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在中国残联指导、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环境更加文明,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为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康复
社区康复工作全面推进。全市开展康复服务的社区达到5349个,比上年增长8.5%,占全部社区总数的88.5%,社区康复协调员累计达8225人,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本年新增社区康复协调员1066人。为393496人建立了社区康复服务档案,比上年增长40.1%;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残疾人累计达348840人,比上年增长17%。全年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16473例,比上年下降47.2%;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274例,比上年下降5.9%,说明残联系统开展的白内障复明工程,经过“九五”以来的不懈努力,使残疾人得到了光明和实惠,摆脱了残疾和病痛。白内障患者除新增的外,已大为减少。为950名低视力患者配戴了助视器,比上年增长2.6倍,培训儿童家长114名,比上年下降24%;对878名盲人进行了定向行走训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情况是上年的67.6%;新收训聋儿222人,比上年下降27.5%,其中,机构训练156人,比上年下降3.1%,家庭训练66人,比上年下降45.5%,培训聋儿家长431人,比上年增长31.8%。成年听力语言康复技术服务854人,是上年的3倍。聋儿经语言训练后,有48人入普通小学、47人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入普幼、普小率达到73%。2009年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累计15个,与上年持平。在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工作的专业人员中,教师144人,比上年下降13.3%,医技16人、比上年减少1人,管理人员33人,比上年减少5人。6941名肢残患者得到了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功能训练,比上年下降5.5%;对230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了机构训练;6711名肢体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到了康复训练。对835名贫困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机构训练246人,比上年下降35.1%,社区和家庭训练589人,比上年增长1.92倍。培训智残儿童家长675人,比上年增长54.8%。
(二)教育
2009年,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为6415人,比上年下降5.9%。其中,在特教学校、特教班就读的学生为2469人,比上年下降3%,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为3946人,比上年下降7.6%。
全市城乡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合计407人,比上年下降8.9%。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本年招生数52人,比上年下降1倍,在校生人数192人,比上年下降15.4%,毕业生28人,比上年下降39.1%。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2人,比上年下降6%,在校生379人,比上年增长77.1%,毕业生90人,比上年下降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30人,比上年下降36.2%。被高等特教学院录取12人,比上年减少2人。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分数线的残疾学生121人,比上年下降9.7%,录取117人,录取率96.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残疾人7894人次,比上年下降40.3%,其中,城镇5586人次,比上年下降41.3%,农村2308人次,比上年下降37.8%,1246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上年下降44.7%。
(三)就业
全年通过多种形式新安排4576名城镇残疾人就业,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集中就业安排484人,比上年下降15.4%,按比例就业新安排1504人,比上年增长27.8%,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2588人,比上年增长12.3%。到2009年末,全市在业残疾人达到91365人,比上年下降21.9%。其中城镇残疾人在业人数为47440人,比上年下降26.5%,农村实际就业残疾人43925人,比上年下降16.4%。在城镇就业残疾人中,集中就业5232人,比上年下降26.3%,按比例就业31432人,比上年下降27.4%,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10776人,比上年下降23.8%。三种形式就业的残疾人占城镇就业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分别为:集中就业占11%,按比例就业占66.3%,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占22.7%。以上数据表明,一是2009年我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使我市2009年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呈两位数增长;二是按比例就业依然是残疾人就业的主要途径;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残疾人就业状况的整体下滑,说明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残疾人就业的抗风险能力差,对我们加强和改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稳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农村的就业残疾人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25327人,占57.7%,从事其他形式劳动的18598人,占42.3%。与上年相比,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残疾人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从事其他形式劳动的残疾人所占的比重上升了11.2个百分点,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残疾人的就业形式也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劳动向非农产业转移。
全年共对5586名城镇残疾人进行了职业培训,比上年增长13%;对2788名农村残疾人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比上年下降21.9%。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中,本年度新登记失业1782人,比上年增长2.2%,上年结转1721人,比上年增长41.3%,全市实际登记失业残疾人3503人,比上年增长18.3%。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
2009年,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残疾人达42197人,比上年下降31.7%,其中,集中就业参加社会保险5106人,比上年下降54.9%,按比例就业参加社会保险30431人,比上年下降32.5%,个体就业参加社会保险6660人,比上年增长25.1%。在参加社会保险的残疾人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为:集中就业100%、按比例就业100%、个体就业99.4%。应保尽保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受益残疾人进一步增加。享受低保的城镇和农村残疾人总数达到49628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享受城市低保的22483人,比上年下降12.7%,享受农村低保的27145人,比上年增长16.3%。
(五)扶贫
2009年,扶持贫困残疾人9942人,比上年增长1.2倍。全年投入经费97.42万元对3992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经费和培训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9.3%和24.8%。享受优惠政策的贫困残疾人41406人,比上年增长84.9%。与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的单位1194个,个人5730人,帮扶物资折款及资金投入1854.31万元,比上年下降10%。市和区县投入资金6455.02万元,社会捐助资金及物资折款705.81万元,残疾人家庭投入资金2953.25万元,为2281户农村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受益贫困残疾人达到2416人,危房改造和受益残疾人的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99倍和2.12倍。
(六)维权
市区县人大进行残疾人事业执法检查7次,与上年持平。市区县政协视察或专题调研8次,比上年减少5次,残工委组织的专项检查17次,比上年增加1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40次,比上年下降57.4%。直接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的残疾人达到3315人,比上年下降26.3%。市区县残联19个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共办理案件116件,比上年增长18.4%。对全市1.3万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深受广大残疾人欢迎。举办了4次无障碍推动日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创新无障碍设施监督管理方式,5000多名无障碍监督员,通过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对无障碍设施监督力度。
(七)组织建设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和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区县残联共举办干部综合培训班124期,比上年下降4.6%,培训干部12791人次,比上年增长32.8%,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共建立村残协3508个、社区残协2233个,分别占应建数的87.8%和87.6%。5266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村和社区残协为残疾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在村和社区得到了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残疾人在基层更加活跃。
从2009年残疾人事业年报数据反映的情况看,我市残疾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和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2009年,全市精神残疾人康复的指标,除1项逆指标“精神病人肇事率”为0.1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好于去年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去年。分别是:精神病人监护率93.22%,比上年下降1.62个百分点,显好率79.43%,比上年下降2.54个百分点,社会参与率67.04%,比上年下降4.5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提示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精神残疾人康复的监护和管理,提高残疾人康复的效果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二是残疾人在就学方面还有一些特殊困难。全市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在2008年比2007年下降1.9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09年又比2008年下降了0.64个百分点,从2008年的96.34%下降到2009年的95.70%。表明还有部分重残、多重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和环境的原因,无法正常入学,需要采取送教上门等措施,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2008年,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残疾人,城镇9516人次,比上年增长33.2%,农村3713人次,比上年下降21.6%。2009年,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残疾人,城镇5586人次,比上年增长13%;农村2788人次,比上年下降21.9%,表明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要抓住明年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遇,切实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