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发表时间:2021-06-07 【字体:

2020年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京残发〔2021〕18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格外关心关注残疾人群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市残联系统强化民生残联、智慧残联、法治残联、廉洁残联建设,切实发挥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首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康复

康复服务保持“全覆盖”态势,残疾预防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18项指标达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要求。0-15岁持证和非持证残疾儿童一体化保障落地落实,33344人享受居家康复培训,5.6万人享受专项康复保障,27.6万人接受普及型康复项目,对残疾人购买的10万件辅具给予补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覆盖率99.9%。

二、教育

全面落实《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融合教育比例达到近70%,实现了零拒绝、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系基本完善,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专业支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融合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与教育部门共同搭建特殊教育支持服务平台,为2100名残疾学生建立助学服务档案,推动“一人一案”电子化进程。

三、就业

“稳就业”成效明显。2020年,党政机关定向招录11名残疾人公务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残保金分档减缴免缴,为9500余家用人单位落实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最大限度支持用人单位稳定残疾人就业岗位。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为2.1万自主创业就业残疾人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实施“一生一策”就业帮扶,有就业意愿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95.3%。432家职业康复站为8825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职业康复服务。菜单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惠及8012人次。

残疾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底,全市劳动年龄内持证残疾人数180186人,城乡就业残疾人数119799人。

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302名;现有保健按摩机构401个,医疗按摩机构2个;12人通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初级职称评审,5人通过中级职称评审。

四、社会保障

城乡一体、特性突出、普惠共享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兜底保障应享尽享,率先建立了普惠型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制度,重度残疾人与失能失智、重度残疾、高龄父母共同入住机构享受专门倾斜;未享受低保、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家庭申请支出型临时救助上浮10%;优化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采取灵活精细、流量管理的服务模式统筹开展喘息托养;试点区居民医保参保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险获全额资助;低保、两项补贴、走访慰问等政策补贴惠及残疾人46万人次。

五、扶贫

共完成2468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投入资金17289000元,2468名残疾人受益。

六、宣传文化

残疾人自立自强故事在新华社海外版刊发,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成为中国无障碍史上的一次创举,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配备手语翻译,原创话剧入选“戏剧中国”上佳话剧剧本,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北京青年五四奖章”榜上有名,残疾人工作日益成为推动包容发展、展现首都文明进步的一道亮丽风景。

注重残健融合宣传普及,中央、市属媒体报道近7000篇,北京新闻“以首善标准推动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为题综合展示“十三五”期间成就,近万人次参与首届“健康杯”残疾人体育大会,24万人次参与投票、13万人在线收看、2008人现场参与第十届社区(村)文艺汇演,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展现风采。

加强宣传推广,积极推动残疾人手工艺品、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纳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宣传推广大局,将残疾人元素嵌入整体设计,努力挖掘残疾人特殊优势、体现好“京味儿”,展示中国社会的开放与包容,讲好“中国故事”。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3个,电视手语栏目3个。

截至2020年底,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7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262场次,市级残疾人艺术团1个。

七、体育

扎实推进冬残奥会主办城市备战任务。实施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组建专班,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推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任务书》14项主责任务、《市残联冬残奥行动计划》60项任务落地。充分认识主办城市成绩的重要意义,6个大项15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集训队,承担国家轮椅冰壶队、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队集训任务。经市政府同意,筹备建设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建成后可保障残疾人冬季冰上项目运动队全年无间断训练,也可组织举办小型残疾人冰上运动赛事及承接群众性冰上活动项目。开发适合残疾人广泛参与、具有首都特色的模拟冰雪项目,每年过万人上冰雪。

八、维权

2020年,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市级规范性文件1个。区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1次。开展省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342次,5000人参加;举办省级法律培训班2个,150人参加。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市、区两级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8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21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共出台了53个市、区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16个地市、县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3456次,无障碍培训18883人次。

九、组织建设

推进志愿服务,编写残疾人志愿服务手册,举办迎冬奥助残志愿服务知识竞赛,强化冬奥常识、助残知识技能、礼仪接待、语言文化、竞赛服务、专业康复训练等专项培训,已有1675名残疾人成功报名冬奥冬残奥志愿者。

2020年,市、区、乡镇(街道)共有残联343个,区残联16个,乡镇(街道)残联338个;社区(村)残协6060个。

市、区、乡镇(街道)残联工作人员1318人,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总计7031名。区级配备了残疾人干部的残联16个。

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85个,其中市级专门协会5个,区级专门协会80个。助残社会组织219个。

十、服务设施

加快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落实康复中心、辅具中心、文体中心、冬奥展示温馨家园等“窗口接待单位”任务,力争成为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向国际社会展示人文形象的重要窗口。

截至2020年底,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8个,总建设规模95721.1平方米,总投资63880.2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3个,总建设规模13221.4平方米,总投资8273.7万元。

十一、信息化

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配合相关业务部门完善残疾人网上服务,支撑业务流程优化,深化与14个部门33类数据共享,主责办理事项办事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81%、70%,残疾人服务“应上必上”互联网。北京市残疾人网上服务作为全国三个经典案例之一写入《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1年5月15日

分享到: