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国家级康复大学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在今天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副主席、理事长鲁勇,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介绍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解读规划纲要并回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日报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难点在哪儿?针对这些难点,有什么应对和解决方案?第二个问题,刚才提到“十三五”期间会建立中国康复大学,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张海迪:谢谢记者朋友这样关心残疾人的脱贫问题。残疾人脱贫问题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有一些非常困难的人群,其中就包括特别困难的残疾人,还有贫困的重度残疾人。残疾往往会造成贫困,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一个人的残疾会拖累一个家庭。比如说一个残疾孩子,他的教育就会受到阻碍,不能参加很好的教育,将来参与社会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我们看到很多贫困残疾人的婚姻都会受到残疾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有决心帮助他们。
残疾人奔小康的难点在哪里?这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很好研究的,不仅仅中国残联要很好研究,残工委各部委的同志们都要很好地研究,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全社会也能够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大家共同伸出手,残疾人的命运才可能发生改变。目前来讲,残疾人要过上美好的小康生活,首先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怎么摆脱?残疾人中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他们的贫困程度很深。相信很多记者朋友可能没有见到过那么多的贫困残疾人。我到基层见到一些贫困残疾人,回来以后,我心里久久放不下。比如我去了一个湖南深山里的残疾人家庭,看到他们的家里是透风漏雨的,我还看到在河北、离我们这么近的残疾人,家庭一贫如洗。一个残疾人只能躺在床上,他的老父亲照顾他,他的女儿因为家庭贫困曾经送到过福利院,后来被亲戚领走了。我们听到这样的情况,心里很难受。贫困程度很深,他们自己能改变吗?改变不了,要靠我们,要靠我们的事业,要靠我们的国家和全社会来帮助他们。
残疾人脱贫难度大。我去调研的很多省份,一些残疾人的困境是我们想不到的。只有残疾人过上小康生活,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残疾人不能掉队。如果全国人民奔小康,少了8500万残疾人,就不是真正全面的小康。
根据2015年全国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以及相关的统计数字,我们已经纳入国家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残疾人有400多万。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还有39万农村残疾人家庭住房没有安全保障。怎么叫没有安全保障?刚才说的例子,房子是透风漏雨的。我曾经在张家口看到一个农村贫困盲人的房子,又矮又黑土坯盖的。这就是他们的实际状况。还有14万适龄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脑瘫的孩子很可能不能走出家门,他们需要非常多的帮助,如果没有帮助,很可能他们的教育会受到阻碍。还有很多残疾人没有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康复服务这么重要,但是还有很多人得不到有效的康复服务,得不到康复,自己的身体不能得到解放,家庭也不能得到解放,贫困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是残疾人奔小康的难点问题。
针对这些难点,在《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已经作出了相应安排和政策保障。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行动和实施方案,重要的是现在一定要有行动。但是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困难,有了好政策还需要残疾人工作者深入残疾人家庭,这也是各级残联存在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不同的残疾人家庭的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
帮助残疾人脱贫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中国残联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希望能够建立更好的大数据,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些大数据,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更科学地推动残疾人的各项工作。中国残联将继续做好调研工作,这是研究的基础。只有摸清了情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大数据建好以后,也可以为国家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另外,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帮助残疾人。中国残联是人民团体,我们呼吁政府、呼吁全社会帮助残疾人。相信再过五年,如果我们大家还在这里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残疾人的兄弟姐妹的生活状况一定会比现在好,他们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决心,也是我的决心。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建立一所康复大学,前年我就提出来了,根据残疾人的康复工作需要和我们的调查研究。现在各地建立了这么多条件很好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服务中心,比如,河南综合服务中心有十几万平方米,青岛新规划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是10万平方米,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康复中心的规模都很大,设施也都很好。现在最重要的是、也是关键问题是人才怎么解决?残疾人的康复是通过康复治疗、训练、辅助器具等方式实现康复、重建和功能恢复,这是非常复杂的学科,不是简单的安上一个假肢就可以。前一段时间到青岛调研,我已经看到了3D打印的残疾人的假肢,使用的材料碳纤维等等,比现在的材料好很多。残疾人不仅要走路,另外还要舒适度,包括体外骨骼等等,能够实现我们说的功能外化。人体的功能外化,就是当你缺失了什么,我们用科技手段来补偿,恢复了新功能。我们听到了关于的盲人好消息,已经可以用3D打印人工角膜,有多少视力弱的人们,都期待着那个角膜。现在打印出来的已经在动物实验室阶段了,这真是大好消息。让残疾人失去的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补偿,这是康复非常重要的工作。
康复就是为参与社会生活能够创造更好的条件。大部分残疾人都有迫切的康复需求。但是,目前能够提供的康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2015年全国有2600多万持证的残疾人中,只有不到30%的人得到过康复服务,康复服务还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希望的是高水平的,而不是低水平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全国现在只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康复专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康复学科不仅仅是医学,包括了人体工程学等等都需要研究。每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到8000人,70%是专科学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科学康复的需求。为此,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时候,我们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就建立康复大学提出了可行性的论证,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编制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我们高兴地看到,建立国家级康复大学已经写到了我们“十三五”总体规划,也写到了残疾人小康专题规划。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尽快地启动康复大学的建设,多培养人才,帮助更多残疾人早日得到康复。
在这里我想说,前些天我刚刚去了一个地方调研,为康复大学的建设做基础工作。我看了一个地方,那里的同志们的热情让我非常高兴。相信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康复大学一定会尽早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