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发表时间:2018-05-31 【字体:

京残发〔2018〕23号




  2017年,全市各级残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两条主线,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开创了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康复

  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得到全面提升。经市政府同意,《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颁布实施,明确全行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风险综合防控措施,22项指标全国首创或领先。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无盲区,千名康复人才接受专业培训,精准康复比例达到81.6%。

  2017年,173806名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视力残疾人14812名、听力残疾人9876名、言语残疾人26名、肢体残疾人98226名、智力残疾人13785名、精神残疾人27611名、多重残疾人9460名。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有残疾人专门康复机构130个。

  二、教育

  融合教育成效突出。推动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努力实现“一人一案”。开展随班就读“全员随访”,适龄残疾孩子入园难、入学难得到初步缓解,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率达到66.6%,残疾学生高考录取率达到95.5%,且81%学生实现在普通高校就学。开展学前阶段和高等院校融合教育试点,覆盖全学段融合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继续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各级残联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共为298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

  全市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在校生296人,其中聋生184人,盲生112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在校生241人,毕业生66人。全市共有89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41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138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了扫盲教育。

  三、就业

  精准就业有所突破。将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增收纳入全市统筹。率先将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评审、继续教育、执业备案纳入卫生技术人员统一管理,盲人医疗按摩实现了质的跨越。贯彻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残疾人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就业实名制库显示: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107020人,其中按比例就业39527人,集中就业5161人,个体就业4535人,社区就业4661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728人,辅助性就业1468人,居家就业3159人,从事农业种养加17069人,灵活就业28712人。

  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223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105名;保健按摩机构484个,医疗按摩机构4个;有14人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获得初级职称评审。

  四、扶贫

  坚决落实好中央、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扶贫帮扶任务,不让一名残疾人掉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扶持产业帮扶一批、促进就业帮扶一批、山区搬迁帮扶一批、生态建设帮扶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社会力量帮扶一批的总体要求,力争从全市层面解决好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帮扶任务。

  2017年,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7092人次。

  全市共建设27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安置1012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1090名残疾人户。

  完成38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各地投入危房资金4151500元。

  五、社会保障

  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两项补贴”制度,13.24万人享有生活补贴,19.74万人获得护理补贴。残疾人作为五类重点人群之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1个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获得全额资助。完善养护照料体系,居家服务、喘息式托养、机构托养相结合,一户多残、老残一体、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制定精准帮扶“1+6”行动计划,努力确保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不能少”。

  截至2017年底,全市城乡残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5710名,60周岁以下参保残疾居民77025人,领取待遇的18685人。44356名60周岁以下的重度残疾人参保,其中44351名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32669名60周岁以下的非重度残疾人参保,其中27796名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养老保险费的优惠政策。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108个,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87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21个,为1443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接受居家服务的残疾人达到127496人。全年有255名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接受了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六、宣传文化

  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我市残疾人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3个一等奖,打造“薪火相传”文化品牌,600名残疾人参加非遗文化传承培训,3000余名残疾人书画艺术爱好者走进基层,为广大市民送去艺术享受。残疾人文化周、外语游园会、棋牌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生动反映出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热情和渴望。

  残疾人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更加活跃。残疾人事务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我市轮椅篮球女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体育技术援助。承担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服务保障工作及才艺展示任务,市区残联服务机构多次接待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访问,展现首都水准。残疾人日益成为推动包容发展、服务国家外交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7年底,开设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2个;区级电视手语栏目3个。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7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454场次。

  七、体育

  积极参与2022年冬残奥会筹办。根据国际残奥委会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及北京承诺,与规划国土委“双牵头”,明确任务清单和指南。制定《残疾人冬残奥会行动计划》,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冰雪运动项目推动、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推广以及冬残奥会志愿者培养等方面,提出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组建5支冰雪运动队伍,23人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在冰壶锦标赛、越野滑雪锦标赛、国际网联轮椅网球团体世界杯赛获得冠军,在残疾人世界田径锦标赛、北欧滑雪世界杯赛、乒乓球亚锦赛上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首都残疾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着力普及残疾人冰雪运动,开展冰雪体验季系列活动,1万人次残疾人走出家门,尽享冰雪运动的欢乐。

  截止2017年底,落实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共计服务3100户,建设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75个,培养健身指导员2379名。

  八、维权

  残疾人维权工作得到加强。法治残联建设的17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推荐336名同志担任区级或乡镇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理残疾人法律救助案件127件,为残疾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房产等间接利益700多万元,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5005人次,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及网上咨询共计1.7万件次,信访结案率达到99%。大力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协调完成中国盲人图书馆周边无障碍改造工作,推动235辆无障碍出租车上路运营,为1.3万户残疾人居家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试点对10户残疾人家庭单元门内台阶以安装升降平台的方式进行无障碍改造,对44处大型交通枢纽、123条公交线路、173家市区社区三级医院及周边进行无障碍体验活动,协调解决了北京西站等6处无障碍建设问题,开展地面公交、村镇、宾馆无障碍调研,完成《无障碍出行手册—宾馆篇》。

  2017年,全市各级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2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2次。开展市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00次,5000人参加;举办市级法律培训班40个,1455人参加。

  截至2017年底,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14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9个。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10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15件。

  大力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38次,无障碍培训3609人次。

  九、组织建设

  需求渠道更加畅通。专项调查实名制掌握了所有持证残疾人基本需求及社区(村)服务设施,区残联“一口受理”试点得到巩固,12385服务热线功能得以拓展,入户调查、窗口申报、电话申报、网络申报相结合,残疾人需求正在从“端菜”到“点菜”。

  温馨家园呈现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的良好势头,街道和社区助残微创投试点运行良好,志愿助残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着力解决好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问题。

  高度重视专门协会作用发挥。完善协会意见建议响应机制,39项意见建议按期办结。深化业务融合,围绕重点工作召开80余次座谈会,对接需求,形成合力。开展第三届“植根基层、精准服务”主题活动,举办残疾人老物件征集和京津冀三地专门协会交流,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各区专门协会法人登记,实施优秀人才“百人工程”,一大批优秀残疾人进入各级专门协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7年,市、区、乡(街镇)共建立残联342个,其中区残联16个,乡、镇(街道)残联326个;社区(村)残协6015个。

  市、区、乡(街镇)残联实有人员达1242人,乡镇(街道)、村(社区)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6364名。各区残联共配备了残疾人干部21人。

  全市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其中市级专门协会5个,区级专门协会80个。全市登记在册的助残社会组织共有184个。

  十、服务设施

  着力推进我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成为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以及冬残奥会的重要宣传展示窗口。

  截至2017年底,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6个,总建设规模70776平方米,总投资45324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3个,总建设规模13221平方米,总投资8274万元。

  十一、信息化

  扩大第三代残疾人证(智能化)应用范围,与10余个委办局25类200余项数据实现交换共享,实现11个残疾人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市累计刷卡记录达2.2亿条,获取外部共享数据2400多万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其中,残疾人辅具申请、评估、审批、购买实现“一键式”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还能实时“报销”,受到市政府肯定,并作为北京市选报的两个试点案例之一纳入“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试点”,成为全国首批上线的5个试点之一。

  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开通市、区两级残联网站17个。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8年5月28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