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宪:推动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

文章来源:广州亚残运会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2011-12-20 【字体:

12月16日,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广州2010年亚残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王新宪在接受亚残运会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亚残运会强调参与、淡化金牌,奖牌的意义只在于使运动员更了解自己的实力,明确下一步努力的目标,中国残联将在未来五年内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习惯,推出更多残疾人运动项目,使更多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图为王新宪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亚残运会的举办对我国残疾人事业有什么意义?

王新宪:大家都知道,我国举办过远南运动会和残奥会,20年前,北京举办亚运会,当时还没有亚残运会。20年后,我们实现了健全人和残疾人同在一个城市、由同一个组委会组织、进行同样精彩、成功的运动会。残运会的举办是社会文明进步、残疾人事业进步的体现。

残运会的举办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怎么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怎么通过残疾人的体育运动使社会更加理解、帮助和关心残疾人,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认识和人权保障的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确实具有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改善身体功能的独特作用。同时,残运会的举办也体现出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认可。和健全人一样,残疾人同样能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仅仅2年时间,继北京残奥会之后,我国在另一个中心城市广州举办残疾人运动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够举办两个国际性、综合性且竞技水平最高的残疾人运动会,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

残运会的举办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举办运动会要有物质基础,包括场馆、无障碍设施、交通工具,以及举办地人民对于残运会的热情和支持。我们靠全民动员做到道路、宾馆、场馆无障碍,更重要的是首先做到了思想无障碍,人们伸开热情的双臂拥抱残疾人。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将之作为当地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事情。

通过这届残运会的举办,增强了人道主义精神在社会上的弘扬,发扬了人们的同情心、爱心和善心,其最大的功能就在于教育。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创造新的纪录,而是要让广大人们群众看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继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记者:在过去几天的亚残运比赛中,有哪些感人瞬间和亮点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新宪:说到精彩之处,既有赛场外的,也有赛场内的。赛场外,我看到了每天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安保人员。在开幕式举行的当晚,就有数以千计的解放军背对赛场,坚守岗位。安保人员每天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还有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两年来坚持工作直到今天,以及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我听一位同事说,有志愿者专家在比赛场馆随机找了几位志愿者进行考试,在收集信息、微笑服务、残疾人服务技巧等方面他们都得了100分,这是很不容易的。还有我们的宣传媒体,每天为观众呈现比赛的感人瞬间,涉及了各个层面。

赛场内,首先是观众感动了我,这么多天来他们热情不减,为运动员助威加油。在每一个赛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学校学生、民工都进场观看比赛。如果说运动会只有运动员而没有观众,那不算成功。有精彩的竞赛没有喝彩的掌声,也不能叫精彩。我看到母亲带着儿女看、老夫妻相伴而行,还有小学生中学生,他们激动兴奋的叫喊声、喝彩声,伴着泪水和鲜花,令人终生难忘。

还有运动员。比如14日田径比赛中的那位东帝汶脑瘫运动员,全场站立为他鼓掌,他不仅能坚持跑到最后,而且成绩甚至比很多健全人还好,这说明对于残疾人来说,只要给他条件和帮助,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我看到有网友说,残疾人行动这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参加体育运动,让人看了难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国际社会只把人类分为健全人和残疾人,残疾人是我们整个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同样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有受到尊重,被人重视的权利,有被人喝彩称赞的权利。而且,只有体育运动能使残疾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康复完美结合到一起。通过参加运动,残疾人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但是许多残疾人往往因为行动不便而缺少运动,导致残疾不断加重,身体越来越弱,比如,许多盲人的身体状况就不是太好。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更多适合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运动的设施,使他们有机会得到锻炼,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记者:本届亚残运会将给中国留下怎样的遗产?

王新宪:通过举办本届残运会,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将更加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虽然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国家发展有一定的过程,残疾人群体目前还是处于最困难的阶段,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包括了大量老人、妇女、儿童、进城民工中的残疾人,在4000万贫困人群中,有1000万是残疾人。今年的小康进程监测数据显示,残疾人小康普及水平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但是和社会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低了将近20个百分点,社会小康水平将近80%,残疾人则是57%。此外,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的残疾人有过半很少走出家门,走入社会,30%的残疾儿童没有上学。这促使全社会都要关注,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今后五年,中国残联希望在这方面有更多建树。

首届亚残运会的举行对亚洲残疾人运动而言是一座里程碑,加强了亚洲各国残疾人的交流,体现了中国对残疾人事业的贡献,推动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后将有更多残疾人加入到体育事业中。目前,我国的运动员大部分都是业余运动员,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观看比赛之后,也会想亲身参与其中。在今后五年,我们计划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习惯,创造出更多既能为我们接受也能为亚洲甚至世界接受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轮椅太极拳。此外,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的观赏性也很重要,能使之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残运会的举办将促进国家人权事业的发展。我们不光要让残疾人吃饱穿暖,他们还拥有康复的权利,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有享受各种文化活动的权利,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拥有各种权利。这将促使很多人去思考、完善和实施这项工作。

记者:怎么看待比赛奖牌的意义?

王新宪: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小项特别多,因为必须考虑到各个项目的公平性。奖牌的作用只是在于使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实力,对于他们寻找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创造新的纪录,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截至今日(12月1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了118枚金牌,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中国残疾人事业进步是相伴相随的。在近20年的发展中,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无障碍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体育事业高度重视,在这一方面增加了很多投入,因此今天我们的运动员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次残运会,我们强调淡化奖牌、重在参与,更看重运动员通过公平比赛、文明竞赛,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代表团有70%以上都是年轻运动员,亚残运会对新老交替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为伦敦残奥会锻炼队伍。

记者:对闭幕式有什么样的期待?

王新宪:我已经看过闭幕式的彩排了,可以说闭幕式肯定和开幕式一样,非常精彩和感人,饱含了有依依惜别、不舍的感情,也是广州人民、中国人民欢送亚洲运动员的告别盛宴。

记者:我国在普通残疾人体育设施方面将有何改进?

王新宪:普通人残疾人体育设施将得到不断普及,比如我们在许多社区都提供了残疾人能够参与的体育项目。像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残疾人轮椅舞蹈比赛、残疾人攀岩比赛,还有新兴的轮椅太极拳等等,我们将在今后五年扩大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群。(完)

来源:广州亚残运会官方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