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

转载:学习交流之江苏无锡惠山区着力谋划构筑“残疾人就业百分百”工作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5-04-08

生活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的黄女士,是一位肢体残疾人,她在“残疾人就业百分百”行动的帮助下,进入“依残助残”护工岗位,实现自食其力。

黄女士的工作是给社区残疾人和老人提供洗头、理发、洗衣服等生活照料服务,工作很轻松,每月有4500元左右的收入。在15公里外的堰桥街道林陆巷社区,35岁的智力三级残疾人林先生,在“零乐e巷”就业创业服务站“慧”就业平台招聘信息的精准匹配下,进入无锡市锡丰橡塑机械有限公司流水操作工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惠山区以精细摸底、精准施策、重点帮扶为手段,着力谋划构筑“残疾人就业百分百”工作体系,推进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残疾人的“动态清零”,实现就业稳岗。
夯实基础 打造残疾人就业“金靠山”
惠山区残联与人社、税务、财政等部门联手,落实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等税费优惠政策,扶持残疾人用工企业。
为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及其帮扶需求,提升就业困难残疾人兜底帮扶工作和助残政策的针对性与精准度,区残联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全区121个村(社区),走进未就业残疾人的家庭,做好有就业能力残疾人“走出家门”思想引导,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残疾人的求职方向和适应岗位进行精准“画像”。
惠山区多部门协同建立了用人单位与残疾人的信息共享机制,走进70多家区内知名企业,挖掘企业用工潜力,与3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帮助残疾人提技赋能,以“残疾人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为准则,将培训“模式型”转变为“定制型”,“灌输型”转变为“互动型”,“单一型”转变为“组合型”,有方向、有计划地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沉浸式”服务。每年举办岗前、在岗、生活技能等15个项目以上的培训班,使困难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融入社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更多残疾人用勤劳和智慧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精准施策 打开残疾人就业“致富门”
为完善残疾人就业帮扶体系,20248月,在无锡市委第三巡察组的精心指导下,惠山区升级打造“1+1”就业兜底帮扶岗,推出“母女档”“夫妻档”等就业岗位,由父(母)带残疾子女上岗、残疾夫妻在同一企业就业,家属负责对残疾人的管理和生活照料,减少企业对残疾人用工的顾虑。
“女儿对工作岗位很满意,也很愿意跟大家交流,感觉像换了个人一样!”钱桥街道的官妈妈(肢体三级)带着女儿小倪(智力二级)上班,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
惠山区共有30多家企业推出“1+1”家庭就业岗150多个,61名就业特别困难的残疾人有了稳定收入。惠山区还相继建成长安街道“菌乐园”助残中心、阳山镇残疾人桃文化“非遗工坊”、洛社镇残疾妇女文创“美丽工坊”。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非遗工坊”“美丽工坊”文创产品的国际交流不断突破,开辟了残疾人文创产品销售增收新渠道。
“非遗工坊”的桃雕作品代表省级劳务品牌“无锡阳山蜜桃新农人”参加了江苏省劳务品牌大会,开拓了残疾人创业的新路。创新实施“惠心雅集”残疾人自主产品集市活动,该活动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区残联组团参加各类市集累计达143场次,参与志愿者达1600余人次,实现历史、文化、地域多点串联。
在“图文博美”文化场所和旅游节、文化节、民俗节、后备箱集市等多平台促进“雅集+旅游”“雅集+创意”深度融合,200多名辅助性就业残疾人人均月收入同比增加超300元。
市场无形,政府服务有形。惠山区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推行“一人一档一策”保姆式跟踪服务等精准帮扶举措。
2024年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4个,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打通了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最后一米”。推出“二保”“三包”“四不”就业服务承诺,即保权利平等、保就业安全,包培训推荐、包跟踪服务、包二次就业,不匹配不推荐、不培训不上岗,为企业和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2025年初,举办7场次“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残疾人家门口专场招聘会,“人选岗位”“1+1”家庭就业岗等17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招聘会期间,上海天与养老智慧服务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在7个镇街道服务站点,推出“轻残助重残”“依残助老”工作岗位,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
据悉,首批筛查出的36名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全部有了就业意向,实现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残疾人“动态清零”100%。
党建领富 编织残疾人就业“同心结”
在无锡西塘车圈有限公司建成能容纳60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的 “定制”车间,车间通过实施“红色同心结”党建领富品牌项目,构建“党建平台+残助平台”双模式。始终保持约40名就近就便、经过医疗康复训练后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稳岗。截至202412月,“定制”车间共结对党组织8个,开展领富帮扶项目16个,极大地激发了精神智力残疾人的工作热情,真正让残疾人从单纯的“社会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回馈社会、回报社会的“服务提供者”。
惠山区委组织部、区级机关党工委和区残联联手,积极探索“党建领富”模式。如在玉祁街道的“喜憨儿洗车中心”和洛社镇的一米阳光“稻田营地”,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和媒介向社会发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特色和结对帮扶需求等。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对帮扶、“同劳动共分享”实践等,让“党建领富”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扶残助残、落实组织生活、进行党性锤炼的方式和“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阵地,已有1300余人次参与志愿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51场次。惠山区残联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红色同心结,渲染残疾人就业一片党旗红。(文丨戴军 尤翔 作者单位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