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

转载:相信学习的力量 他们毕业了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日期:2023-07-24

今年北京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身影。他们虽然身体有所不便,但并未因此对自己设限,也通过热爱和努力,照亮着人生的无限可能。如今的他们,早把生活中的苦难视为礼物,即使经历了太多生命中的不确定,他们对未来依然怀抱憧憬。不仅如此,他们已成为很多人眼中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更多追梦的脚步。

世界虽无光她用声音勇敢追光
“毕业是终点,更是起点,我们虽然不知道明天如何,可是,母校和老师给了我们底气,岁月和经历给了我们底气。未来,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上,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生、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2023届的董丽娜,在同学们的掌声和注视下,被引导着上台发言。
20207月,董丽娜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三年校园学习生活,董丽娜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培养,她像一块海绵,迫切地汲取着丰富的营养,这里的一切,都是她梦想中的模样。
“首次接纳视障学生,对于任何学校来说都非易事,但中国传媒大学给了我平等的考试机会。”董丽娜介绍,作为学校第一位视障学生,她得到了很多生活上的帮助,但学校并没有对她降低专业水平的要求。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相比其他同学,董丽娜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在论文撰写期间,她啃下了1000多万字的文献,再将相关内容盲打出来,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10个多小时。为了让论文内容更准确,董丽娜还通过电话访谈了多位视障者,又听了上百部无障碍电影,最终完成了6万字的毕业论文。
未来,董丽娜希望能在语言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方面继续深耕。“我希望能够有机会走上教职岗位,做一些教学工作,把学到的东西跟别人分享。也想通过创作更多作品的方式去跟别人交流,引发更多的共鸣。”
挣脱束缚她用专业勇往直前
“我当时那个勇敢的决定,也许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今年盛夏,在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商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李佳雯坐在轮椅上,接受拨穗、授证,备受瞩目。
幼年遭遇不幸让李佳雯只能终身与轮椅为伴,但这位勇敢好学的姑娘没有放弃,在轮椅上一路求学。“我不知道上学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只知道,我想上学!”
2017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本科学校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博连读项目,进行模型与大数据研究方向的学习。轮椅并没有限制住李佳雯求索知识、认知世界的脚步。在导师和研究组的引导和陪伴下,她时刻充满干劲,探索全新的领域,深耕学术科研。
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习的六年时间里,李佳雯持续感受着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商学院提前数月成立工作组,以保障她顺利入学;入学之初,学院组织火车站接站;老师们常常看望她,帮其落实无障碍住宿需求……学校的人文关怀也激励着她的助人之心。2020年初寒假结束后,部分返校同学需进行隔离观察。寒假留校写论文的李佳雯和妈妈挺身而出,穿梭在宿舍楼里为隔离同学送餐,一连坚持了数个“14天”。“我是一名学生党员,即使是坐着轮椅去,我也要尽量让大家及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可以为大家服务。”
自强不息他用善意回报善意
身着博士服、到学校地标打卡拍照、参加毕业典礼、与老师同学们告别……和每一位即将离开清华园的毕业生一样,2023届数学系博士毕业生朱晓鹏用相似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毕业季。但不同的是,穿博士服需要妈妈帮忙,去地标打卡要借助轮椅。
曾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的朱晓鹏,在大一时,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瘤,全身麻痹、无法动弹。医生断定他将终身依靠轮椅活动。他也因病休学。困顿中的他一遍遍翻看《时间简史》《我与地坛》,不断用“自强不息”的校训激励自己。为了争取继续上学的机会,他从轮椅上迈出第一步,开始曲折艰辛的康复训练。
两年后,在校长的鼓励和学校的协调下,朱晓鹏重回清华园并转入数学系。起初,考虑到朱晓鹏的身体,导师只给朱晓鹏有限的课题材料,但他完成的结果却大大超出预期。
“老师们为我调换上课地点,学校专门为我和妈妈安排了有电梯的公寓,导师不仅悉心指导我的学业、还时常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朱晓鹏常常感恩学校、师长、同学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带着这股力量,他也开始回馈:虽有病痛但努力钻研,取得不错的成绩;和同学们发起创立清华无障碍协会;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次前往贫困地区公益讲学。
怎么能尽更大努力回报学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朱晓鹏选择了去新疆大学当老师,投身数学学科学术研究和国家西部地区的基础学科教育。前阵子,他特地去了一趟新疆:“新疆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想贡献一份力量,像老师一样,钻研学术,教书育人。”(文/顾昕昕 可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