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中国残联

中国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加速融入“可触可感”的世界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表时间:2012-05-20 【字体:

  直到把“用耳朵开店”的亲身经历写在网络论坛里,成百上千光顾过顾伶磊网店的消费者才知道,与他们隔空交流的杭州小伙原来是一位先天性双目失明的残障人士。

  在这个完成了近4000笔交易的店铺里,每一次新品上柜、每一个产品说明,以及运用网络聊天工具与顾客的沟通,顾伶磊都要通过读屏软件边“听”边摸索电脑操作。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最大的网购零售平台淘宝网上,超过3万名残障人士在这里经营着网店。

  顾伶磊说:“通过网络可以接受远程教育培训,获取文化资源,结识天下朋友……互联网模糊了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区别界线,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内心平等的氛围中敢于融入世界。”

  5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助残日”,意在呼吁人们帮助中国8500万残疾人。在被称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的武汉姑娘董明看来,全社会已经在向残疾人提供帮助,而残疾人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多不同,同样可以帮助他人。

  9岁时因为在一次训练中避让队友而造成高位截瘫,今年26岁的董明曾经在家卧床10年,“除了能眨眼睛,身上哪一块都动不了”。这些年来,她不仅学会了两门外语,还拿下了高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尽管只能用手指蹭着键盘打字,她仍然把费了好大劲敲出来的文章发布在网络上,然后用领取到的第一笔稿费资助了农民工子弟。

  两年前,董明的“阳光天使——董明心理咨询吧”在政府支持下挂牌成立,通过“心语邮箱”、热线电话等方式,几年来免费为5000多名因下岗、失恋等因素而痛苦的人提供了心理帮助。

  “我的梦想是让大家看到,残疾人也有能力帮助他人,有时候还会更有说服力。残疾人需要的并不是同情。”董明微笑着调侃道,“我常常开导别人说,像我这样都走过来了,你们的痛苦是不是也能看开点?”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透明、开放的互联网搭建了便利的信息平台,大大拓宽了残疾人的视野和活动空间。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有条件享受到信息社会的便利,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近年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社会给予的关爱支持。

  中国残联在今年3月底发布的《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间,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新进展。2011年,中国城镇新安排31.8万残疾人就业,全国有211.8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其中122.2万人通过扶贫开发实际脱贫。

  面向残疾人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也在不断加强。“中国残疾人服务网”在2011年正式开通,点击量达到750万次,该网站围绕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推出了特色服务频道。2012年除夕夜,被视为中国民众春节文化大餐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实现文字和视频的网上无障碍直播,直播期间页面点击量达到43万次以上,约14万人在线观看。

  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就在第22个“全国助残日”来临的三天前,中国残联主办的生命阳光网在北京正式开通。作为全国首个残疾人文化艺术品专业网站及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网站集中展现各地优秀残疾人艺术作品,以互联网作为展示交流平台,同时通过为有关企业推荐残疾人手工艺品的方式,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