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绽放精彩人生 共享美好生活——我国农村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3-09-22
原文链接:http://tuopin.ce.cn/news/202309/18/t20230918_38719359.shtml
7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县乡村残疾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
过去五年,是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快速推进的五年。五年来,越来越多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实现了康复梦、教育梦、致富梦。
服务:送到每一位残疾人身边
服务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五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打破城乡壁垒,使更多残疾人在农村得到平等、贴心和普惠的服务。
“康复训练让我看到了希望,对未来生活也充满了信心。”想起自己这一年多的变化,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残疾人小华(化名)激动地说。
27岁的小华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由于双下肢功能重度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平日只能困在家中。2021年下半年,当地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小华的情况,鼓励她到村康复之家开展康复训练。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小华已经能够走出家门,并在村里的辅助性就业点工作。
小华进行康复训练的村康复之家是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在社区、村设立的康复活动室。过去五年,我国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村级康复之家逐渐在各地落成,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推动“十四五”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856.7万名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4.8万名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加强残疾人基层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1661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32.8万人。
不只是康复服务,随着残疾人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农村残疾人获取服务的便利度也得到极大提升。
陕西省宁强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3支送教小分队,把“小课堂”搬进了农村残疾儿童的家中;山东省发布《农村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规范》,借助农村居民世代为邻、朝夕相处的感情优势和居住优势,以村为单位开展居家托养服务;贵州省余庆县残联优化残疾证申办流程,并为有困难的农村残疾人上门办理残疾证新办、换领、迁移等业务……
过去五年,各级残联深入开展农村残疾人生活现状调研,不断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据了解,农村无法完全满足残疾人医疗、教育、社会化等服务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扭转,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就业:实现自信自强的小康梦
“小麦秸秆是很常见的东西,但到了我们手里却可以变成漂亮的工艺品。现在通过制作麦草画,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呢。”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首家“美丽工坊”——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里,残疾人王纪田编织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过去五年,我国不断创新残疾人就业帮扶措施,像王纪田这样的农村残疾人纷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钩针”和“毛线”。
统计显示,五年间我国城乡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已达905.5万人,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每年新增超过30万人。
如何更好地帮助残疾人,特别是让农村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王纪田告诉记者,得知当地“美丽工坊”免费培训麦草画制作后,她第一时间报名。经过不懈努力和老师细致指导,没有绘画基础的她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绘制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多种图案。“工坊里提供了学习和就业的机会,我的生活好起来还教出了不少徒弟呢。”王纪田骄傲地说道。
为王纪田提供就业培训的“美丽工坊”,是中国残联等5部门自2022年起共同实施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帮助1万名残疾妇女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
“美丽工坊”只是残联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支持的一个缩影。五年来,中国残联会同多部门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项目,并将培训项目下沉到农村。同时,各级残联建立健全农村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体系,依托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培养农民工、残疾人等创业技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村残疾人得到了职业培训,靠自己的双手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我国通过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28.5万人次残疾人就业赋能。
共享:增强生活中的幸福感
过去五年,我们不仅目睹了残疾人在教育中找到自信、在工作中改善生活,同时也看到全社会对残疾人关爱和支持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门口加装了不锈钢护栏、做了斜坡,家里橱柜也根据我的情况做低了,现在生活方便多了。”说起村里对她家进行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家住湖南省安化县田庄乡永平村残疾人谌喜桃非常满意。
与谌喜桃一样,享受硬件设施改造带来生活便利的还有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的王芳平。
“自己去县城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芳平告诉记者,以前不要说自己去县里,连村都出不去。“现在好了,村里的无障碍坡道、县里的无障碍卫生间,还有能将轮椅推上去的公交车,自己出门家里人也不担心了。”
五年来,各地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开展无障碍市县村镇创建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在各级残联和政府的支持下,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村里的残疾人能够更自主、更安全、更便利地生活。
2023年6月底,我国首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通过。该法律的出台,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关爱。
除此之外,过去五年,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等立足于公民权利,对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助残组织发展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将残疾人享有的社会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加强了对残障人士的保障。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各项扶残助残政策的落实,更多残疾人将与全国人民同享幸福生活。(记者:唐旭 见习记者:雷昱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