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残联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安排

文章来源: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6-07-21 【字体:

执行理事会工作报告

——在北京市残联第六届主席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市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长 吴文彦

(2016年2月24日)


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

  下面,我代表执行理事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2015年工作回顾

  主席团三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残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秉持“平等、融合、共享、阳光”工作理念,加快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普遍提升、服务体系建设转型升级和基础建设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十二五”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残疾人事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彭丽媛教授亲临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看望慰问孤独症儿童。郭金龙书记、王安顺市长多次就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强调所有责任要兑现,所有任务指标要按期完成。时任副市长戴均良到残疾人家中,指导专项调查工作;副市长张建东出席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慰问运动员;副市长王宁出席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并作主旨演讲,在第24次国际残疾人日期间与残疾人朋友一同观看话剧《危机公关》;市政府党组成员洪峰出席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慰问和鼓励参赛选手。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使得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信心更满、力量更足。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主席团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集中力量完成了五件惠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大事:

  一是制定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市大局,把具体任务分解细化到各部门职责,48项政策任务实现突破,确保不让一名残疾人在加快推进小康进程中掉队。

  二是扎实开展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组织动员2万余名基层调查人员,深入6807个社区(村),对430630名持证残疾人和暂未持证残疾儿童进行实名制调查,获得了第一手信息,了解了残疾人真实需求,为精准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调查成果的逐级分解、业务数据的全市共享,成效将会越来越直观显现出来。

  三是出台实施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15年7月1日实施以来,全市享受护理补贴人数16.68万,年度支出资金近3亿元,是本市第一个不分年龄、就业、收入状况,基于残疾发生和自理能力,针对需求而给予的普惠型福利制度。

  四是全面实施了残疾人服务“一卡通”项目。残疾人服务“一卡通”是市民卡“北京通”第一卡,也是第三代全国残疾人证试点,已覆盖本市97%以上的持证残疾人。残疾人持卡可以免费乘公交、进公园,可以随时领取补贴资金,可以享受商户提供的优惠服务,“一卡在手、服务全有”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五是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成绩斐然的五年,是残疾人获得实惠越来越多的五年。高质量完成《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工作,建立健全了45项制度,市、区累计投入169亿元,形成以残疾人生活补助、护理补贴为核心,以居家安养、儿童康复助学、基本辅助器具适配、公共服务优待为补充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安全网,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9.72%、12.36%,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市职业康复托养中心、市康复医院和13个区级职业康复中心正在建设或投入使用;通过实施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信息化、智慧型残疾人服务管理模式已经初步建立。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六方面工作的落实:

  (一)服务大局,出色完成重大任务。组织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活动。组委会为残疾人朋友开通了无障碍绿色通道、设置了无障碍观礼台和坡道,有序的组织、文明的形象、正面的宣传,赢得国内外赞誉。协调20个市级部门、3个区政府,全力以赴,密切配合,高标准做好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主题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此次活动,中德两国总理共同出席并致辞,王勇、张海迪、鲁勇、王宁等领导作主旨演讲,推动亚欧残疾人事务合作取得实质成果。

  (二)集智聚力,研究编制“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对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残疾人代表、专门协会、残工委成员单位等各方意见,突出与“小康文件”对接、与专项调查成果对接、与《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对接,初步确定15项发展指标、多项攻坚克难的任务,将与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一同发布。

  (三)扩面提标,残疾人基本生活应保尽保。16.68万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11.52万残疾人享受生活补助,11.22万残疾人享受养老助残劵,80名生活困难残疾人享受一年期喘息托养服务,以“护理补贴制度为核心、相关配套政策为支撑、政府购买服务为补充”的重度残疾人养护照料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扩大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范围,完善与普惠政策衔接,为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填补短板,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加快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托底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提出了服务管理的具体路径。开通12385服务热线,及时、动态了解残疾人需求,为1.2万残疾人及亲属提供了咨询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90个项目投入政府资金3084万元,社会组织服务惠及22万残疾人。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党政机关连续两年定向招录残疾人,预留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逐步常态化;实施“千企万人助残就业”项目,153家残疾人企业参与其中;74个农村扶贫助残基地帮助4354名残疾人收入逐年有提高。康复工作有了新进展,15.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服务。儿童残疾筛查在11个区推进,1937名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康复补贴;精神残疾康复融入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大局,2.3万名精神障碍者享受免费服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可以申领看护管理补贴;社区康复内容不断拓展,1.9万名成年残疾人得到个性化康复服务。即将颁布实施的《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将实现较大突破;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智能假肢等辅具研发创新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融合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较好完成,200个资源教室基本建成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1%;92名残疾学生顺利参加高考,入学率72.8%;北京联合大学临床医学和特殊教育两个专业成为全国首个面向残疾人招生的硕士点,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成绩良好。圆满完成全国无障碍区创建工作,全市16个区全部达到创建标准,其中东城、西城、海淀、石景山、延庆评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区;为11409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或升级,为33250户聋人家庭安装可视闪光门铃、火灾报警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更加规范;加大无障碍监督力度,推动西长安街大修、新开通地铁轨道交通、无障碍停车位、环卫公厕、市属公园、博物馆、政务网站等无障碍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咨询、代书、代理等法律服务11354人次,“庭院式”法律服务纳入市司法局“首都律师以案释法”活动,惠及800个社区(村)1.6万名残疾人。

  (五)促进融合,宣传思想文化体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全国助残日“爱,不孤独”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国际残疾人日“五个一”活动反响良好,“最美北京人”宣讲团深入基层传递正能量,《厄运是我深不可测的宝藏》一书鼓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发挥“两微”作用,与各委办局新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宣传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文化融合发展,第二部原创话剧《危机公关》演出25场,被誉为直击心灵的作品;10支残疾人演出团队活跃在基层,演出300余场,走基层送文化活动深受欢迎。注重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申办冬残奥会活动,启动了冬季训练项目;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荣获39金、43银、29铜,破五项全国记录,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建立基层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18个,培训基层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运用“互联网+”公益思维,搭建助残公益平台,扩大品牌项目影响,募集款物达到2000多万元,惠及2万多名残疾人。

  (六)强基固本,基础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学习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联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和改革。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不怕揭短、亮丑,直戳痛处,提出39条整改措施,强化党组理事会联系区残联、残疾人机构、专门协会制度及信访接待制度,使党员干部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严要求,发挥模范作用上有新面貌。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残工委联合举办残疾人事业高级研讨班,努力提高对事业发展的统筹把控和服务能力;对3500多名街道(乡镇)残联理事长、协管员,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专门协会较好地履行了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制定实施12项核心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东城区率先试点完成协会社团法人登记。残疾人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3名。34个温馨家园开展综合改革和购买志愿服务项目试点,17个山区村开展村级温馨家园建设试点,残疾人吃饭、理发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困难,以及基本康复、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得以解决。稳步推进“基础管理提升年”建设,“三重一大”事宜全部纳入集体决策程序,规范项目采购招投标管理、预算和绩效管理,圆满完成2014年度整体支出评估工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残联有力指导、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执行理事会向各位委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友,向一直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努力谱写不让残疾人掉队的北京篇章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不让任何一个群体掉队的坚强决心,把残疾人事业摆上了必须扭住不放、托底补短的突出位置。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各部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残疾人事业财政投入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增长,全市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的态度前所未有,残疾人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力前所未有。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新目标为残疾人事业强化政治保障、科技支撑、文化引领创造了新的条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筹办2022年冬残奥会,将在积极弘扬2008年残奥会精神的基础上,更高水平、更广范围、更加持续的掀起城市文明进步、残疾人社会融合的新高潮。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调速换挡,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加严峻考验;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及各项改革任务的深化,使残疾人工作有很多不确定性;居住证实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残疾人工作任务量、复杂性显著提升;残疾人事业本身也存在一些矛盾问题,社会保障系统性还不够,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与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政府部门分工合作、联动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仍待进一步完善,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还需加大力度。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委员,让残疾人和全市人民一起过上小康生活,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更是一项具有新的内涵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立足于建设残疾人工作首善之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聚焦问题,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努力谱写小康进程中残疾人工作的北京篇章。未来五年,我们要大力推动党政机关带头安置残疾人制度落实,到2020年,所有市属党政机关、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我们要大力发展辅助性就业,让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共同享有就业增收的机会。我们要统筹规划建设残疾人服务体系,努力做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人人可及、需求及时响应、服务精准高效。我们要紧紧融入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大局,着力推动提升城市无障碍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助残志愿服务,在国际交往中发出残疾人事务北京声音。我们要紧密依靠首都科技和人才资源聚集优势,加快推动以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助残创新创业,让残疾人平等享有更加便捷、更加智慧的生活。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联工作,勇于走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战场,履职担当,尽责有为。要充分发挥残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抓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科学推动各项法规、政策、措施制定,主动开展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要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健全社会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助残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要充分增强和发挥群团组织特点优势,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把残疾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确保残联始终根植于广大残疾人之中。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是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关键之年。全市残疾人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这一主线,集智聚力,攻坚克难,为实现“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开好局、起好步,不让残疾人掉队的目标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一)颁布实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及残疾人小康进程配套政策措施。

  统筹推进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与残疾人小康进程任务,把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康复、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和家庭生活无障碍,作为不掉队的基本底线。研究京津冀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开展工作。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明确市有关部门、区政府职责,完善联动机制,倒排时间表,逐级建立台账,督导年度进度,实现与本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筹备召开第五次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强化残工委成员单位职责,层层分解任务,逐项落实措施。

  (二)全面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确保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为平台,启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管理“4+2”试点,以西城、海淀、房山、平谷为试点,开展残疾人需求生成与验证、服务提供及转介和综合评估;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系统为试点,建设残疾人服务资源库。完善12385热线功能,抓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转化应用和动态更新,常态化了解残疾人状况和需求。

  扩展残疾人服务“一卡通”应用功能。与市教委、市住建委、市人力社保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实现相关数据对接与共享,建立残疾人事业大数据,实现“一卡通”数据分析对政府决策支持,逐步完善“互联网+”服务平台。

  实施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建成残联系统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一体”的残疾人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确保市级职康中心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促所有区级职康中心落地,推动温馨家园、职康站综合改革,提升服务能力。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成熟项目逐步转化成政策,探索项目固化成常态,一般项目下移到基层,确保受益对象全体化、受益力度梯度化、受益状态稳定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长效机制。运用“互联网+公益”理念,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残助残。

  (三)扎实推进残疾人各项基本民生保障。

  全面落实国务院“两项补贴”政策,做好与本市现行福利政策体系有效对接、与新增制定福利性政策充分衔接。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推动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电、水、气、暖等费用优惠和补贴政策。为2480户享受低保的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家庭等提供居家安养服务,为100名生活极其艰难的残疾人提供一年期喘息托养服务。推动解决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

  确保年度新产生的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全部就业或进入就业准备状态。修订《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建立用人单位就业公示制度。继续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预留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推动优先购买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培育扶持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展辅助性就业,年底前各区至少建立一所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推动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居家服务、电子商务等适合残疾人就业项目。对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精准扶持。

  推动各年龄段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促进更多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项目纳入公共服务保障范围。组织实施《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拓展服务内容与保障人群,提高补贴比例。规范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服务,促进8所儿童康复园落地,确保少年儿童康复保障政策全覆盖。研究成年残疾人康复补贴标准,强化社区康复,完善精神残疾人日间康复机制,推进肢体、智力和视力残疾人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工作。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配合市教委彻底解决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就学问题,推进高中阶段残疾人免费教育。做好残疾青壮年扫盲工作。推动残疾学生电子个人档案的建立。配合做好融合教育支持保障系统的建立工作,加大试点及课题研究。推动建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完善市、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使其真正发挥功能与指导作用。

  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会同市农委建立农村地区无障碍建设与改造长效机制,并纳入乡镇建设、评价体系。继续推进出行无障碍,推动增加无障碍出租车,加大对新建轨道交通和新建项目无障碍建设监督检查力度,开展盲人公交导乘系统调研,编制《北京市残疾人出行无障碍电子地图》。完成为居住在一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安装液压升降平台试点工作,配合做好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安装外挂电梯试点工作,解决残疾人多年来下不了楼问题。出台《北京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暂行办法》,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推进信息无障碍,监督推进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工作,市、区联合做好远程手语翻译服务试点工作。

  (四)认真履行依法保护残疾人权益职责。

  出台《北京市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推进《北京市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北京市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立法工作。梳理旧有法律、规章、规范,查找漏洞,立废并举,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和沟通渠道。建立残联与人大、政协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常态化研究残疾人事业工作机制。发挥残联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提名推荐中的协商推荐作用,力争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换届中提高残疾人及其亲友、残疾人工作者比例。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监督渠道,发挥好舆论监督平台作用。

  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为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免费代理法律服务。完善推广“一单式”服务和信访代理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加大残疾人远程维权服务,建立信访报告制度、季度通报制度,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信访的合理诉求。

  结合“七五”普法,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开展50场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宣讲活动。与市司法局合作开展400场“庭院式”的法律服务活动,提高残疾人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法制栏目合作,加大涉及残疾人案件的宣传。

  (五)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利用“两微”平台,加强残疾人群体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统筹做好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宣传工作,巩固提升已有的阵地和品牌,开拓创新传播平台和渠道。继续推动残疾人宣讲团等宣传品牌,挖掘宣传基层残疾人最生动、最感人的典型人物故事,弘扬正能量。发挥好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健全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

  研究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推动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积极开辟残疾人文化培训新途径,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文体活动。创作并上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三部,打造残疾人文化艺术特色品牌。

  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康复体育关爱工程,丰富活跃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启动2022年冬残奥会筹备工作。推进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开展六个项目组队训练工作。

  (六)推进残联自身改革创新。

  实施好《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学习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联工作的实施意见》。思考新阶段残联职能,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工作统筹,进一步增强残联工作和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自觉抵制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切实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作为今后工作考核评价的一项主要指标。鼓励支持各区残联大胆创新,为残联改革创新提供经验。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始终警惕“四风”反弹,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以严和实的作风一步一步朝前走,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带队伍、团结和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探索建立符合残联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实施优秀残疾人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推动残联干部纳入党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不拘一格选用残疾人工作者,通过专职、兼职、聘用、挂职等多种方式选拔各类残疾人优秀代表,增加决策执行机构及专门协会中兼职干部人数和比例。配合区委组织部门做好区级残联班子考核、人员考察和选拔使用工作。抓好基层残联和残协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加强和规范基层建设。推动街道乡镇残疾人协管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促进基层队伍待遇有所解决。

  加强和改进专门协会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区残联专门协会工作的意见》。积极稳妥推进专门协会社团法人登记工作,探索法人治理“北京模式”。坚持重心下移,密切协会与基层残疾人的联系,积极为协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专门协会真正成为本类别残疾人的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益维护者。

  开展“基础管理回头看”活动。总结“基础管理建设年”、“基础管理提升年”成效,查找薄弱环节,健全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加强残疾人证规范化管理。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程序和制度,重视内部审计和招投标管理,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

  各位委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勇于肩负起不让一名残疾人掉队的历史责任,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