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出席第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
图为论坛现场
图为张海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1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残疾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探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残疾人问题,研究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策略和路径,旨在为进一步开辟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提供智力支持。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信长星、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
海迪主席首先感谢专家学者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她说,中国残疾人事业与千百万人和千百万家庭紧密相连,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帮助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既要消除物质的障碍,更要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要创建一个包容、友好、善意、互助的环境。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进步,人的生存处境、精神困境和残疾人最终的解放,需要专家学者关注的目光、理论探讨和研究。专家学者对残疾人的关心,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关切。通过认识残疾这一现象,通过了解残疾人承受残疾之痛的过程,不断认识生命。残疾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它关乎到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残疾的存在和与残疾的抗争,让人们看到生命兴旺、受到损伤一直到衰亡的过程,看到一个人怎样从“我能”变成“我不能”的无奈和痛苦。海迪主席强调,康复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康复作为基本民生保障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更加重视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要掌握精确的大数据,为残疾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的基础;要发展残疾人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让残疾人过上小康生活。
海迪主席在致辞中指出,残疾人事业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解放残疾人。所谓解放就是要消除一切物质的障碍,消除残疾人自身功能缺失所造成的能力限制,以及环境的不完善、不人性化、不友好所造成的各种障碍。她说,只有当残疾人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像健康人一样方便地、自信地参与一切公共活动,并且获得公正的评价,只有当每一个残疾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一切人”才有可能自由地发展。因此,残疾人的解放是整个人类解放事业的一部分。这条道路虽然是漫长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程和医学科学的进步,我们将不再研究人的残疾衍生出的各种问题,那时,我们面对的将是美好的世界。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探讨,为法制的完善、社会的包容,为改善残疾人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更大的努力。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做了精彩演讲。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残疾人的生活感受、工作感受和文化感受非常重要。他表示,教育的特殊职责是要赋权于所有的人,教育是提升思想、增强文明的重要方式,北京大学将与其他高校一道共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残疾人事业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做更多探索,加强残疾人事业相关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在演讲中强调,2015年国家在经济发展下行、财力收紧的情况下依然高度重视保障残疾人民生,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探讨如何把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性、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结合起来,争取在新阶段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法规,促进残疾人状况不断改善和残疾人事业新的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指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具体体现;针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策、制度上的推动,还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开拓创新。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阐述了残疾人减贫事业的重要性,指出应通过规范、完善和创新各种扶贫措施,为残疾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国农村残疾人全部脱贫、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中心承办,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残疾人研究机构共同协办。共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残联系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300余人参加。论坛上,除了大会主旨发言,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校领导围绕残疾人小康的突出困难与实现途径进行了对话。与会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和青年学生还分别围绕“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与发展”、“社会组织与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扶贫与就业增收”、“大学生志愿助残服务”等专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建言献策,把论坛推向高潮。
来源:中国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