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残联信息化工作会议暨残疾人信息化服务北京现场会在京召开
2014年11月28日上午,全国残联信息化工作会暨残疾人信息化服务北京现场会在北京召开,同时,正式启动智能化残疾人证北京发放工作。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北京市政府副市长戴均良,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党组成员相自成,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戴卫及中国残联组联部、北京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各省残联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及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相自成通报了2014年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及2015年工作重点。2015年的重点工作是:基于残疾人需求和状况,启动重点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应用;创新工作模式,紧密贴近各项业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制定智能化残疾人证技术标准规范,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安全运行环境;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制度,完成年度统计任务,做好数据发布与服务;推进残疾人网上信息服务,加强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在致辞中指出: 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残联与市经信委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今天完成了首批卡的发放。这是中国残联的第一张智能化残疾人证,也是北京通的第一张卡,对中国残联智能化残疾人证和北京通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拓展卡的服务功能,完善卡的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残疾人“一卡在手、服务全有”。
鲁勇同志在会上讲话时代表朴方主席、海迪主席向大家表示问候。他指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不断成熟,由信息技术革命催动的信息化,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已经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就业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重要技术依托。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到2.8亿家庭人口,更精准地了解他们的状况和需求,更有效地提供残疾人所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单靠简单的人工、手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
针对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鲁勇同志强调,要按照朴方主席、海迪主席要求,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摆在更突出位置来抓。他强调,推动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权宜之计,也不是一个应景之策,而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的重大的基础性战略工程。
针对智能化残疾证北京试点工作,鲁勇同志指出,残疾人证智能化是促进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和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程。智能化的残疾人证能够更准确反映残疾人的基本信息、需求信息和服务信息,使之逐步成为残疾人享受国家基本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北京市率先启动了智能化残疾人证的发放工作,这是一个创新之举,相信在北京市创新探索实践中一定能够为全国积累出更具服务保障作用,更具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来。
鲁勇同志强调:搞好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各地要按照统筹规划做好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支撑平台,促进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要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完成省级残联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两级数据中心统筹管理业务信息的分布格局,探索建立全国大数据集中数据库。促进各级残联通过互联网网站开展残疾人网上政务公开、康复、就业、维权等信息服务。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网上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机构和工作者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推介、知识经验分享、政策即查即达等个性化服务,让这个平台成为残疾人需求的管理与转介者、服务资源的协调者、服务质量的监督者、服务情况的反馈者。
鲁勇强调:搞好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必须到位。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亲自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为信息化工作把握方向、统筹决策、开辟资源、营造环境,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具体组织、兼容并包、狠抓落实,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良性互动。信息化建设不是信息化部门一家的事儿,而是残联系统各个部门共同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统筹残联各方面业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和统筹服务平台。以残疾人服务状况需求专项调查和智能化残疾人证试点工作为重点,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残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国各地残联要共同关注、共同推进、联手抓好落实的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要着眼“十三五”全面规划,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贡献。
会议期间,部分省市还进行了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了北京残疾人信息化工作、研讨了2015年信息化工作。
来源:中国残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