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语言沟通与交流的训练

文章来源:康复中心   发表时间:2013-09-12 【字体:

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与发展孤独症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康复的精髓与核心,而语言的沟通与交流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基础。家长需要利用家庭与周边的资源,给孩子创设语言沟通与交流的环境。

  (一)训练原则

   1、遵循发展规律 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发展顺序与规律,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当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就需要建立沟通行为,有了沟通的行为还需要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感,有了基本的情感才能发展一定的思维,从而一步一步达到社会性交流的目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

      2、与生活结合 孤独症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缺陷,不懂得举一反三,家长要尽量透过实物和真实的情景帮助他们理解与获得有用的沟通技巧。教孩子语言要以生活用语为主,沟通的话题要与情景相配合。从孩子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引入话题是最好的训练方法。

      3、与游戏结合 各种沟通与交流技能都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得,使儿童在自然、轻松、好玩的情景下逐步积累经验,获得感悟。

      4、善于变通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有固定的特征性行为表现,故在训练时应尽量多些变化,随时随地给予刺激机会,避免由于一成不变的学习过程导致形成特定的思维、特定的生活方式及特定的沟通行为。教孩子学习某一个交流技能,需要设立多个行为方式,要让孩子了解每一种方式均可以达到同一目标。

  (二)方法指导

  1、随机回应 许多无语言的孤独症儿童经常会发出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虽然不构成语言,却非常重要,家长却往往会忽略。除了需要及时回应孩子说话、发声外,还需要观察其手势和表情、眼神与动作,从中分析所含的意思。如果家长能对孩子发出的不同信号及时给予关注和回应,可大大提高孤独症儿童说话和沟通的能力。

  2、简洁直观 他人语言和行为是孤独症儿童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理解这些讯号需要观察、分析与解读,而这些技能的建立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十分困难。家长要运用明确而简单的语言、直观的提示与孩子进行沟通;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理解语意,提高其对语言表达的兴趣;要借助于手势或图片帮助孩子理解问题……

  3、把控声调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注意力涣散问题,如果语言缺乏抑扬顿挫的声调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家长需要善用言语的变化来帮助孩子沟通与学习:可以利用声调变化突出词语学习的重点,可以延长语音让孩子补充词语来提升听觉注意力。

  4、创设情景 所有的语言与交流都是在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创设一些情境,引起孤独症患儿的好奇心,往往能诱导孩子发问,激发沟通与交流的意图:可以将孩子正在摆弄的玩具忽然拿走以引发沟通,可以更改孩子坚守的一个生活插曲以引起他的反应使之介入沟通。

  5、示范演练 孤独症儿童对许多问题很难理解,可以尝试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示范和表演,帮助孩子模仿与理解。尽管有些时候只是机械地模仿,但不断的积累将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经验。可以由父母将孩子遇到的沟通难题进行表演,直接将期望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展现出来,并指导孩子参与表演。

  6、丰富想象 当孤独症儿童建立一定的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后,丰富想象、扩充语言就显得很重要。可以用扩展句子练习、句子接龙、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等方式丰富表达内容。

  7、把握规律 孤独症儿童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训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特征及其范围,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有了解孩子们是否具备目光对视、模仿等语言发展的前技能,才能进行语言理解的训练;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之后,才能进行理解与表达的综合能力训练。如果没有把握语言发展的规律,很难帮助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

  8、融入社会 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技能,而是要充分利用孩子生活的环境,将训练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快乐训练与快乐生活的基本原则,激发孩子的交往动机,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构建他们社会化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是孤独症儿童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社会、学校、社区了解他们,接纳他们,共同帮助他们。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必须勇敢地将孩子领出家庭,主动与外界沟通,在让孩子得到更多交往社会的同时,也使家庭得到更便捷、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

  家长需要记住:帮助孤独症儿童突破沟通障碍,才是帮他们获得各项能力的关键,也只有自身的改变,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改变。把握了这几个重要理念,家庭康复训练就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