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

转载:17.9万就业困难人员今年实现就业 “重点群体就业”纳入2023年“每月一题”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3-12-27

今年以来,全市促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9万人;帮扶5万名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6%;12345受理的相关投诉举报案件全部予以回应……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将“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纳入2023年“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面临的求职、办事、维权等困难问题在“每月一题”机制的驱动下,得以有序推进。市人力社保局与市教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残联、市总工会等多部门以及十六个区协同联动,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帮扶等,提升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

着力开发就业岗位应届毕业生家门口当上“协理员”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晓军介绍,为促进重点人群的就业,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商圈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城市运营保障、社区管理服务等带来的就业岗位,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像昌平区双向扩岗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方面,扩增事业单位招录、科研助理、乡村振兴协理员选聘、社区工作者定向岗位1241个,开发政府编外岗位2500余个;另一方面,联动经信、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征集发布所属行业企业高校毕业生岗位9批次1033个,依托20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提供适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6619个。
“离家近、待遇好、工作稳定,现在这份工作,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期望。”说这话的冯玉豪是一名2023届北京农学院的毕业生。今年9月,他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协理员,工作地点就在他的家乡昌平区延寿镇。而就在今年年初,他还在为毕业后的去向发愁。“在校期间,其实我参与过很多不同的实习工作,这些工作虽说都很不错,但总是有一些让我不尽满意。”有如一团乱麻的冯玉豪又开始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然而全部落了榜。“这更加重了我的焦虑。”冯玉豪说,7月的一天,他接到了昌平区人力社保局高校毕业生服务专员的电话。“从他们口中我知道了原来户籍地有专门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这项服务能一直陪伴我,直到找到满意的工作。”
“咱们北京有个乡村振兴协理员的项目,你的条件正符合要求,而且延寿镇就有岗位正在招聘……”对方推荐的乡村振兴协理员的岗位让冯玉豪眼前一亮。
“我本人是一个在农村中土生土长的孩子,大学生活又让我见识到了城市和农村目前面临的不协调发展问题,比如我的家乡就面临着劳动力流失、土地闲置、缺乏创新动力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年轻人去作出改变的。而且,乡村振兴协理员这一岗位又能满足我自己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期望,比如离家近通勤方便、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在服务专员的指导和鼓励下,冯玉豪决定报名参加乡村振兴协理员的考试,从报名到笔试、面试,工作人员都为他解释了很多不懂的地方,最终成功入职。
在昌平,这样的高校毕业生服务专员有1129人,已经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摸查7次,创新毕业生“1+N”帮扶、困难家庭毕业生“私人订制”等服务模式,实名帮扶813名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
针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扩容更加关注针对性和有效性
吴晓军指出,针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除了扩大范围、规模和数量外,还更加关注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密云区结合农民就业愿望和职业素质特点,重点推介城市公共服务岗位,门头沟区向退伍军人推介应急消防岗位。还有很多区针对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对社会、对职场环境全然不了解,难以作出就业选择的困惑,着重开展了“沉浸式”探企试岗活动。
上周五,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就组织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老师及毕业生们到北汽福田、福田康明斯公司参观实训及交流座谈,福田公司现场提供了底盘开发工程师、自动驾驶开发等研发类岗位,同时提供工艺工程师、IT工程师等制造类、职能类等岗位。
此外,各区也在积极探索做实做细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在大兴区,有一张“重点群体分类分级就业服务规范图”。在这张图上,失业人员、未参保农村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各类重点群体被分类分级,根据等级不同,对应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实施就业形势分析、就业观念引导、面试指导、定向推荐、推荐跟踪等19项精细化服务措施。
今年52岁的李振山是大兴区礼贤镇人,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没有其他技能,只得赋闲在家,偶尔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大兴区人力社保局通过“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精准识别到李振生尚未就业参保的信息,并“派单”至李振生所在村的就业服务专员魏红飞那里。随后,镇村“两级”就业服务专员通过“铁脚板”上门对李振山进行“家访”。
李振山说,他除了种地,也不会其他的本事,挺想在家门口工作的,但是不清楚自己能干点什么,也担心自己干不了。“有就业意愿但没有就业目标,自身就业条件不足、年龄大技能单一、求职信心不强。”总结出李振山的特点,魏红飞根据分类分级服务规范将他定位到“未参保农村劳动力—三级服务—较难帮扶”类别,并结合系统自动生成的“一人一策”服务“套餐”开展精准帮扶。
魏红飞根据李振山所说的“离家近”的想法,通过“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检索周边5公里全部就业岗位,发现有一家林场正在招聘护林员,李振山的条件正好符合。于是,信息被“一键”推送到李振山的手机上。李振山非常满意,但他连简历都不会做,更不要说网上申请了。魏红飞直接找到了林场,带着李振山实地了解工作环境,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为面试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区、镇、村三级专员的共同努力下,李振山在新的“赛道”上为打造“绿色机场”新标杆忙碌了起来,生活又有了新的光彩。据悉,自《大兴区重点群体分类分级就业服务规范》实施以来,已累计服务重点群体达8万人次,促进1.9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
今年陆续出台25个政策文件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吴晓军指出,在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25个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如出台了《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稳定扩大就业规模、支持劳动者创新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困难人员帮扶兜牢民生底线等方面提出了15条政策措施;实施《北京市落实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地调动重点群体的创业动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等等。
“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借助‘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加强与市、区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吴晓军说。
文/本报记者解丽      责任编辑:周朝(E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