,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中国残联康复部副主任冯力,丰台区副区长韩嵩,市残联、市卫健委、丰台区残联、丰台区卫健委、东铁营街道等相关领导出席仪式。 市委副秘书长李必友为残疾人发放康复服务卡 出席活动领导看望接受居家康复服务的残疾人 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丰台区副区长韩嵩为丰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揭牌 中国残联康复部副主任冯力讲话 市残联与服务机构和区残联签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蔡奇书记明确要求:“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纳入全市残疾人精准帮扶工作大局;《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三五”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90%以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卫健委等部门紧密配合下,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相继出台了《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办法》《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办法(试行)》,实现了制度化的兜底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所有残疾类别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康复制度,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参与的保障体系初步构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康复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更加坚实。
北京市持证残疾人总数为529740人。根据《2018年北京市残疾人基本需求和服务状况动态更新数据报告》显示,肢体残疾人及多重残疾中包含肢体残疾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7.61%,28%的肢体残疾人提出了医疗康复需求,而目前这类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比例在17.6%。由此可看出,在全市持证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人数最多,但得到的持续有效康复服务的比例还不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目前我市的医疗保险将91个康复和理疗项目纳入了支付范围,但是,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基本康复治疗方面,只有6个月的保险支付期限,对于肢体残疾人的运动康复训练缺乏持续的医疗保障,康复护理服务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残疾人因身体功能障碍,出门就诊非常不易,而且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普遍存在着医疗人员不足,难于满足患者开展家庭治疗的需求,残疾人康复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019年1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办法(试行)》,将为16周岁及以上京籍持证残疾人提供以提高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非医疗康复服务。在衔接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和专业康复服务方面,2018年,市残联组织实施了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共为5388名残疾人朋友进行了康复服务,有效弥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不足,推进“弱有所扶”工作要求的落实,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解决贫困残疾人、偏远地区残疾人康复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项目组织工作受到了残疾人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
中国残联康复部副主任冯力对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多年来,北京市以人群全覆盖、政策全覆盖、关爱全覆盖为指导,在康复专项制度建设、康复服务信息化建设、残疾报告制度、康复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出成效,在全国位列前茅,总结出了很多鲜活的经验,形成了残疾人康复新模式,为全国性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今天,北京市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北京市在聚合并下沉康复服务资源、激发社区康复活力方面做出的新探索。希望各相关部门、单位和机构凝心聚力,通力合作,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真温暖的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为回应残疾人的需求,在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和各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我市继续实施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工作,项目列入了今年市政府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中,计划10月底前完成10000名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实事项目由市区两级残联共同组织完成。根据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项目分为区级项目和市级项目。区级项目将服务4000名残疾人,由各区残联依托购买服务项目或康复政策完成,服务对象和服务机构由各区残联按政策或项目要求进行组织。市级项目将为6000名肢体残疾人提供服务保障。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残联启动项目招标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有17家医疗机构和1家社会组织入围市级项目服务工作。
按方案要求,市级项目的服务对象为持有本市残疾人证,年龄16周岁(含)以上,具有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家庭培训等康复需求的肢体残疾人,且无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困难(低保、低收入、无业、一户多残等)、中重度(三级及以上)和没有参加过此类项目的残疾人优先。服务内容包括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生活技能训练和康复知识培训等,为每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个月,不超过3个月,人均服务次数不少于30次,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其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45分钟,培训家属康复服务技能15分钟。服务有效率达到80%以上,家属培训有效率达到60%以上,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满意度分别达到85%以上。
项目组织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精准化康复,所有参加康复的残疾人均接受专业评估,专业人员针对评估结果为残疾人量身订制康复计划,提供精准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组织有资质的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登录康复APP平台刷卡服务,实时记录服务信息;四是专业化控制,项目安排第三方机构组织专业人员抽查残疾人的康复效果,强化康复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在启动仪式上,市残联董连民副理事长在讲话中强调,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项目,承载着每名残疾人朋友的期望,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既要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切实的康复服务,也要为将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出有益的探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他希望,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从组织管理、工作统筹、督导推进、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不遗余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级残联要发挥桥梁纽带和一线统筹作用,把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因素协同好,把各机构的优势资源利用好,实现残疾人的切实康复需求,实现服务模式、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的总结升华,圆满完成既定各项目标任务。各服务机构要充当好温暖的传递者、服务的执行者,充分发挥技术优长,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优良精湛的技术和温馨贴心的服务,为残疾人朋友带来身心上的切实转变,取得残疾人朋友真心认同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