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西青区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07-10 【字体:

为促进京津冀地区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加强北京市海淀区残联与天津西青区残联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地残疾人文化艺术的相互了解与学习。77日、8日,北京市海淀区残联携手天津市西青区残联开展“墨韵文脉,同心筑梦”文化交流活动。四十余名残疾人书画摄影爱好者参加。

S[APOIF[PO

图为活动现场

 

活动首日,两地先召开了一场简洁而务实的座谈会。会上,海淀区与西青区残联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区域在残疾人文化建设、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近年来推出的文化特色、搭建的活动平台以及取得的成效。随后,残疾人代表们围绕分享内容交流心得,从书法创作的普及,到非遗技艺的传承路径,话语间满是对未来文化生活的期待。次日,大家走进杨柳青文化馆,在一幅幅精美的年画、一件件古朴的民俗展品中,感受西青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年画技艺到人生礼仪再到民俗全景,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民俗风情画卷,这座以木版年画为核心的展馆,不仅展示了精湛的传统技艺,更生动复刻了北方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了解了“杨柳青赶大营”的历史,其文化内涵融合了家国情怀、商业精神和民族交流价值,被视为近代中国移民史与边疆开发的标志性事件。大家不时驻足细赏,不时低声交流,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座谈会后,书法交流随即展开。案台上笔墨纸砚备好,两地残疾人书法爱好者纷纷提笔。海淀的朋友在扇面上写上各种祝福,笔力沉稳;西青的朋友以不同书法夫的“福”回应,笔锋灵动。墨香中,不同的字迹里藏着同样的坚韧,纸张成为连接心意的纽带。

S[APOIF[PO

图为活动现场 

随后,一行人来到杨柳青古镇剪纸工作室,非遗剪纸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残疾人艺术家郝桂芬老师早已等候在此。“剪纸讲究‘心手合一’,剪子要稳,心意要诚。”郝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耐心指导大家折纸、下剪。红纸在指尖流转,剪刀开合间,一朵朵小花、一个个福字渐渐成型。杨柳青文化馆外的合影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此次跨越京津的文化之约,不仅播撒了艺术的种子,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两地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供稿:康利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